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一般会被哪些鱼吃掉呢?

畜牧养殖021

泥鳅一般会被哪些鱼吃掉呢?,第1张

泥鳅一般会被哪些鱼吃掉呢?
导读:乌鱼,鳜鱼,鲶鱼,鳡鱼,翘嘴鲌等肉食性鱼类都会吃。还有大型热带鱼也吃泥鳅,例如:银龙鱼,印尼虎,帝王三间鱼,等大型鱼类。泥鳅为底栖鱼类,栖息于河流、湖泊、沟渠水田、池沼等各种浅水多淤泥环境水域的底层。昼伏夜出,适应性强,可生活在腐殖质丰富的

乌鱼,鳜鱼,鲶鱼,鳡鱼,翘嘴鲌等肉食性鱼类都会吃。还有大型热带鱼也吃泥鳅,例如:银龙鱼,印尼虎,帝王三间鱼,等大型鱼类。

泥鳅为底栖鱼类,栖息于河流、湖泊、沟渠水田、池沼等各种浅水多淤泥环境水域的底层。昼伏夜出,适应性强,可生活在腐殖质丰富的环境内。水中缺氧时,能跳跃到水面吞入空气进行肠呼吸。在水池干涸时,潜入泥中,只要泥土有少量水分保持湿润,便不致死亡。

       

       

一、泥鳅形态特征

体长形,呈圆柱状,尾柄侧扁而薄。头小。吻尖。口下位,呈马蹄形。须5对(吻须1对,上颌须2对,下颌须2对)。眼小,侧上位,被皮膜覆盖,无眼下刺。鳃孔小,鳃裂止于胸鳍基部。鳞甚细小,深陷皮内。侧线完全。侧线鳞多于150。鳔很小,包于硬的骨质囊内。背鳍短,起点与腹鳍起点相对,具不分枝鳍条2,分枝鳍条7。胸鳍距腹鳍较远,具不分枝鳍条1,分枝鳍条10。腹鳍不达臀鳍,具不分枝鳍条1,分枝鳍条5-6。臀鳍具不分枝鳍条2,分枝鳍条5。尾鳍圆形。体上部灰褐色,下部白色,体侧有不规则的黑色斑点。背鳍及尾鳍上也有斑点。尾鳍基部上方有一显著的黑色大斑。其他各鳍灰白色。

       

       

二、泥鳅栖息环境

 泥鳅为底栖鱼类,喜生活于有底淤泥的静水或缓和流水域中,如湖泊、池塘、稻田、沟渠、水库等,喜中性或偏酸性的黏性土壤,适宜的生活水温为10-32℃,最适水温为22-28℃;当水温在10℃以下或30℃以上时,泥鳅活动明显减弱;水温低于5℃或高于35℃以上时,就潜入泥中停止活动。冬季,泥鳅钻入淤泥20-30厘米处越冬,到第二年春天,水温达10℃以上时,才出来活动。 

三、泥鳅主要价值

 1、药用:活体可以入药,性味甘,性平,具有补中益气、益肾暖脾、除湿退黄、祛湿止泻、止虚汗等功效,可用于脾虚泄泻、消渴、小儿盗汗水肿、小便不利、痔疮、皮肤瘙痒等。《本草纲目》记载泥鳅“暖中益气,醒酒,解消渴”。

       

         

2、食用及营养:泥鳅肉质细韧,营养价值高。东南亚人民很喜食。泥鳅肉质鲜美,富含蛋白质,还有多种维生素。泥鳅肉中含蛋白质184-207%,脂肪27-28%,灰分16-22%,每100克肉中含维生素A70IU,维生素B130微克,维生素B2440微克,钙51毫克,磷154毫克,铁3毫克,所含脂肪成分较低,胆固醇更少,属高蛋白低脂肪食品,而且还含一种类似EPA的不饱和脂肪酸,可以保护血管,故有益于老年人及心血管病人。泥鳅含有的某些维生素比其他鱼类高,如维生素A、C及B族维生素,经常食用能提高身体免疫力。

鲈鱼是不吃泥鳅的,鲈鱼以鱼、虾为食。

体长,侧扁,背部稍隆起,背腹面皆钝圆;头中等大,略尖。体长可达102厘米,一般重15-25公斤,更大个体可达15公斤以上。吻尖,口大,端位,斜裂,下颔稍突出于上颔,上颌伸达眼后缘下方。两颌、犁骨及口盖骨均具细小牙齿。

前腮盖骨的后缘有细锯齿,其后角下缘有3个大刺,后鳃盖骨后端具1个刺。体被小 栉鳞,侧线完全、平直。体背部青灰色,两侧及腹部银白。体侧上部及背鳍有黑色斑点,斑点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

鲈鱼的食用价值:

