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武夫 佛灯 安禄山 贴瓷砖 警铃 电芯 隔声

套种技术  无花果种植莲藕种植野菜种植太子参种植羊肚菌栽培猕猴桃种植香菇种植金针菇种植银耳栽培木耳种植

三七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3-11-08   来源:ssss   标签:林下 种子 林地 根状茎 块根 点击:3
内容提要:(何振兴)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Ppseudoginseng Wall,varnotoginseng(Burk)Hoo et Tseng〕,别名田七、旱三七、盘龙七、人参三七和金不换等。为五加科多

三七是什么?,第1张

(何振兴)

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Ppseudoginseng Wall,varnotoginseng(Burk)Hoo et Tseng〕,别名田七、旱三七、盘龙七、人参三七和金不换等。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主产于云南、广西;四川、贵州、湖北和江西省也有栽培,畅销全国并有大量出口。三七始载于《本草纲目》,李时珍曰:“彼人言其叶左三右四,故名三七,盖恐不然。或云,本名山漆谓其能合金疮,如漆粘物也,此说近之。金不换,贵重之物也。又曰,生广西南诸州番峒深山中”。以根、根茎入药。商品三七含总皂甙约12%,经薄层鉴定,和人参所含皂甙类似,主要为人参皂甙Rb1、Rb2、Rc、Rd、Re、Rg1,此外含田七氨酸,三七皂甙水解后,主要得人参三醇,其次为人参二醇,未检出齐墩果酸。味甘、微苦,性温。有止血化瘀、消肿定痛的功能。用于吐血、咯血、衂血、便血、血痢、崩漏、产后血晕、跌打肿痛、外伤出血,痈肿;熟用有补血益气的作用,近年来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花的冲剂治疗高血压有良好的效果。

一、形态特征

株高20—60cm,根状茎(芦头)短,具有老茎残留痕迹,主根肉质膨大成圆锥形或短圆柱形,长2—5cm,直径1—3cm,有分枝,表面棕**或暗褐色,具疣状小凸起及横向皮孔。茎圆柱形,绿色或紫红色。叶为掌状复叶,对生或轮生于茎顶,小叶5—7片,椭圆形或长圆状倒卵形,基部一对较小,两面脉上有刚毛,边缘有细锯齿,二年生才开花。伞形花序单生于茎顶,总花梗长达30cm,花两性,淡黄绿色,雄蕊及花瓣各5枚;雌蕊1;花柱2,茎部合生,子房下位。果为浆果状,近肾形,成熟时鲜红色,后变紫色,有种子1—3粒,扁球形,白色(图14—11)。

图14—11 三七形态图

1植株全形 2花 3果 4生药

二、生物学特性

(一)生长发育特性

三七种子于10月下旬成熟,随采随播,种胚完成后熟后,于翌年2—4月气温10—15℃时,出苗展叶。5月以后平均气温24℃左右,株高稳定在10—13cm,一年七只有一片掌状复叶,由5片小叶组成,一般不能开花结果,至12月形成具休眠芽的块根,俗称“子条”。

子条移栽出苗后为二年七,3—4月出苗展叶,茎高13—16cm,5月中、下旬平均气温23—24℃开始现蕾抽薹,7—8月开花,8月中旬开始结果,10月下旬平均气温18℃左右种子逐渐成熟,采种后,茎叶逐渐枯死或剪除,直至次年,在地下越冬的休眠芽开始萌动,又进入一个新的生长发育过程。二年七成为三年七,三年七成为四年七。

一年七有复叶一片,二年七2—3片。二年七开始开花,有小花70—100朵,三年七每株有花95—160朵。二年七结果每株5颗左右,三年七15颗左右。二年七种子千粒重250—260g,三年七270—285g。三七随着栽培年龄增长,产量亦递增,其中以三年七增长速度最快,增长率为8420—15252%,其次四年七>五年七>六年七。作为主要药用部分的块根,增长速度亦与产量情况相同,但到了五年七增长已相当缓慢,当年增长率在10%以下,而药用次要部分经济收益不大的根状茎,增长以3—4年较快,到了五年后增长速度还相当高,比块根高2—3倍,由此看来,三七栽培四年后,产量的增长,主要是根状茎的增长,五年生的根状茎重量,几乎占块根的一半。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三七是一种生态幅窄的亚热带高山药用植物。我国三七产分布在北纬23°—24°,东经104°—107°的范围,现将云南砚山县和广西靖西县的气候条件列表如下(表14—16)。

表14—16 砚山县和靖西县气候情况

注:1958—1961年平均数。

两产区气候是热带与亚热带过渡特征,冬季不冷,夏季凉爽的气候。云南一般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年温差大,年相对湿度亦小,秋冬常出现干旱天气;广西海拔较低,气温较高,气温温差小,年降雨量大于蒸发量,相对湿度亦大,干旱现象出现较少。三七对环境的要求是:

1温度

主产区的气候是冬暖夏凉,气候温和的环境,年平均温度16—193℃,最高气温为7月,平均不超过25℃,年≥30℃不超过45天,最低气温为1月,平均不低于8℃,年温差7—10℃。三七在生长时如遇30℃以上高温,连续3—5天,植株易生病,冬季绝对低温在10℃时,幼芽无严重冻害,但会延迟开花结果,结果期遇10℃以下低温,阻碍植株养分的输送,将影响种子饱满和成熟。

主产区云南一般在1500m左右,广西多为700—1000m地区种植。根据不同海拔种植调查,海拔太低,气温过高,日温差少,呼吸强度强,养分消耗大,积累少,因此,产量低,结果少,同时病虫害较多,易早死。在南宁(海拔120m)种植四年的三七,产量不及海拔1000m的一半,不能结出饱满的种子,所以,种植三七,应选海拔700m以上的地区。

2水分

三七生长发育需要湿润的环境,一般需要土壤湿度25—30%,播种时如遇干旱天气,土壤含水量低于20%时,则严重影响种子和老龄三七出土发芽,3—4月春旱,土壤含水量在167%时,已出苗的一年七凋萎30%以上,二年七为5—10%,反之,8—9月秋旱,土壤含水量在20%时,一年七凋萎5—10%,二年七为80%以上。因此,三七园的土壤必须保持湿润,但水分过多,也容易引起根腐病。

3光照

三七是林下植物,生长要求日照不强的阴凉环境,因此,栽培要求搭荫棚,荫棚的透光度应随着季节和栽培地点而不同。若荫棚透光度过大,植株变得矮小,叶片较黄,红蜘蛛和炭疽病发生较重;反之,在弱的光照情况下(透光度25%),植株生长较高而纤弱,叶色浓绿,根部发育不好,开花迟,结果少。

三、栽培技术

(一)繁殖方法

1采种

应选无病虫为害,生长健壮的3—4年生的三七园采种。二年生种子细小不饱满,不宜作种用。种子成熟大致分三批,第一批在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第二批在11月中、下旬,第三批在12月上、中旬,种子成熟后,若不及时采收,过熟便会自然脱落,因此,应分批进行采收。第一、二批种子能成熟呈鲜红的果实,比较饱满,发芽率高,第三批种子由于气温低,种子有较多不能成熟,种子细小不饱满。所以,作种应选第一、二批种子,并选择千粒重300g以上的大粒种,这样培育的秧苗健壮,抗病虫和抗逆性较强,产量质量较高。

