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升降车 卵巢功能 广度 定稿 小章鱼 恶犬 安乡县

温室栽培  无花果种植莲藕种植野菜种植太子参种植羊肚菌栽培猕猴桃种植香菇种植金针菇种植银耳栽培木耳种植

什么是温室效应??在线等!!!!!!!!!!!!!!!!!!!

发布时间:2023-12-08   来源:ssss   标签:大棚 二氧化 大气 棚内 温度 点击:4
内容提要: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如果大气不存在这种效应,那么地表温度将会

什么是温室效应??在线等!!!!!!!!!!!!!!!!!!!,第1张

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如果大气不存在这种效应,那么地表温度将会下降约3度或更多。反之,若温室效应不断加强,全球温度也必将逐年持续升高。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已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关注。

温室有两个特点:温度较室外高,不散热。 生活中我们可以见到的玻璃育花房和蔬菜大棚就是典型的温室。使用玻璃或透明塑料薄膜来做温室,是让太阳光能够直接照射进温室,加热室内空气,而玻璃或透明塑料薄膜又可以不让室内的热空气向外散发,使室内的温度保持高于外界的状态,以提供有利于植物快速生长的条件。

由环境污染引起的温室效应是指地球表面变热的现象。

它会带来以下列几种严重恶果:

1) 地球上的病虫害和传染疾病增加;

2) 海平面上升;

3) 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

4) 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

科学家预测:如果地球表面温度的升高按现在的速度继续发展,到2050年全球温度将上升2-4摄氏度,南北极地冰山将大幅度融化,导致海平面大大上升,一些岛屿国家和沿海城市将淹于水中,其中包括几个著名的国际大城市:纽约,上海,东京和悉尼。

温室效应是怎么来的?我们能做什么?

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

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

人类活动和大自然还排放其他温室气体,它们是:氯氟烃(CFC〕、甲烷、低空臭氧、和氮氧化物气体、地球上可以吸收大量二氧化碳的是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和陆地上的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

为减少大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碳,一方面需要人们尽量节约用电(因为发电烧煤),少开汽车;地球上可以吸收大量二氧化碳的是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和陆地上的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所以,另一方面我们要保护好森林和海洋,比如不乱砍滥伐森林,不让海洋受到污染以保护浮游生物的生存。我们还可以通过植树造林,减少使用一次性方便木筷,节约纸张(造纸用木材),不践踏草坪等行动来保护绿色植物,使它们多吸收二氧化碳来帮助减缓温室效应。

温室气体有效地吸收地球表面、大气本身相同气体和云所发射出的红外辐射。大气辐射向所有方向发射,包括向下方的地球表面的放射。温室气体则将热量捕获于地面- - 对流层系统之内。这被称为“自然温室效应”。大气辐射与其气体排放的温度水平强烈耦合。在对流层中,温度一般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从某一高度射向空间的红外辐射一般产生于平均温度在-19℃的高度,并通过太阳辐射的收入来平衡,从而使地球表面的温度能保持在平均1 4 ℃。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导致大气对红外辐射不透明性能力的增强,从而引起由温度较低、高度较高处向空间发射有效辐射。这就造成了一种辐射强迫,这种不平衡只能通过地面- - 对流层系统温度的升高来补偿。这就是“增强的温室效应”。