1鲈鱼富含蛋白质、维生素A、B族维生素、钙、镁、锌、硒等营养元素;具有补肝肾、益脾胃、化痰止咳之 效,对肝肾不足的人有很好的补益作用。

2鲈鱼还可治胎动不安、产生少乳等症,准妈妈和产生妇女吃鲈鱼是一种既补身、又不会造成营养过剩而导致肥胖的营养食物,是健身补血、健脾益气和益体安康的佳品,鲈鱼多为清蒸以保持营养价值。

3鲈鱼血中还有较多的铜元素,铜能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的功能并参与数种物质代谢的关键酶的功能发挥,铜元素缺乏的人可食用鲈鱼来补充。

泥鳅是中国较为常见的鱼类之一,可以人工养殖。从繁殖困难的角度来看,这是相对容易提高的。养殖时,它们通常不是只养殖一个物种,而是与其他鱼类混合,或与某些作物混合。泥鳅可以与鱼类混合,但在选择与泥鳅混合的物种时,需要注意更多的问题。

就水质要求而言,泥鳅喜欢生活在淤泥较多的地方,其分泌的物质可能会使其周围的水容易变脏,因此不适合与喜欢生活在干净水中的鱼类(如金鱼)一起繁殖。此外,泥鳅是一种底层鱼类,所以在混合养殖中应尽量选择中上层鱼类,以免造成空间和食物不足的问题。草鱼、鲢鱼、鳙鱼和鲷鱼通常比较适合。

小型水生昆虫。其生活环境主要为浅层淤泥。泥泞的泥土是它生存的更佳场所。适宜的生活水温为10-32℃,最适水温为22-28℃;当水温低于10℃或高于30℃时,泥鳅的活力显著降低。泥鳅更适合生活在泥泞中。金鱼是观赏鱼,就像清澈的水一样。所以他们不适合住在一起。此外,泥鳅分泌的粘液会破坏水质。把它们和金鱼放在一起,你很容易让它们感染细菌。泥鳅喜欢吃肉或内脏,而金鱼一般不吃内脏。在混合培养中喂养也不方便。它的主要食物是腐蚀性(腐烂的鱼和水生植物)和藻类以及小水虫(水虫和红虫),性情可以与小鱼混合,不会吃小鱼。

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您的点赞是对我更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

可以一起养。

泥鳅属于杂食性鱼类。鱼塘混养时,是可以作为配养鱼的,往往处于清理残饵和饲料碎屑的地位,与鲫、鲤处于同一生态位置。

作为主养鱼时,其清扫工特性仍旧未发生任何改变,塘内根本无需配养其它底层杂食鱼,否则就会出现种间食性竞争,而且泥鳅料价格一般较贵,配养其它杂食性鱼类的投入产出比显然是不划算的。

泥鳅养殖池出现残饵,只能从自身投饵管理和养殖水平上找原因,而不是想着用其它杂食鱼去清扫,否则将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往往得不偿失。

不同鱼类的生态习性往往不一,选择不同生活水层和食性的鱼类进行混养,能够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和饵料,减少资源浪费,从而获得较高的单产效益。混养鱼种之间必须和谐共处,水温及水质也要求基本相当。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混养滤食性鱼类首要任务是处理水体中有害过量的浮游植物,净化水质,保证主养鱼良好的生存环境,其次才是利用饵料资源,完成自我增殖。

2、为了保证泥鳅养殖的顺利进行,杂食性鱼类、肉食性鱼类均不能作为养殖池的配养品种,而滤食鱼白鲢,其水质净化作用可为泥鳅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是泥鳅养殖池配养鱼种的不二之选。

青鱼吃蚯蚓。青鱼是我国常见鱼类之一,野生和人工养殖的青鱼数量都是比较多的。从食性来看,青鱼偏爱肉食,虽然有时也吃植物,但更多的时候还是吃动物。它们的肉食中有蚯蚓这一类,所以会吃蚯蚓。除了蚯蚓外,青鱼还可以吃螺蛳、虾、蚌、蜻蜓以及水虫。它们最喜欢吃的是螺蛳。在人工养殖时,可以投喂蚯蚓和人工饲料。 一、青鱼吃蚯蚓吗

青鱼是我国常见的鱼类之一,基本在我国各地都分布着数量比较多的青鱼。从食性来看,青鱼最常吃的食物就是各种肉类,在所有的食物之中也更偏爱肉类。虽然它们有时候也会吃青草,但在有肉食的情况下它们会优先考虑将肉食作为自己的食物。肉食的种类是比较多的,其中就有蚯蚓这一类。青鱼会吃蚯蚓,蚯蚓对于它们来说是一种美味。不论是野生的青鱼,还是人工养殖的青鱼,都可能吃蚯蚓。

其实,除了蚯蚓之外,青鱼能吃的其它肉食也是比较多的,它们最喜欢吃的一种就是螺蛳肉,所以一些人就根据青鱼的这种喜好给它们取了一个别名叫做“螺蛳青”。另外,还有虾、蚌、蜻蜓、水虫等,都可能成为青鱼的食物。在人工养殖的条件下,青鱼还可以吃一些颗粒饲料,或者给它们投喂一些豆粉、红薯粉、麦麸等谷物,青鱼同样也会吃,这样也可以使得营养更加丰富、均衡。