采收回来的种子,要做好保管工作,防止过干、霉烂、鼠害等。将种子薄薄地摊放在竹席上,置于通风阴凉处3—5天,使其外皮稍干后,即将种子剥成单粒进行播种。若种皮上病虫害较多时,最好将种子放在流水中,揉搓洗去果皮,但洗果皮时不要擦伤种子。值得注意的是种子不宜进行曝晒,当天播不完的,放在家中,注意防鼠,若近期不能播种的,则应用湿砂贮藏。

2种子消毒和播种

播种季节在11月上旬至下旬,播种前用波美02—03度石硫合剂,种子消毒10分钟,或用200—300倍代森锌消毒15分钟,然后点播。最好事先制成一定株行距的齿形播种板,齿长45cm,将播种板压在畦上,就会出现整齐的播种穴,即按每穴放入消毒种子一粒,然后用小木刀将畦面刮平覆土。一般盖土厚15cm,覆土后用稻草覆盖保湿,以覆盖畦面80%为宜。种子每亩播种量见表14—17。

表14—17 种子的播种量

注:土地利用面积50—60%。

(二)选地及整地

选具有团粒结构良好疏松的红壤或棕红壤。地形应是缓坡地,坡度5—10度,有利排水及护理。若坡度过大,土肥易流失,同时荫棚也易倒塌,坡向以朝东南坡的较好,西向坡的日照强烈,三七发生炭疽病和红蜘蛛较为严重。

水源要方便,不但护理员生活用水,而且对三七抗旱及配制农药防治病虫害都十分需要。因此,建立三七园要在近水源的地方。

选择材料充裕的地方,搭三七荫棚,需要大量木材及其他遮盖物,若远离材料的地方建三七园,则需花大量人力搬运。因此,三七园应尽量靠近材料丰富的地方。

在种植前2—3月,将选好的土地多次犁翻,使土壤得到充分风化细碎,翻耕土地的同时,要把园内的杂草、树根、石块拣出,在最后一次翻耕时,最好在地面上铺上一层干杂草进行烧土,或在表土上撒一层石灰,每亩约25kg,这样可加速土壤风化和杀死表土上的病虫害。

(三)搭荫棚、围篱

三七生长忌强烈日照,因此,栽培需要搭荫棚(俗称“天棚”),使直射光成为漫射光,以利三七生长发育。搭盖的荫棚必须牢固,使用的材料要耐用,起码能支持3—4年不倒塌,荫棚形状最好是长方形,宽20—30m,长60—70m,每园面积2—3亩,园与园之间相隔3—4m,这样有利于空气流通,方便管理,三七生长较好;此外,搭的荫棚顶要平整,如果高低不平,不但难于调节好园内的透光度,而且会造成园内温湿度不一致,影响三七生长发育。

搭荫棚的高度一般是15m左右,气温低的地区可稍低些,反之气温高的地区可稍高。目前搭荫棚的形式有下列两种:(1)木材结构:全部荫棚用木料构造,荫棚顶上盖蕨草或芦苇草等。(2)木柱(水泥柱)铁丝结构,以木柱(水泥柱)作棚柱,柱上拉铁丝,再用芦苇编成宽10—12cm的小方格,再盖上荫棚草。

园的四周用木材和蕨草围好(俗称“围篱”)。围篱有防止牲畜闯入残踏和阳光直射的作用,围篱建造应与园倾斜成40—60度左右,三七园的西南面,因阳光强烈,围篱应密些,反之东北面透光应稍大些。

搭荫棚的同时,应在园的中心或园边,建造小屋,以供看守和护理人员居住之用。

(四)作畦和施基肥

搭棚后,土地再犁耙一次,然后作畦。畦宽50—60cm,高15—18cm,畦间距离40cm。基肥每亩一般施3000—4000kg,牛粪占30—40%,草皮灰占60—70%,钙镁磷每亩25—30kg。基肥必须充分发酵腐熟,打得细碎,均匀撒在畦面上,用锄翻入畦内6—10cm土层中。

(五)移栽

种子育苗,经过一年生长,准备移栽的种苗称为子条,子条应在播后第二年1月前,休眠芽尚未萌动前移栽,移栽前若土壤干旱坚硬,挖苗困难,可在挖苗前5、6天浇一次清水,待土壤湿润后再挖苗。

挖苗时必须注意将有断根,严重病虫害,特别是发生烂根的子条剔出,同时要边挖边进行分级,大致可分为:千株重15—25kg为一级,1—15kg为二级,05—1kg为三级,05kg以下为四级。

种植前子条的消毒方法与种子相同,种植的行株距和所需的种苗量如下(表14—18)。

表14—18 子条种植规格及种苗量

注:土地利用面积为50—60%。

一级子条生长粗壮,占的空间营养面积较大,宜疏植,二、三级子条可稍密些。种时在畦面按一定行距开成深3—5cm沟,再将子条芽头向下倾斜约20度栽下。为了管理方便,整个三七园子条级别应一致,同时栽的芽头方向亦应一致。栽后盖土3cm左右,再盖上稻草,覆盖地面80%左右。

栽子条施基肥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将基肥均匀撒施在畦面上,用锄混入10—12cm土层中,再行种植;另一种是在放子条后,稍盖上一层薄土,再在子条上盖上肥料,但往往由于肥料不腐熟或带病菌,造成烂芽或烂根现象。因此,必须引起注意。

(六)田间管理

1淋水与防涝

当出现春旱时,不但影响种子和子条出土,甚至出现干枯死亡,即使出土,叶片也会产生凋萎卷曲现象;秋旱也常出现,这时正是三七开花结果期,严重阻碍养分向种子输送,种子便会出现干瘪不饱满,同时病虫害也发生较多,因此,若遇春旱或秋旱,就应及时抗旱淋水。

淋水不宜在高温的中午进行,因易造成三七凋萎落叶,应在早上或傍晚进行,最好用洒水壶轻轻洒在叶子和土壤上,不要用力泼水。

在多雨的季节,若三七园排水不良,淤积过多的水,高温高湿,叶子易凋萎,病虫较多,尤其根腐病易于发生。因此,必须在雨季来临前,将园内和园周围排水沟的清理工作做好。

2除草追肥

杂草不仅争夺三七养分,影响三七正常生长,而且是病虫害的温床,因此,必须做好除草工作。除草宜选雨后1—2天进行,除草应小心,近三七根部的杂草,应一手按住三七根部,另一手轻轻将杂草拔除,不要影响三七根系,拔草时出现有小洞的地方,或有三七根系裸露的地方,应用细土薄薄覆盖。

追肥应掌握“少量多施”的原则,以保证三七整个生长发育期的需要。出苗初期在畦面撒施草木灰2—3次,每次每亩25—50kg,以促进幼苗组织健壮,减少病虫危害;4—5月每月追施粪灰混合肥一次,每亩500—1000kg,促进植株生长茂盛。混合肥中牛粪占30—40%,草皮灰占60—70%;6—8月三七进入孕蕾开花结果阶段,应追混合肥2—3次,每次1000—1500kg,混合肥比例同上,另加磷肥25kg左右。

