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知道以下图片里面的药叫什么名称!

植物种植026

我想知道以下图片里面的药叫什么名称!,第1张

我想知道以下图片里面的药叫什么名称!
导读:图一像白术,图二像桂枝,图三像附子,图四像是熟地黄,但是九蒸九晒的黄精也是这个样子的,按照方子应该是熟地黄,图五有人说过了,像党参,我买过的就是这样子的,但是更长一点。图六同图二。图七图八已经是大杂烩了。方子是提升阳气的。桂枝得附子,治疗命

图一像白术,图二像桂枝,图三像附子,图四像是熟地黄,但是九蒸九晒的黄精也是这个样子的,按照方子应该是熟地黄,图五有人说过了,像党参,我买过的就是这样子的,但是更长一点。图六同图二。图七图八已经是大杂烩了。方子是提升阳气的。桂枝得附子,治疗命门火衰。方子莫不是给人补补肾阳虚的?

你的1、4为菝葜的茎(藤)、叶,2、5为菝葜的根茎、块根及根。4为土茯苓的块根。两种植物在重庆山区易于找到。但区别较大,叶片、茎或藤、根都不同。菝葜是一味草药,一般中药店很难找到。土茯苓是一味中药,一般中药店都有。

菝葜。又名金刚刺、金刚藤、红灯果、金刚根、金刚骨、金刚头、假萆薢、山菱角、霸王力、沟谷刺、金巴斗、豺狗刺、马甲、硬饭头、冷饭头、龙爪菜等等。一味草药。菝葜科菝葜属攀缘状灌木。高1-3m。疏生刺。根茎粗厚,坚硬,为不规则的块根。叶互生;几科都有卷须,少有例外,脱落点位于靠近卷须处;叶片薄革质或坚纸质,卵圆形或圆形、椭圆形,基部宽楔形至心形,下面淡绿色,较少苍白色,有时具粉霜。花单性,雌雄异株;伞形花序生于叶尚幼嫩的小枝上,具十几朵或更多的花,常呈球形;花序托稍膨大,近球形,较少稍延长,具小苞片;花绿**,外轮花被片3,长圆形,内轮花被片,稍狭。浆果熟时红色,有粉霜。花期2-5月,果期9-11月。可查。

土茯苓:

萆薢为薯蓣科植物绵萆薢或粉背薯蓣的干燥根茎。主产于浙江、湖北等地。春秋两季采挖,洗净切片晒干。常生用。

一、萆薢的功效:

萆薢味苦,平。归肝、胃、膀胱经。功效能 利湿去浊,祛风除痹 。尤善治膏淋之证,被誉为“膏淋之要药”。

常用于 膏淋,白浊,白带过多,风湿痹痛,关节不利,腰膝疼痛 等证的治疗。

名家名著摘要:

《本经》:“主腰背痛强,骨节风寒周痹,恶疮不瘳,热气。”

《本草纲目》:“萆薢,足阳明、厥阴经药也。厥阴主筋属风,阳明主内属湿。萆薢之功,长于袪风湿,所以能治缓弱顽痹、遗浊、恶疮诸病之属风湿者。”

《药品化义》:“主治风寒湿痹,男子白浊,茎中作痛,女人白带,病由胃中浊气下流所致,以此入胃驱湿,其症自愈。”

《玉楸药解》:“萆薢疏泻水道,驱经络关节之湿,治手足痿痹瘫痪,小便白浊频数诸证,并医恶疮痔瘘。”

《本草备要》:“祛风去湿,以固下焦,补肝虚,坚筋骨,益精明目。治风寒湿痹,腰痛久冷,关节老血,膀胱宿水,阴痿失溺,茎痛遗浊,痔瘘恶疮。”

二、萆薢的配伍应用:

1用于膏淋,证见小便混浊、色白如米泔。萆薢能利湿而分清去浊,为治膏淋之要药。治真元不足,下焦虚寒之膏淋、白浊,常配伍益智仁、石菖蒲、乌药,即 萆薢分清饮

若治湿热下注,小便频数赤痛者,萆薢也可与石韦、老鹳草、滑石、通草等清热通淋药配伍,有较好疗效。

张锡纯言:“萆薢味淡而温,故能直趋膀胱温补下焦气化,治小儿夜睡遗尿,或大人小便频数,致大便干燥。”

2用于风湿痹痛、腰痛。萆薢能祛风湿,舒筋通络。治寒湿痹痛,常配伍附子、牛膝等,即 萆薢丸 。若治湿热者,可配伍桑枝、秦艽、薏苡仁等药。

若治风湿四肢浮肿,肌肉麻痹,甚则手足无力、筋脉缓急之证,常配伍续断、附子、防风、天麻、乳香等,即 续断丸

著名的“ 史国公药酒 ”中亦用萆薢,取其祛风湿之功。

若治痿证,可以萆薢配伍杜仲、肉苁蓉、菟丝子等,即 金刚丸

陈无择治五种腰痛,常以萆薢配伍补骨脂、续断、木瓜、杜仲等,即 立安丸 。陈氏言:“常服补肾,强腰脚,治脚气。”

朱良春治风湿痹痛及痛风证,亦常应用萆薢。尤其以下肢重者,筋脉掣痛,伴口苦溲黄者,常以萆薢配伍薏苡仁,再配合黄柏、威灵仙、牛膝、地龙、当归、徐长卿等药,常获良效。此法亦可用于风湿坐骨神经痛的治疗。

三、萆薢的用法用量:

萆薢常入煎剂,也可做丸散。入煎剂常用量十余克至几十克。

汪昂言:“有黄白二种,黄长硬,白虚软。软者良。”

四、萆薢的应用注意:

萆薢分清去浊,故 肾阴亏虚、遗精滑精者慎用

张锡纯言:“其温补之性,兼能涩精秘气,患淋证者禁用。”

~

——中医实战笔记2097晚

#中医实战笔记#

本品为较常用药,别名赤节。始终《名义别录》列为中品。《本草纲目》列入草部蔓草类,又名白菝葜。

别名:绵萆薢,粉萆薢、薢夕。

来源:为薯蓣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绵萆薢,福州萆薢,粉背萆薢的干燥块茎。前两种为药材绵萆薢,后一种为药材粉萆薢。多在产地加工切皮。均为野生。

产地:主产于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以及江南各地均生产。

性状鉴别:绵萆薢:为规则的片状,厚约三毫米。片大小宽窄不一。周边外皮灰**,卷缩。切面白色或前黄白色,显粗糙,有筋脉点,质棉软轻泡,易折断,气无味微苦。以色白,棉软,整齐不碎者为佳。

粉萆薢:为不规则的薄片厚在一毫米一下,周边外皮褐色,凹凸弯曲,大小宽窄不一。切面白色或黄白色,有的有黄绿色圈斑。略显细腻平坦。质稍坚脆,有弹性,易折断。气无味微苦。以色白,片大较薄,有弹性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暑蓣皂甙等多种甾体皂甙。总皂甙水解后生成薯蓣甙元。

功效与作用:祛风除湿,其原理尚待研究。

炮制:生用。

性味:苦甘,平。

归经:入肝、肾、胃经。

功能:利湿去浊,祛风除痹。

主治:淋浊白带、腰膝痹痛,湿热疮毒。

临床应用:1、用于治疗小便频数,小便失禁(尤其小儿)。配益智仁、乌药。

2、用于治疗膏淋(尿液混浊如膏,或如米汤,小便短涩,欲出未尽)。有湿热证候者(可见于急性尿道炎、膀胱炎),配车前子、黄柏等以加强祛湿清热作用,方如程氏薢分清饮;有阳虚肾虚证候者(可见于慢性前列腺炎、各种原因引起的乳糜尿等),配乌药、益智仁等,方如萆薢分清饮。

3、用于治疗湿热痹痛,尤其腰背冷痛、下肢活动不利、麻木(可见于周围神经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前人的经验说萆薢“治湿最长,治风次之,治寒则尤其次”。对于湿热和风湿所致的肌痛,本品确有缓解功效、常配桑枝、络石藤、牛膝等药。

4、用于治疗皮肤湿疹、慢性皮炎,或脓疱疮等属湿热症者,配黄柏、苡仁等,方如萆薢祛湿汤。

用量:45~12g。大剂量可用至24~30g。

处方举例:1、程氏萆薢分清饮(《医学心悟》):川萆薢9g,黄柏9g,石菖蒲45g,云芩12g,白术9g,莲子心6g,丹参45g,车前子12g(包煎),水煎服。

2、萆薢分清饮(杨氏方):川萆薢9g,益智仁6g,乌药9g,石菖蒲45g,茯苓9g,生甘草3g,水煎服。

3、萆薢祛湿汤:川萆薢9g,黄柏9g,生苡仁15g,赤芍9g,丹皮9g,泽泻9g,生滑石12g,通草3g,水煎服。

注:1、萆薢来源复杂。李时珍谓:此有二种,茎有刺者根白实,无刺者根虚软。软者为胜,蔓生,叶似薯蓣。现市场上常见商品有三种,其中两种白色或黄白色一虚软,一略坚实。与李时珍所述相同,京津习用。

2、另有一种红萆薢,京津不用。主产四川省,据《四川中药志》记载为百合科菝葜属数种植物的块茎。原植物尚待进一步研究。商品为规则的乱切片,薄厚大小不一。周边外皮棕色弯曲不直。切面红褐色,中心有**粗纤维。体略轻、质硬易折断。气无味淡。

3、四川省内萆薢和土茯苓常相混用。

4、一般习惯认为萆薢微清苦。断面略显粗糙。少粉性。水湿后不产生粘滑感。土茯苓则味淡甜而不苦。断面略显细腻而无粗纤维组织,含粉性,水湿或水煮后粘滑。

白萆薢

(《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马钱叶菝葜的根茎。

植物形态马钱叶菝葜

攀援灌木,长1~3米。根茎横生,木质,粗大。茎坚硬,具疏刺。单叶互生,革质,卵形、椭圆形以至近圆形,长3~8厘米,宽25~7厘米,先端短尖或钝圆而有突尖,基部平截或近圆形;叶柄较粗,稍弯曲,中部有卷须2,下部呈鞘状。花单性,雌雄异株,伞形花序腋生,花小,黄绿色,花被片6。浆果球形,熟后红色。花期春季。

生于山坡、林边、路旁。分布云南。

采集全年可采。

性味涩微苦,平。

功用主治祛风湿,利尿。治风湿性筋骨疼痛,小便短少,淋浊。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

提醒您:白萆薢 此中草药来源于 *** ,使用前请遵医嘱。

粉萆薢又称川萆菱性味归经:苦,平功效:利水,祛风,利湿。主治:治风湿顽痹,腰膝疼痛,小便不利,淋浊,遗精,湿热疮毒。

有其他疑问,可以直接点击《专家提供》后面的,进行 *** 直接对话,帮您解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