二、青鱼吃泥鳅吗

上文已经介绍过,青鱼更偏爱肉食,很多肉类都能成为它们的食物。在所有的肉类之中,青鱼最感兴趣的就是螺蛳肉。青鱼一般是不吃泥鳅的,尤其是在其它食物比较丰富的情况下。青鱼所吃的基本是一些小型的动物,泥鳅对于它们来说体型比较大,一般不会太感兴趣。不过,若是人工养殖青鱼的话,也可以尝试给它们喂一些泥鳅肉。

鲤鱼最喜欢吃的是一些小鱼小虾,但也有很多东西是鲤鱼喜欢吃的,特别是带有腥味的食物,鲤鱼更爱吃。如蚯蚓、河虾等动物性饵料。开春后,随着气温的升高,鱼的食量越来越大,饵料的质量不是主要的,但数量却上升到之一位。因此,在春末、整个夏季和初秋,要以长时期的素食为主。这时的鲤鱼,应以面饵、糟食为主,这也是我们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鱼。

在唐朝以前,这种鱼是当时养殖的更大淡水鱼。虽然现在养鲤鱼的人比较少,但是每年的总产量也不会少,而且有些地方还有吃鲤鱼的传统。那么我们在养殖鲤鱼的过程中,鲤鱼除了喂养(商品饲料),还能喂养什么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先了解一下鲤鱼的食性,鲤鱼是典型的杂食性鱼类,在自然环境中主要是吃一些小杂鱼、小虾,也吃一些池塘底部的有机物,如果食物不够就会吃一些嫩的水草或嫩的植物根部等等。因此,在养殖鲤鱼的过程中,除了投喂商品饲料外,还可以投喂一些其他的饲料来喂养,如玉米粉、麦麸、米糠等。

但是,如果是专门养殖的鲤鱼,就不能单独用这些料来喂养,因为这些料的蛋白质含量不能满足鱼的生长要求,会影响鱼的生长速度。因此,如果养殖锦鲤不投喂商品料,在投喂过程中要注意投喂一些蛋白质含量高的材料,如可掺入一些豆粕、鱼粉等。

除了以上所说的材料可以用来喂养鲤鱼外,鲤鱼还喜欢吃一些动物内脏和角质的材料,如有这些材料也可以用来喂养鲤鱼,但这类材料在喂养前一定要保证其新鲜,同时不能一次喂养过多,否则不仅会影响池塘水质还会影响鱼的健康,我建议这些材料中还应掺入一些低蛋白材料进行更好的喂养。

鲶鱼和泥鳅不能一起养,不是因为水域的问题,而是因为泥鳅体积小,鲶鱼体积大,而鲶鱼属于肉食性鱼类,泥鳅是属于草食鱼类,如果鲶鱼和泥鳅一起共养,泥鳅很容易就会被鲶鱼吃掉。

鲶鱼又名胡子鱼,塘鲺。它的显着特征是周身无鳞、体表多黏液、头扁口阔、上下颌各有4根条胡须,分布广泛,主要产于长江和珠江流域,仲春至仲夏(4~7月)为更佳食用季节。鲶鱼是肉食性鱼类,其肉质细嫩少刺、美味浓郁,富含蛋白质和脂肪,营养丰富,尤其适宜体质虚弱、营养不良之人食用。

鲶鱼为底层凶猛性鱼类。怕光,喜欢生活在江河近岸的石缝、深坑、树根底部的土洞或石洞里,以及流速缓慢的水域中。在水库、池塘、湖泊、水堰的静水中多伏于阴暗的底层或成片的水浮莲、水花生、水葫芦下面。春天开始活动、觅食。

入冬后不食,潜伏在深水区或洞穴里过冬,如果没有什么东西去打扰,它一般不游动。鲶鱼眼小,视力弱,昼伏夜出,全凭嗅觉和两对触须猎食,很贪食,天气越热,食量越大,在阴天和夜间活动频繁。

鲶鱼苗种培育,可选用水泥池培育、上池培育或网箱培育。土池面积不宜太大,一般以100~500平方米为宜。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500尾。同一池放同批苗,以防个体差异互相吞食残杀。

鱼苗培育阶段的关键问题是开口饵料。因此,鱼苗下塘前,首先要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彻底清塘消毒,然后施有机肥(牛、马粪等)培肥水质,使浮游动物大量繁生、保证鱼苗下塘后就有丰富适口的饵料(如轮虫、枝角类等)。后期可投喂鱼粉和面粉调成的糊状饲料或微颗粒饵料。培育15~20天,体长3~5厘米,即可出塘入稻田养殖。

鲶鱼的蛋白质中含有人体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是一种完全蛋白质,很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鲶鱼的脂肪含量低,含有多种微量元素,所以它是一种良好的滋补食品。鱼肉嫩、易消化,骨刺少,特别适合年老体弱者和幼儿食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