三七追肥多采用撒施,将混合肥打碎,在露水干后,均匀撒施在畦上,再用小棍轻轻拨动叶子,使粘在叶上肥料落下,然后稍稍拨动畦上盖草,肥料便落在土面。

3调节荫棚、围篱透光度

荫棚透光大小对三七生长发育有密切关系,若透光过小,病虫多,结果少,产量低;透光过大,易晒死。荫棚的调节应根据不同季节来决定,早春气温低,透光应大,透光60—70%,以锻炼幼苗,促使其粗壮,清明后,气温逐渐增加,荫棚应逐渐加密为半阴半阳(透光50%);还应根据建园的地点来调节,在山脚或有高山遮荫的,则宜调大透光度,平原和丘陵地区的三七园,每天直射时间较长,则宜减少透光度。

围篱有防止强烈阳光照射和牲畜践踏的作用。但围篱不能围得像铁桶那样不通风,否则,因湿度过大,造成病虫多,三七生长不良。因此,西面日照强,围篱应密,透光40—50%为宜,东南面可稍疏。此外,离地面高50cm的围篱可拆去,以利空气流通和降低湿度。

种子播种或子条移植后,以及老三七园每年在畦面上用稻草或茅草进行覆盖,俗称“地棚”。地棚具有防止杂草生长、保湿和防止土壤板结等作用,但地棚不宜过厚,过厚则土壤湿度大,或导致地棚发酵对三七生长发育产生不利的影响。

4摘花薹

不留种的三七摘除花薹,不让养分向花方向运输,产量可提高一倍左右,大个的三七明显增加,同时植株抗病力加强。因此,除小面积留种田不摘除花薹外,其他大面积三七均需摘除,尤其是二年七,结果量不多,果实又较小,更应全部摘薹。摘花薹时间,于6月上旬花薹刚抽出2—3cm时摘除。

留种田应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结果饱满的三、四年生三七园,于6月三七抽薹时,在花盘周围密生的小叶片(俗称“花叶”)会消耗大量养分,对开花结果不利;还有个别植株在大花序上或旁边附生着小花序的变异花过多,养分分散,同时小花序不结果。为了使养分集中,应及时摘除花叶和变异花。为防止果实太多,植株易被红子坠断,应在距离植株6—7cm远的地方插一根约60cm竹棍,用绳子在花盘下3cm左右把花梗与竹棍拴好,以支撑花盘。

5冬季护理

三七收种约半个月后(12月上旬),应将离地面3cm左右的地上茎剪去,收集已枯死的茎叶,除净园内外杂草,全部集中园外烧毁,并用02—03波美石硫合剂对土壤全面喷洒消毒,如发现露在畦上块根或根状茎,应用细土覆盖,然后每亩施上1000—1500kg腐熟混合肥,再盖上新的地棚。此外,应全面检查荫棚木料或铁丝,如发现霉烂或已断,要及时更换和修理,以免倒毁。荫棚透光也应调到60%左右,使园内阳光增加,提高地温,对翌年三七生长发育具有促进作用。

(七)病虫害及其防治

1根腐病

(Fusarium scirpi Lambet Fautr)

又名鸡屎烂,为害根部,受害根部黑褐色逐渐呈灰白色软腐浆汁状,有腥臭味。多发生在6、7、8月雨季,种植年限越长,发病越严重,病株常由侧根先烂,延及主根,或在根状茎头及茎基部出现黄褐色病斑,不断扩大蔓延,致使全部腐烂,病株出现叶色不正常,继而地上部萎蔫,下垂直至全株枯死。防治方法:栽培前严格选地,切忌连作;移栽时不要伤根,注意排水;防止地下害虫为害;发现病株,及时拔除,病轻的用200倍硫酸铜或1∶1∶100波尔多液消毒一分钟,另行栽种,病重者应挖出加工,病穴内撒石灰消毒,以防蔓延。

2黄锈病

(Uredo panacis Syd)

主要症状是叶的两面布满锈粉,亦可在幼芽、茎、花轴、果等部位发生。受害严重的,叶片脱落,花萎黄枯死,落果等。对各年龄三七都有为害,栽培年限越长,病害越严重。防治方法:冬季清洁田园,剪除地上部病叶,收集枯株落叶,集中园外烧毁,然后全面喷一次波美02—03度石硫合剂;早春加强护理,如发现病株,及时拔出加工,发病普遍的三七园,可用波美02度石硫合剂或粉锈宁1000倍液防治。

3炭疽病

(Colletotrichum panacicola Uyeda et Takim)

叶上病斑灰绿色,有同心轮纹,后变褐色,上生粉红色或黑色孢子堆,后期破裂穿孔,高温干燥天气,呈“干枯”状,雨季呈“湿腐”状,在茎、花梗和果上病斑明显下凹,花轴和茎受害后,严重地折倒,称为“扭上盘”或“扭下盘”,花和果受害后,成为“干花”或“干果”,4—5月干旱天气和7—9月高温高湿天气有利发病。广西产区海拔较低,气温较高,炭疽病发生较多。防治方法:调节好荫棚透光度,使透光度均匀;清园,处理残体;发病初喷1∶1∶200波尔多液或代森锰锌800—1000倍液。

4白灰病

(Oidium sp)

发病后叶片、花梗、果实上出现白色粉状物。一般在4—5月或8—9月发生较多。防治方法:喷波美01—02度石硫合剂或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

5疫病

〔Phytophthora cactorum(Lebert et Cohn)Schrr]

又名“搭叶烂”。发病叶片或叶柄出现暗绿色不规则病斑,后期病斑变深色,患部变软,叶片似开水烫过一样,呈半透明状,后干枯下垂。防治方法:采果后即时剪去地上部分,清洁田园;发病前喷1∶1∶200倍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1000倍液。

6立枯病

(Rhizoctonia solani Kühn)

为苗期的主要病害,出苗前发病,种子软腐,不出苗。出苗后发病,在幼苗基部,出现水渍状病斑,褐色凹陷,渐渐溢缩,幼苗倒伏死亡。防治方法:种子用波美01度石硫合剂消毒;早春荫棚透光度要求在60—70%,以增加园内阳光;发现病害,每亩撒草木灰25kg,并喷50%甲基托布津1000—1500倍液或50%多菌灵1000倍液。

7黑斑病

(Alternaria panax Whetz)

罹病茎叶产生近圆形或不规则水渍状褐色病斑,病斑中心产生黑褐色霉状物,病重的茎叶枯死,果实霉烂,此病在云南发生较多。防治方法:清除病叶烧毁,用多抗霉素100—200单位液或百菌清1000倍液喷雾。

8短须螨

(Brevipalpus sp)

成、若虫集中叶背吸食汁液并拉丝结网,使叶变黄,最后脱落,花序和果实受害后,造成萎缩干瘪。防治方法:冬季清除园内外杂草,并收净园内枯枝落叶烧毁,及时填补荫棚漏洞,使荫棚透光均匀。发生期用波美01—03度石硫合剂或50%甲胺磷乳剂120—150倍或20%双甲脒乳油1000倍液喷杀。

