治具烦方平赏析

治具烦方平朗读

《碧落洞(在英州下十五里·)》是苏轼的一首诗词,描绘了一个神秘而美丽的仙境景色。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槎牙乱峰合,晃荡绝壁横。
遥知紫翠间,古来仙释并。
阳崖射朝日,高处连玉京。
阴谷叩白月,梦中游化城。

果然石门开,中有银河倾。
幽龛入窈窕,别户穿虚明。
泉流下珠琲,乳盖交缦缨。
我行畏人知,恐为仙者迎。

小语辄响答,空山自雷惊。
策杖归去来,治具烦方平。

诗词的中文译文:

峭崖怪石交错,险峻的山壁横亘。
遥望紫色和翠绿之间,古往今来仙人与释迦并存。
阳光照耀在悬崖上,高处连通玉京仙境。
阴谷中月光洒下,如同梦中游历神奇的城池。

果然石门打开,其中有一条银河倾泻。
幽深的洞穴通向幽窈的仙境,门户穿越虚无的光明。
泉水如珍珠般流淌,水面上盖着丝缦缨帘。
我行走其中时,担忧被仙者迎接。

轻言细语引起回响,寂静的山林自然雷鸣。
拄着拐杖来回往复,繁琐的事务终将平息。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苏轼独特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幽静神秘的仙境景色。诗中的"碧落洞"是指一个隐藏在山谷中的洞穴,洞内充满了奇特的景色和仙境之美。

诗人以生动的形容词描绘了洞穴附近的景色,如峭崖、怪石、险峻的山壁,给人以壮丽而奇特的感觉。诗人用"紫翠"来形容远处的景色,暗示了仙境的神秘和美丽。他提到了阳光射在悬崖上,高处连通玉京,表达了仙境的高远和神圣。

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洞穴内部的景色,如阴谷中洒下的月光,如同在梦中游历奇异的城池。他描述了洞门打开时,银河倾泻而下的壮丽景象,以及洞穴的幽深和神秘。洞穴内部幽窈的仙境,门户通向虚无的光明,给人以脱离尘世进入仙境的感觉。

诗人在最后几句中表达了自己的心境。他担心自己行走其中会被仙者迎接,表达了对于进入仙境的敬畏和恐惧。他的轻言细语引起回响,山林寂静时雷惊,表现了自然界对他的回应和共鸣。最后,他提到自己拄着拐杖来回往复,繁琐的事务终将平息,表达了回归尘世的决心和对平凡生活的烦扰的厌倦。

整首诗词通过对仙境景色的描绘,展示了苏轼对于美丽与神秘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尘世烦扰的厌倦和对仙境的憧憬。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形容词和意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想象力的冲击,带领读者进入一个超然世界的境界。

这首诗词揭示了苏轼作为文人的情感和追求,同时也展示了他对于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它体现了宋代文人的儒道思想和对仙境的想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生活的烦扰和对于超脱境界的向往。整首诗词以清新、奇特的语言和意象,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下载名句
(0)
相关名句: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