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伯有行色会宿东禅次元韵》是宋代张元干的一首诗词。诗意深邃,表达了诗人在风雨夜晚与友人共眠的情景中,对行旅生活的思考和感慨。
诗词以申伯(指友人)在行旅途中的行色为主题,描绘了友人行旅的艰辛和不易。真成风雨夜,表明行旅途中艰辛的环境条件,也隐喻人生道路上的坎坷和挫折。精舍对床眠,描述了诗人与友人共同在精舍中休息的情景,强调了友情和互助。
诗句"去住非无数,行藏莫问天"道出了行旅者的无常和不确定性,无论是离去还是停留,都是无法预测和把握的。行藏莫问天,意味着无论如何变化,行旅者都应该顺应天命,不去过多追问。
接下来的两句"十年濒瘴海,一棹破春烟",通过描绘行旅者十年间在疾病缠身的险恶环境中的艰难历程,以及在春天的烟雾中一艘破船的形象,进一步加深了诗词的忧郁和无奈情绪。
最后两句"君自足归兴,不妨啼杜鹃"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和鼓励,诗中的"君"指代友人,"足归兴"意味着友人将能够达成自己的心愿和追求,不妨啼杜鹃则是对友人在归来时的欢迎和庆贺。
整首诗通过描绘行旅者的艰辛、无常和不易,表达了对行旅生活的思考和感慨,同时也体现了友情和对友人的祝福。张元干运用细腻的描写和意境的构建,将行旅者的辛酸与人生的沉思相结合,使诗词充满了深情和哲理的内涵。
真成风雨夜,精舍对床眠。去住非无数,行藏莫问天。十年濒瘴海,一棹破春烟。君自足归兴,不妨啼杜鹃。
元干出身书香门第。其父名动,进士出身,官至龙图阁直学士,能诗。张元干受其家风影响,从小聪明好学,永泰的寒光阁、水月亭是他幼年生活和读书处。十四五岁随父亲至河北官廨(在临漳县)已能写诗,常与父亲及父亲的客人唱和,人称之“敏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