9桃蚜

〔Myzus persicae(Sulzer)〕

全年都有发生,以3—9月较重,吸食植株汁液,使叶片卷曲,植株矮小,严重影响发育。防治方法:参见红花蚜虫。

10软蚧(Coccus sp)和粉蚧

多发生在茎秆和小花上,吸食植株汁液,小花受害后,枯萎脱落。防治方法:参见印度罗芙木。

11蛞蝓

(Agriolimax sp)

为一种软体动物,咬食茎叶和花果,还可钻入土中为害根状茎和块根。雨天整天活动,旱天在夜间和早晨出来活动取食,白天则潜伏在土表或地棚下。防治方法:在围篱周围撒石灰,用菜叶诱集捕杀,也可用3%石灰水或600—800倍多灭灵喷杀。

其他还有小地老虎、卷叶虫、蟋蟀和鼠害等,鼠可用大隆毒饵诱杀。

四、采收与加工

(一)收获年龄及时间

三七随着栽培年龄增长,产量亦递增,但五年七增长已缓慢,往后主要是根状茎的增长,因此,三七栽培到四年就应收获,同时四年后的三七表皮逐渐变粗糙,皱纹增加,加工后表皮不够光滑,此外,三七棚架也大部腐朽,土壤板结,烂根率亦随之增加。因此,三七收获的年龄,以四年生较适宜,而收获时间,则以开花期8—9月比收果后的11月较好,因8月开花期块根养分丰富,产量高,主根折干率高,一般为25—30%,质重,加工的产品表皮光滑,内部组织菊花心明显;11月收果后收获的,由于养分消耗,不但产量低,主根折干率亦低,一般为18—20%,同时产品表皮皱纹多,质轻,内部空泡多,菊花心不明显,因此,药材上将开花期收获的称“春七”,而结果后收获的称“冬七”。

应用摘花薹措施者,收获期应推迟,因摘花薹后,减少了养分向花果的输送,而叶片继续合成新的养分,致使产量仍逐月提高,因此,应推迟到11月较好,12月以后新芽已萌动,养分随之转化,产量和质量反而降低。

(二)加工方法

收获时用小铁锹或小木棍从畦面把根轻轻撬起,要防止挖断主根。挖取后摘除地上茎叶,块根用水洗净泥土,剪去须根,将其另行晒干。

将已剪去须根的三七,要分大小,放置太阳下曝晒2—3天,约六成干时,再将支根和根状茎分别剪下,但应剪离块根表面高1mm处,待干燥收缩后,剪口正好与块根表面相平,成品表面平滑美观。已剪去支根和根状茎的块根,继续在太阳光下晒2—3天,进行第一次揉搓,用力要轻,以免破皮,以后反复日晒,揉搓,使其坚实。或将块根放入旋转滚筒内,使块根相互碰撞摩擦,以后每晒一天揉搓一次,或放入滚筒内旋转一次,如此反复4—5次,直至块根光滑圆整,干透为止。

如遇阴雨连绵天气,必须用火烤,因此需要在室内建烤炉。用火烤三七,要注意掌握好温度,一般温度36—38℃,若温度太低,不但延长烘烤时间,而且块根容易霉烂,温度过高,会将块根烤焦。火烤三七,火力必须均匀,不能忽高忽低。烤时要勤翻动,层与层之间也经常调换,才能使产品坚实,不会发生烤焦或产品内部出现空泡等现象。

为了提高外表的光滑度,已干燥的产品,可再进行一次揉搓或放在滚筒中滚动,并在揉搓时或在滚筒中加些龙须草或青小豆,以便增加摩擦,使产品更光滑好看,质地更坚实。将剪下的根状茎、支根、须根分别晒干,商品称“剪口”、“筋条”和“三七细根”等。三七一般亩产60—70kg干货。

三分三

(陈宗莲)

三分三(Anisodus acutangulus CYWu et CChen) 为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北部的丽江县,也有栽培。以根入药。根的总生物碱含量为211—318%,包括莨菪碱、东莨菪碱、山莨菪碱、樟柳碱和红古豆碱。所含生物碱的种类和含量随产地、生长环境、采收期及植物的不同部位而有所差别。通过药理及临床试验证明,三分三的流浸膏,有与颠茄流浸膏相似的药理作用,少量时能解除平滑肌痉挛,较大剂量时能使瞳孔放大,唾液分泌减少。味苦、辛,性寒。有大毒

三七的品种有田七、藤三七、兰花三七 、菊三七、景天三七。 

其一:田七,属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播种后三至七年挖采而且每株长三个叶柄, 每个叶柄生七个叶片,故名三七。其茎、叶、花均可入药。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达60cm。根茎短,茎直立,光滑无毛。掌状复叶,具长柄,3~4片轮生于茎顶;小叶3~7,椭圆形或长圆状倒卵形,边缘有细锯齿。伞形花序顶生,花序梗从茎顶中央抽出,长20~30cm。花小,黄绿色;花萼5裂;花瓣、雄蕊皆为5。核果浆果状,近肾形,熟时红色。种子1~3,扁球形。花期6~8月,果期8~10月。入药以身干,个大,体重,质坚,表皮光滑,断面灰绿色或灰黑色者为佳。 

生于山坡丛林下。现多栽培于海拔800~1000m的山脚斜坡或土丘缓坡上。 采制:种后第3年冬季及夏末初秋采挖。去须根,曝晒至半干,用于搓揉,再曝晒,重复数次,置麻袋中加蜡打光。 

性状:根圆锥形、纺锤形或不规则块状,长1.5~5cm,直径12~2cm。表面灰**或棕黑色,具蜡样光泽,有不规则细纹及少数横长皮孔;上部有数瘤状隆起的支根断痕,顶端残留根茎基。质坚实,击碎后皮部与木部常分离;横切面灰白色或黄棕色,皮部有棕色小点(树脂道),味苦、微甜。 

功能主治: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用于各种内、外出血,胸腹刺痛,跌扑肿痛。(化瘀止血 活血定痛)

其二:藤三七,三七的一种,为多年生宿根稍带木质的缠绕藤本,光滑无毛。一年的新梢可长达4~5m以上,茎圆形,嫩茎绿色,老熟茎变成棕褐色,叶互生,肉质肥厚,叶片心脏形,光滑无毛,有短柄。原产于巴西,在中国很多地区均有种植,尤其在南方地区种植较多。其栽培容易,病虫害发生少且营养高、口味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C,具有滋补、壮腰膝、消散痰、活血、健胃保肝等作用。

性状:珠芽呈瘤状,少数圆柱形,直径0.5-3cm,表面灰棕色.具突起。质坚实而脆,易碎裂。断面灰**或灰白色,略呈粉性。气微,味微苦。 

藤三七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胡萝卜素等,尤以胡萝卜素含量较高,每100克成长叶片含蛋白质185克、脂肪017克、总酸010克、粗纤维041克、干物质52克、还原糖044克、维生素C69毫克、氨基酸总量164克、铁105毫克、钙15887毫克、锌056毫克。藤三七具有滋补、壮腰健膝、消肿散瘀及活血等功效,是一种新型保健蔬菜。