[编辑本段]概论

温室效应简略图温室效应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热交换而形成的保温效应,就是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就像一层厚厚的玻璃,使地球变成了一个大暖房。据估计,如果没有大气,地表平均温度就会下降到-23℃,而实际地表平均温度为15℃,这就是说温室效应使地表温度提高38℃。 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阻止地球热量的散失,使地球发生可感觉到的气温升高,这就是有名的“温室效应”。破坏大气层与地面间红外线辐射正常关系,吸收地球释放出来的红外线辐射,就像“温室”一样,促使地球气温升高的气体称为“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是数量最多的温室气体,约占大气总容量的003%,许多其它痕量气体也会产生温室效应,其中有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还强。 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如果大气不存在这种效应,那么地表温度将会下降约330C或更多。反之,若温室效应不断加强,全球温度也必将逐年持续升高。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已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关注。 除二氧化碳以外,对产生温室效应有重要作用的气体还有甲烷、臭氧、氯氟烃以及水气等。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工业的迅速发展,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相应增多;又由于森林被大量砍伐,大气中应被森林吸收的二氧化碳没有被吸收,由于二氧化碳逐渐增加,温室效应也不断增强。据分析,在过去二百年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25%,地球平均气温上升05℃。估计到下个世纪中叶,地球表面平均温度将上升15—45℃,而在中高纬度地区温度上升更多。 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而且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中,含量基本上保持恒定。这是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始终处于“边增长、边消耗” 的动态平衡状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80%来自人和动、植物的呼吸,20%来自燃料的燃烧。散布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75%被海洋、湖泊、河流等地面的水及空中降水吸收溶解于水中。还有5%的二氧化碳通过植物光合作用,转化为有机物质贮藏起来。这就是多年来二氧化碳占空气成分003%(体积分数)始终保持不变的原因。 但是近几十年来,由于人口急剧增加,工业迅猛发展,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及煤炭、石油、天然气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远远超过了过去的水平。而另一方面,由于对森林乱砍乱伐,大量农田建成城市和工厂,破坏了植被,减少了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的条件。再加上地表水域逐渐缩小,降水量大大降低,减少了吸收溶解二氧化碳的条件,破坏了二氧化碳生成与转化的动态平衡,就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长,就使地球气温发生了改变。但是有乐观派科学家声称,人类活动所排放的二氧化碳远不及火山等地质活动释放的二氧化碳多。他们认为,最近地球处于活跃状态,诸如喀拉喀托火山和圣海伦斯火山接连大爆发就是例证。地球正在把它腹内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来。所以温室效应并不全是人类的过错。这种看法有一定道理,但是无法解释工业革命之后二氧化碳含量的直线上升,难道全是火山喷出的吗? 在空气中,氮和氧所占的比例是最高的,它们都可以透过可见光与红外辐射。但是二氧化碳就不行,它不能透过红外辐射。所以二氧化碳可以防止地表热量辐射到太空中,具有调节地球气温的功能。如果没有二氧化碳,地球的年平均气温会比目前降低20 ℃。但是,二氧化碳含量过高,就会使地球仿佛捂在一口锅里,温度逐渐升高,就形成“温室效应”。 形成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有其他气体。其中二氧化碳约占75%、氯氟代烷约占15%~20%,此外还有甲烷、一氧化氮等30多种。 如果二氧化碳含量比现在增加一倍,全球气温将升高3 ℃~5 ℃,两极地区可能升高10 ℃,气候将明显变暖。气温升高,将导致某些地区雨量增加,某些地区出现干旱,飓风力量增强,出现频率也将提高,自然灾害加剧。更令人担忧的是,由于气温升高,将使两极地区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许多沿海城市、岛屿或低洼地区将面临海水上涨的威胁,甚至被海水吞没。20世纪60年代末,非洲下撒哈拉牧区曾发生持续6年的干旱。由于缺少粮食和牧草,牲畜被宰杀,饥饿致死者超过150万人。 这是“温室效应” 给人类带来灾害的典型事例。因此,必须有效地控制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控制人口增长,科学使用燃料,加强植树造林,绿化大地,防止温室效应给全球带来的巨大灾难。 科学家预测,今后大气中二氧化碳每增加1倍,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15~45℃,而两极地区的气温升幅要比平均值高3倍左右。因此,气温升高不可避免地使极地冰层部分融解,引起海平面上升。海平面上升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十分严重的。如果海平面升高1 m,直接受影响的土地约5×106 km2,人口约10亿,耕地约占世界耕地总量的1/3。如果考虑到特大风暴潮和盐水侵入,沿海海拔5 m以下地区都将受到影响,这些地区的人口和粮食产量约占世界的1/2。一部分沿海城市可能要迁入内地,大部分沿海平原将发生盐渍化或沼泽化,不适于粮食生产。同时,对江河中下游地带也将造成灾害。当海水入侵后,会造成江水水位抬高,泥沙淤积加速,洪水威胁加剧,使江河下游的环境急剧恶化。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目前正在推进制订国际气候变化公约,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科学家预测,如果我现在开始有节制的对树木进行采伐,到2050年,全球暖化会降低5%。

[编辑本段]特点

温室有两个特点:温度较室外高,不散热。 生活中我们可以见到的玻璃育花房和蔬菜大棚就是典型的温室。使用玻璃或透明塑料薄膜来做温室,是让太阳光能够直接照射进温室,加热室内空气,而玻璃或透明塑料薄膜又可以不让室内的热空气向外散发,使室内的温度保持高于外界的状态,以提供有利于植物快速生长的条件。

[编辑本段]后果

1) 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

2) 海平面上升;

3) 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

4) 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

科学家预测:如果地球表面温度的升高按现在的速度继续发展,到2050年全球温度将上升2-4摄氏度,南北极地冰山将大幅度融化,导致海平面大大上升,一些岛屿国家和沿海城市将淹于水中,其中包括几个著名的国际大城市:纽约,上海,东京和悉尼。

温室效应可使史前致命病毒威胁人类

美国科学家近日发出警告,由于全球气温上升令北极冰层溶化,被冰封十几万年的史前致命病毒可能会重见天日,导致全球陷入疫症恐慌,人类生命受到严重威胁。

纽约锡拉丘兹大学的科学家在最新一期《科学家杂志》中指出,早前他们发现一种植物病毒TOMV,由于该病毒在大气中广泛扩散,推断在北极冰层也有其踪迹。于是研究员从格陵兰抽取 4块年龄由 500至14万年的冰块,结果在冰层中发现TOMV病毒。研究员指该病毒表层被坚固的蛋白质包围,因此可在逆境生存。