其三:兰花三七 ,其形似兰花根像三七,且味也像三七并可入药故名兰花三七。兰花三七是近几年培育的优秀新地被,耐寒耐荫耐涝是其特点,且四季常青佳,春季开出一串串翠蓝的花,景观效果甚佳。 

科属:百合科、山麦冬属 

形态特征:常绿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粗壮,叶线性,丛生,长10—40cm,总状花序,花淡紫色,偶有白色。 

生长习性:耐寒、耐热性均好,可生长于微碱性土壤,对光照适应性强,适宜作地被植物或盆栽观赏。

其四:菊三七,别名 土三七,紫三七,血当归,血三七,血七,血格答,水三七,紫蓉三七,艾叶三七,铁罗汉,乌七,菊叶三七,狗头三七 

科目:双子叶植物药菊科植物 

性状:甘苦,温,有小毒。入脾、肝经。根呈拳形肥厚的圆块状,长3~6厘米,直径约3厘米,表面灰棕色或棕**,全体多有瘤状突起及断续的弧状沟纹,在突起物项端常有茎基或芽痕,下部有须根或已析断。质坚实,不易析断,断面不平,新鲜时白色,干燥者呈淡**,有菊花心。气无,味甘淡后微苦。以干燥、整齐、质坚、无杂质、断面明亮者为佳。

功效主治:散瘀止痛、补气摄血。治跌打损伤、骨折、创伤出血、吐血、产后腹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3钱;研未,05~1钱。外用:捣敷。 

资源分布:产四川、云南、广东、广西、江苏、江西、湖南、贵州等地。

其五:景天三七,学名费菜,又名土三七、救心菜、旱三七、血山草、六月淋、蝎子草、草三七、三七草。

植物形态:景天科(菊科),多年生肉质草本,无毛,高30~80厘米。根状茎粗厚,近木质化,地上茎直立,不分枝,单生或数茎丛生。叶互生,或近乎对生;叶片质厚,广卵形至倒披针形,长5~75厘米,宽1~2厘米,先端钝或稍尖,边缘具细齿,或近全缘,基部渐狭,光滑或略带乳头状粗糙。伞房状聚伞花序顶生;无柄或近乎无柄;萼片5,长短不一,长约为花瓣的1/2,线形至披针形,先端钝;花瓣5,**,椭圆状披针形,先端具短尖;雄蕊10,较花瓣短;心皮5,略开展,基部稍稍相连。蓇葖果5枚成星芒状排列。种子平滑,边缘具窄翼,顶端较宽。 花期6~8月,果期8~9月。

生于山坡岩石上,草丛中,主产我国北部和长江流域各省。

分布与习性: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及长江流域各省区;朝鲜、日本、蒙古、俄罗斯、越南亦有分布。生于山地林缘、林下、灌从中或草地及石砾地。喜阳,稍耐荫,耐旱,耐盐碱,生命力很强。 

价值高那要看和野生的还是和种植的中药材去比较,相对于种植的中药材由于药效关键是卖相上相差太大,市场接受程度不同,价格差距就拉大了。如果做好后期田间管理还是有提升品质的,关键是要严格执行标准。

七的品种有田七、藤三七、兰花三七 、菊三七、景天三七。 \x0d\其一:田七,属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播种后三至七年挖采而且每株长三个叶柄, 每个叶柄生七个叶片,故名三七。其茎、叶、花均可入药。\x0d\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达60cm。根茎短,茎直立,光滑无毛。掌状复叶,具长柄,3~4片轮生于茎顶;小叶3~7,椭圆形或长圆状倒卵形,边缘有细锯齿。伞形花序顶生,花序梗从茎顶中央抽出,长20~30cm。花小,黄绿色;花萼5裂;花瓣、雄蕊皆为5。核果浆果状,近肾形,熟时红色。种子1~3,扁球形。花期6~8月,果期8~10月。入药以身干,个大,体重,质坚,表皮光滑,断面灰绿色或灰黑色者为佳。 \x0d\生于山坡丛林下。现多栽培于海拔800~1000m的山脚斜坡或土丘缓坡上。 采制:种后第3年冬季及夏末初秋采挖。去须根,曝晒至半干,用于搓揉,再曝晒,重复数次,置麻袋中加蜡打光。 \x0d\性状:根圆锥形、纺锤形或不规则块状,长1.5~5cm,直径12~2cm。表面灰**或棕黑色,具蜡样光泽,有不规则细纹及少数横长皮孔;上部有数瘤状隆起的支根断痕,顶端残留根茎基。质坚实,击碎后皮部与木部常分离;横切面灰白色或黄棕色,皮部有棕色小点(树脂道),味苦、微甜。 \x0d\功能主治: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用于各种内、外出血,胸腹刺痛,跌扑肿痛。(化瘀止血 活血定痛)\x0d\其二:藤三七,三七的一种,为多年生宿根稍带木质的缠绕藤本,光滑无毛。一年的新梢可长达4~5m以上,茎圆形,嫩茎绿色,老熟茎变成棕褐色,叶互生,肉质肥厚,叶片心脏形,光滑无毛,有短柄。原产于巴西,在中国很多地区均有种植,尤其在南方地区种植较多。其栽培容易,病虫害发生少且营养高、口味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C,具有滋补、壮腰膝、消散痰、活血、健胃保肝等作用。\x0d\ 性状:珠芽呈瘤状,少数圆柱形,直径0.5-3cm,表面灰棕色.具突起。质坚实而脆,易碎裂。断面灰**或灰白色,略呈粉性。气微,味微苦。 \x0d\藤三七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胡萝卜素等,尤以胡萝卜素含量较高,每100克成长叶片含蛋白质185克、脂肪017克、总酸010克、粗纤维041克、干物质52克、还原糖044克、维生素C69毫克、氨基酸总量164克、铁105毫克、钙15887毫克、锌056毫克。藤三七具有滋补、壮腰健膝、消肿散瘀及活血等功效,是一种新型保健蔬菜。\x0d\ 其三:兰花三七 ,其形似兰花根像三七,且味也像三七并可入药故名兰花三七。兰花三七是近几年培育的优秀新地被,耐寒耐荫耐涝是其特点,且四季常青佳,春季开出一串串翠蓝的花,景观效果甚佳。 \x0d\科属:百合科、山麦冬属 \x0d\形态特征:常绿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粗壮,叶线性,丛生,长10—40cm,总状花序,花淡紫色,偶有白色。 \x0d\生长习性:耐寒、耐热性均好,可生长于微碱性土壤,对光照适应性强,适宜作地被植物或盆栽观赏。\x0d\其四:菊三七,别名 土三七,紫三七,血当归,血三七,血七,血格答,水三七,紫蓉三七,艾叶三七,铁罗汉,乌七,菊叶三七,狗头三七 \x0d\科目:双子叶植物药菊科植物 \x0d\性状:甘苦,温,有小毒。入脾、肝经。根呈拳形肥厚的圆块状,长3~6厘米,直径约3厘米,表面灰棕色或棕**,全体多有瘤状突起及断续的弧状沟纹,在突起物项端常有茎基或芽痕,下部有须根或已析断。质坚实,不易析断,断面不平,新鲜时白色,干燥者呈淡**,有菊花心。气无,味甘淡后微苦。以干燥、整齐、质坚、无杂质、断面明亮者为佳。\x0d\功效主治:散瘀止痛、补气摄血。治跌打损伤、骨折、创伤出血、吐血、产后腹痛。 \x0d\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3钱;研未,05~1钱。外用:捣敷。 \x0d\资源分布:产四川、云南、广东、广西、江苏、江西、湖南、贵州等地。\x0d\其五:景天三七,学名费菜,又名土三七、救心菜、旱三七、血山草、六月淋、蝎子草、草三七、三七草。\x0d\植物形态:景天科(菊科),多年生肉质草本,无毛,高30~80厘米。根状茎粗厚,近木质化,地上茎直立,不分枝,单生或数茎丛生。叶互生,或近乎对生;叶片质厚,广卵形至倒披针形,长5~75厘米,宽1~2厘米,先端钝或稍尖,边缘具细齿,或近全缘,基部渐狭,光滑或略带乳头状粗糙。伞房状聚伞花序顶生;无柄或近乎无柄;萼片5,长短不一,长约为花瓣的1/2,线形至披针形,先端钝;花瓣5,**,椭圆状披针形,先端具短尖;雄蕊10,较花瓣短;心皮5,略开展,基部稍稍相连。蓇葖果5枚成星芒状排列。种子平滑,边缘具窄翼,顶端较宽。 花期6~8月,果期8~9月。\x0d\生于山坡岩石上,草丛中,主产我国北部和长江流域各省。\x0d\分布与习性: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及长江流域各省区;朝鲜、日本、蒙古、俄罗斯、越南亦有分布。生于山地林缘、林下、灌从中或草地及石砾地。喜阳,稍耐荫,耐旱,耐盐碱,生命力很强。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中医大辞典》·羽叶三七 31 羽叶三七的别名 32 来源及产地 33 性味 34 功能主治 35 羽叶三七的用法用量 36 化学成分 4 《全国中草药汇编》·羽叶三七 41 拼音名 42 羽叶三七的别名 43 来源 44 性味 45 功能主治 46 羽叶三七的用法用量 47 摘录 5 《中华本草》·羽叶三七 51 出处 52 拼音名 53 英文名 54 羽叶三七的别名 55 来源 56 原形态 57 生境分布 58 性状 59 化学成份 510 性味 511 功能主治 512 羽叶三七的用法用量 513 各家论述 514 摘录 6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羽叶三七的方剂 2 用到中药羽叶三七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羽叶三七 1 拼音

yǔ yè sān qī

2 英文参考

Panax bipinnatifidus Seem [朗道汉英字典]

bipinnatifid ginseng rhizome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中医大辞典》·羽叶三七

羽叶三七为中药名,出自《中国药用植物志》[1]。

31 羽叶三七的别名

又名纽子三七、黄连三七、羽叶竹节参、疙瘩七[1]。

32 来源及产地

五加科植物羽叶三七Panax japonicusC A Meger var bipinnatifidus (Seem)C.Y.Wu的根茎[1]。分布云南、湖北、四川、陜西、甘肃和西藏[1]。

33 性味

甘、微苦,温[1]。

34 功能主治

功在止血,散瘀,消肿,定痛[1]。治肺结核咯血,衄血,尿血,便血,血痢,崩漏,经闭,产后血瘀腹痛,劳伤腰痛,跌打损伤[1]。

35 羽叶三七的用法用量

煎服:3~9g[1]。

36 化学成分

本品含人参皂苷R0、Rb1、Rd1、Re、Rg1、Rg2、竹节人参皂苷等[1]。

4 《全国中草药汇编》·羽叶三七 41 拼音名

Yǔ Yè Sān Qī

42 羽叶三七的别名

竹根三七、扭子七、黄连三七、花叶三七

43 来源

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羽叶三七Panax bipinnatifidus Seem,以根状茎入药。秋末采挖,洗净晒干备用。

44 性味

甘、微苦,温。

45 功能主治

滋补强壮,散瘀止痛,止血。用于病后虚弱,肺结核咯血,衄血,闭经,产后血瘀腹痛,寒湿痹痛,跌打损伤。

46 羽叶三七的用法用量

1~3钱。

47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5 《中华本草》·羽叶三七 51 出处

出自《中国药植志》

52 拼音名

Yǔ Yè Sān Qī

53 英文名

rhizome of Bipinnatifid Ginseng

54 羽叶三七的别名

纽子三七、黄连三七、花叶扭子七、花叶三七、土三七、疙瘩七

55 来源

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羽叶竹节参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anax japonicus CAMeyvar bipinnatidus (Seem)CYWuet KMFeng[Panax bipinnatifidus Seem]

采收和储藏:910月挖取根茎,除尽泥土及细根,晒干或烘干。

56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茎高3050cm。根茎细长,葡萄,镏 串球疙瘩状,稀竹节状。掌状复叶,36枚轮生茎端;小叶57,小叶柄长可达2cm;小叶片薄膜质,长椭圆形,二回羽状深裂,整齐或不整齐,长59cm,宽24cm,先端长渐尖,基部下延成楔形,上面脉上疏生刚毛,下面通常无毛。伞形花序单生,其下稀有数个侧生小伞形序;花梗长68cm,花小,淡绿色,萼5齿裂不明显;花瓣5,覆瓦状排列;雄蕊5;子房下位,2室,稀34室,花柱2,稀34,分离或基部合生。核果状浆果,扁球形,成熟时红色,先端有黑点。种子23颗。

57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8003400m的山地昆交林下阴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陜西、甘肃、湖北、四川、云南等西藏等地。

58 性状

性门面是各国 根茎细长,节部膨大成类球形,多呈串球疙瘩状,侧旁着生纤细的不定根,节间细柱形,长46cm,直径约2mm,表面淡棕**,有细浅的纵皱纹。质较坚硬,断面黄白色,有鑫数细小孔隙。气微,味苦略甜。

以质坚实、节部类球形明显、味苦略甜者为佳。

59 化学成份

块茎中含羽叶三七甙(bipinnatifidusoside)F1和F2,竹节人参皂甙(chikusetsusaponin)Ⅴ、Ⅳ、Ⅳa,姜状三七甙(zingibroside)R1,人参皂甙(ginsenosides)F1、F2、F3、Rb1、Rb3、Rd、Re、Rg1,24(S)假人参甙F11[24(S)psudo ginsenoside)F11],人参黄酮(ginsenfoavone),球子参甙F1(majoroside F1)[1,2]

510 性味

味微苦;苦;性微温

511 功能主治

化瘀止血;消肿定痛。主咯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血痢;崩漏;外伤出血;月经不调;经闭;产后瘀血腹痛;跌打肿痛;劳伤腰痛;胸胁痛;胃脘痛;疮疡

512 羽叶三七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入丸、散;或浸酒。外用:适量,研末敷。

513 各家论述

1《中国药植志》:有疗伤止血之效,可作三七代用品。

2《中药志》:治疗跌打损伤,或作补药。

3治鼻衄,吐血,小儿惊风,骨蒸虚劳,劳伤腰痛。(陜西)

514 摘录

林下经济是一种典型的现代生态林业模式,它是借助林地的生态环境,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空间优势,在林冠下开展农、牧、草、药等多种项目的主体复合生产经营,从而使农、林、牧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通过优选林下经济新模式,可有效破解群众发展经济的瓶颈,对促进生态和谐和富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综合优势

11政策科技扶持优势

林下经济作为生态、高效、循环经济,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林下经济投资周期短,见效快,特色突出,既是长周期林业的重要支撑,也是农产品生产的必要补充,完全符合当前国家政策鼓励的低碳经济、生态林业的发展方向。

12林地空间利用优势

根据2012年林地保护利用规划调查数据显示,成武县林业用地面积228万亩,有林地面积17万亩,林木覆盖率258%。林地绝大部分处于闲置状态或单一种植模式。

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优势。随着国家对林业发展的重视及退耕还林政策的落实,林地面积将进一步扩大,林业对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贡献率日益凸显,林地优势更加明显。

13生态良性循环优势

131周期互补,增加效益

林下经济周期短、投资少、见效快,有效地解决了林业收益周期过长的弊端,提高了土地产出效益,实现了长短结合,优势互补。

132遮荫降温,减少成本

传统庭院饲养方式因密度过高造成高温环境,影响畜禽生长,林下养殖则能降低禽舍内外温湿度,给畜禽营造较好的生长环境,降低了设施投入,节约生产成本,提高饲养效益。

133相互利用,互促共赢

林下养殖可林木为畜禽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林木光合作用释放氧气聚集在林下形成林下动物的“天然氧吧”,适宜畜禽生长,可生产出更加绿色、健康、环保、风味独特的畜产品;畜禽的粪便与畜禽吃剩的草渣、树叶混合,快速分解后利于树根吸收。

及时补充土壤养分;畜禽排泄物产生的氨气和呼出的二氧化碳,利于林木的光合作用,树木释放大量氧气,又利于畜禽生长,相互促进,实现良性循环。

134绿色养殖,健康生态

发展林下养殖,净化了村庄。把庭院养殖转到村外林下,畜禽的粪便和气体不再污染村庄庭院,保持了村容整洁,同时还阻断了口蹄疫、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对村民健康的威胁,为公共卫生建起一道有效的防护屏障。

“林下养殖”还较好地解决了林牧争地矛盾,节省耕地,实现了土地集约利用,林分的抚育管理得到加强,林地的生产力得到有效维持。

二、优选发展模式拓展林下经营模式,实现短、中、长项目合理搭配,达到用长带短、以短养长的科学种养格局,实现主体生态林业业协调发展。

21林粮结合模式

在造林初密度为3m×4m的行间进行林粮间作。种植面积约占林下经营总面积的60%以上,年亩纯收入2200元左右。选择种植大豆、花生、绿豆、豌豆等小杂粮,均属浅根作物,具有固氮根瘤菌,不与林木争肥争水,且又覆盖地表,防止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肥力;五谷杂粮的需求不断增加,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林粮间作期于植树的1~3年进行,4年后树木郁闭就不能进行间作了。间作蔬菜和瓜类,平均每亩效益可达800元~1500元。也可林间甘薯、大豆倒茬种植,第1、3年种大豆,隔年种一茬花生倒茬。这种种植方式可以为林地增绿肥,提高土地利用率,还可达到以耕代抚的目的。

使片林当年就有收益,亩纯收入150~200元。林粮间作这种模式技术简单,当年有效益,容易被农民接受。但林粮间作要掌握一个原则,即林木行间严禁种植玉米等高秆作物。

22林药结合模式

在林下发展中药材种植,是一项值得大力推广的林间套种模式,也是一条生态保护和兼顾农民长短期效益的双赢途径。在管理中药材的同时林木也得到了管理,有利于林木生长。树木定植后第1~3年,在行距2米以上的林间套种中药材板蓝根、赤芍、黄芩、白术、知母、三七、薄荷、金银花等。

树木长到3~5年后,树体比较高大,可种植一些喜阴耐阴中药材,如桔梗、黄连、半夏、柴胡、党参、天麻、白芷、丹参、天南星、麦冬等,试验证明效益也是非常显著,可增收1000~3000元/左右。比如,在杨树行间平播板蓝根,全年施肥2次(基肥1次,追肥1次)。

浇水1次,喷药1次(防治菜青虫);秋后板蓝根收获时主根3cm粗,侧根1cm粗,亩产量达450~500kg,按照市场价2元/kg,每亩收入1000元,扣除投入100元,每亩纯收入900元;板蓝根叶子也是药材,每年可采2次,干叶回收价格为06元/kg,每亩可收入70多元。

23林蔬结合模式

就是根据林间光照强弱及各种蔬菜的不同需光特性科学地选择种植种类、品种,发展蔬菜种植。可选择的蔬菜品种有:大葱,青椒、茄类、油菜、圆白菜等,种植技术同一般露地栽植技术。以栽植大葱为例,亩可出葱2000kg左右,按02元/kg计算。

平均亩纯收入在400元以上,且管理简单。第2、3年也可在行间种植一些常规露地上可以生长的蔬菜,但最好不要种植萝卜、白菜等生长期较长且后期需水量大的品种。

24林苗结合模式

针对造林密度3m×3m或3m×4m的株行距,行间不宜进行杨、柳等高大乔木的育苗,可选择一些耐荫性较强、植株生长较慢的冬青、小叶女贞等绿化苗木。也可行间进行玫瑰、紫穗槐树种育小苗。该模式特点是充分利用造林初期林间地培育各种苗木。间作育苗的时间为造林后1~3年,在林木树冠郁闭以前出圃。

25林花结合模式

利用宽窄行林分结构,林下种植油用牡丹、油用牡丹再套种短期作物,如套种中药材白术、生地、丹参、板蓝根、知母、天南星、桔梗等,平均每亩增收2000~3000元左右;套种蔬菜朝天椒、菠菜、油菜等,平均每亩增收4000元左右。

26林菌结合模式

即充分利用林荫下空气湿度大、氧气充足、光照强度低、昼夜温差小的特点,在郁闭的林下种植双孢菇、鸡腿菇、平菇、香菇、木耳等食用菌,每亩林地有效种植面积300m2,经济效益显著。当速生林长到4~5年的时候,大树遮荫,林间地利用不上。

但是林地暗潮湿正适合林菌间作。选择交通便利、有水源的3年以上、行距3m以上的速丰林地,树木行间搭建规格为宽1~15m、高08~1m的小拱棚。在小拱棚内依次排入菌棒,1亩速生林地,一年一季投入菌棒1万只,每亩地产值24万元。

只要按照要求管理,扣除成本每亩地获利在5000元左右。从菌棒入地到开始出菇需要半个月的时间,整个生产时间为2个月,每亩可增收8000~10000元左右,是单纯种粮或种树效益的数倍甚至10倍以上。

27林蝉结合模式

即在郁闭的树行间浅埋孵化好的蝉卵枝条,养殖金蝉18~24个月即可收获。金蝉俗称“知了”,在当前昆虫市场中,是唯一一种纯天然无公害的绿色保健食品,不受任何饲料添加剂、农药、激素的影响,营养丰富,味道或口,成为时髦的美味佳肴。

人工养殖金蝉投资小、技术容易掌握、省工时、高效益、无风险,是农村新的致富项目。3年的树林每亩地可种植卵枝500条,每条卵枝有卵50个到150个不等,一般每亩可收金蝉成品150kg左右,效益可达10000余元。如果树龄较大还可酌情多种植一些卵条,收入可达15000元。

28林草、林牧结合模式

林草模式,即在郁闭度80%以下的林地,有选择地种植不同种类的优质牧草,牧草品种选择:黑麦草、紫花、苜蓿、野谷草、三叶草等。林牧模式,即在树木行间郁闭后,养殖与种草相结合,充分利用林下昆虫、小动物及草多的特点,在林地周边区围栏,散养或圈养肉鸡、柴鸡、肉鸭、鹅、肉兔、青山羊等,树木为家禽遮荫。

家禽吃草、吃虫,粪便肥地与林木形成良性生物循环链。比如每亩可分别投放青山羊10只、兔60只,亩年效益可达5万余元;每亩地可以放养鹅200~300只,饲养期5个月左右,每只鹅纯经济效益24元,每亩地获收入4000~6000元。

品种有田七、藤三七、兰花三七 、菊三七、景天三七。

其一:田七,属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播种后三至七年挖采而且每株长三个叶柄, 每个叶柄生七个叶片,故名三七。其茎、叶、花均可入药。

其二:藤三七,为多年生宿根稍带木质的缠绕藤本,光滑无毛。其栽培容易,病虫害发生少且营养高、口味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C,具有滋补、壮腰膝、消散痰、活血、健胃保肝等作用。

其三:兰花三七 ,其形似兰花根像三七,且味也像三七并可入药故名兰花三七。兰花三七是近几年培育的优秀新地被,耐寒耐荫耐涝是其特点,且四季常青佳,春季开出一串串翠蓝的花,景观效果甚佳。

其四:菊三七,别名土三七,紫三七。功效主治为散瘀止痛、补气摄血、治跌打损伤、骨折、产后腹痛等。

其五:景天三七,学名费菜,又名土三七、救心菜。生于山地林缘、林下、灌从中或草地及石砾地。喜阳,稍耐荫,耐旱,耐盐碱,生命力很强。

林下经济模式1森林细菌模型在速生林下间作食用菌是解决林下大面积闲置土地的最有效手段。食用菌天性喜阴,林地通风凉爽,为食用菌的生长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条件,降低了生产成本,简化了栽培程序,提高了产量,为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生产空间。采摘食用菌后的废弃物也是树木生长的有机肥,一举两得。林下食用菌种类:羊肚菌、竹荪、平菇、鸡腿菇、香菇、黑木耳、毛木耳、草菇。2森林医学模式该林间空地适宜套种金银花、白芍、板蓝根等药材。这些药材用半野生的方式栽培,管理起来相对简单。林下中药品种:石斛、黄精、重楼、三叶草、金线莲、人参、西洋参、灵芝、天麻、三七、黄连、金银花、天冬、水飞蓟、枸杞子、百合、阿莎丽、大黄、甘草、红景天、何首乌、半夏、天南星、柴胡、延胡索、3林禽模式在速生林下种植饲草或保留天然杂草,周边围栏,养殖绿壳蛋鸡、贵妃鸡等珍禽,树木作为珍禽的天然“氧吧”。通风降温,防疫方便,非常有利于珍禽的生长。但是,食草珍禽吃的是草和昆虫,不啃树皮。粪便给林地施肥,与树木形成良性的生物循环链。在林地建禽舍遮阳网,省时、省料、省投资;远离村庄,没有污染,环境好;家禽粪便给树木施肥,提供更多营养;林地生产的禽类产品销路好,价格高,属于绿色无公害禽类产品。4森林-牲畜模型林地养畜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放牧,即在林中种植饲草可以发展兔、牛、肉羊等养殖业。速生杨树的叶子,种下的草,树下可食用的杂草,都可以用来喂牛、羊、兔子。林地耕作解决了没有操场的农区羊牛矛盾,有利于牲畜的生长繁殖。同时为畜群提供了优越的生活环境,有利于防疫。第二,谷仓在林地里饲养猪等牲畜。由于林地有树冠遮荫,夏季温度比室外气温低2~3℃,比一般封闭的畜舍低4~8℃,更适合牲畜的生长。5森林蔬菜模型林菜间作是一种经济效益很高的模式。适合已知森林蔬菜模式种植的蔬菜有:大葱、青椒、茄子、白菜、黄花菜、蒲公英、蕨菜、马齿苋、紫萁、羊蹄、苋菜、黄秋葵、荠菜、黄秋葵、芹菜、荆芥、紫苏、番茄、酸浆、菊脑、紫背天葵等。6林草模型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在退耕还林的速生林下种植饲草或保留天然杂草,树木的生长对饲草的影响很小。饲草收割后,喂给畜禽。朱穆草是草中之王,粗蛋白含量16-25%,一年可收割8-10次,3个月后可长高4-8米,寿命20-40年。亩产鲜草40-60吨,亩产年产值15000元。其他适合林草模式种植的林草品种有:紫花苜蓿、黑麦草、红三叶、白三叶、狗牙根、无芒雀麦、狼尾草、酸模。7森林石油模型林下种植大豆、花生等油料作物也是一个好办法。油料作物是浅根作物,所以它们不与树木争夺肥料和水。覆盖地表可以防止水土流失。一般豆类都有固氮根瘤菌,不会和树木争肥争水。秸秆还田还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8森林颗粒模型该模式适用于1-2年生的速生林。这个时候树小,遮荫少,对农作物的影响小。林下可以种植棉花、小麦、绿豆、大豆、红薯等作物。在林下种植小麦、大豆、花生、绿豆等低秆作物时,间作作物应与树木保持一定距离,一般在50厘米以上,以免对幼根造成过大伤害。9森林花卉图案主要有草本花卉和木本花卉。一般木本花卉种植在疏林地,草本花卉种植在密林或果园。适合林下种植的花卉有百合、水仙、白头翁、脱发、洋地黄、稻兜、金莲花、石竹、芍药、玉簪等。10复合模式即包括以上综合模式,形成立体或循环种植模式。比如林下种植的草,作为牛、羊、鹅等草食动物的饲料,用来放牧鹅等动物;将林木修剪后的枝条粉碎后用作种植食用菌的袋料,食用菌产生的袋料作为林下饲料或林木生长反哺营养,也可作为水产的饲料来源。

猜你想了解
种植专题
套种技术

套种技术

套种是我国农民的传统经验,是农业上的一项增产措施,能延长后季作物的生长季节,提高年总产量...

温室栽培

温室栽培

温室栽培是反季节作物的一种栽培方法,作用是保护喜温植物御寒,促使生长和提前开花结果等...

生态种养

生态种养

生态种植是一个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种植生态系统同种植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经济效益...

阳台种菜

阳台种菜

阳台种菜是现代家庭园艺生活的一部分,阳台种菜不使用农药和化肥,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猕猴桃种植

猕猴桃种植

猕猴桃也称奇异果,口感酸甜,味道鲜美,富含丰富的维生素C,钾、纤维素等营养成分,对美容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