这项新发现令研究员相信,一系列的流行性感冒、小儿麻痹症和天花等疫症病毒可能藏在冰块深处,目前人类对这些原始病毒没有抵抗能力,当全球气温上升令冰层溶化时,这些埋藏在冰层千年或更长的病毒便可能会复活,形成疫症。科学家表示,虽然他们不知道这些病毒的生存希望,或者其再次适应地面环境的机会,但肯定不能抹煞病毒卷土重来的可能性。

全球暖化南太小岛即将没顶

全球暖化使南北极的冰层迅速融化,全球第一个被海水淹没的有人居住岛屿即将产生——位于南太平洋国家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岛屿卡特瑞岛,目下岛上主要道路水深及腰,农地也全变成烂泥巴地。

全球暖化使南北极的冰层迅速融化,海平面不断上升,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显示,即使海平面只小幅上升1米,也足以导致5600万发展中国家人民沦为难民。而全球第一个被海水淹没的有人居住岛屿即将产生——位于南太平洋国家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岛屿卡特瑞岛,目下岛上主要道路水深及腰,农地也全变成烂泥巴地。

农地积水疟疾肆虐

穿着传统服饰向来乐天知命的卡特瑞岛人,几百年来遗世独立,始终保持着传统生活模式,但他们却因人类对环境的破坏造成全球暖化,令他们将面临被海水淹没的命运。卡特瑞岛环保人士保罗塔巴锡说:‘他们已经持续被海洋力量攻击,还有持续不断的洪水,原有的地区都被改变了,被破坏殆尽,几乎所有的地方都被海水淹没了。’

目前,岛上原来的主要道路现已水深及腰,原来种植椰子树的农地也全成了烂泥巴地。更不堪的是,招致蚊子苍蝇丛生,疟疾肆虐。

专家预测,过不了几年,卡特瑞岛将被完全淹没在海里,全岛居民迁村撤离势在必行。

亚马逊雨林逐渐消失

而位于南美洲、全世界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亚马逊雨林正渐渐消失,让全球暖化危机雪上加霜。

号称地球之肺的亚马逊雨林涵盖了地球表面5%的面积,制造了全世界20%的氧气及30%的生物物种,由于遭到盗伐和滥垦,亚马逊雨林正以每年7700平方英里的面积消退,相当于一个新泽西州的大小,雨林的消退除了会让全球暖化加剧之外,更让许多只能够生存在雨林内的生物,面临灭种的危机,在过去的40年,雨林已经消失了两成。

[编辑本段]由来

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大量排放尾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

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

人类活动和大自然还排放其他温室气体,它们是:氯氟烃(CFC〕、甲烷、低空臭氧、和氮氧化物气体、地球上可以吸收大量二氧化碳的是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和陆地上的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

为减少大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碳,一方面需要人们尽量节约用电(因为发电烧煤〕,少开汽车。另一方面保护好森林和海洋,比如不乱砍滥伐森林,不让海洋受到污染以保护浮游生物的生存。我们还可以通过植树造林,减少使用一次性方便木筷,节约纸张(造纸用木材〕,不践踏草坪等等行动来保护绿色植物,使它们多吸收二氧化碳来帮助减缓温室效应。

[编辑本段]新说

自1975年以来,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已经上升了09华氏度,由温室效应导致的全球变暖已 成了引起世人关注的焦点问题。学术界一直被公认的学说认为由于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产生的二氧化碳是导致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然而经过几十年的观察研究,来自美国Goddard空间研究所的詹姆斯·汉森博士提出新观点,认为温室气体主要不是二氧化碳,而是碳粒粉尘等物质。

碳粒粉尘是一种固体颗粒状物质,主要是由于燃烧煤和柴油等高碳量的燃料时碳利用率太低而造成的,它不仅浪费资源,更引起了环境的污染。众多的碳粒聚集在对流层中导致了云的堆积,而云的堆积便是温室效应的开始,因为40%至90%的地面热量来自由云层所产生的大气 逆辐射,云层越厚,热量越是不能向外扩散,地球也就越裹越热了。

汉森博士对于各种温室气体的含量变化都做了整理记录,发现在1950至1970年间,二氧化碳 的含量增长了近两倍,而从70年代到90年代后期,二氧化碳含量则有所减少。用目前流行的理论很难解释仍在恶化的全球变暖的现象。

汉森博士认为,除了碳粒粉尘以外,还有一些气体物质能导致温室效应,如对流层中的臭氧 (正常的臭氧应集中在平流层中)、甲烷,还有巨毒无比的氯氟烃。但这些污染源的治理就相对困难些了。可喜的是,近几十年来非二氧化碳的温室气体含量已经有了一定的下降,如若 甲烷和对流层中的臭氧含量也能逐年下降趋势,那么再过50年,地球表面平均温度的变化将近乎零。

碳粒粉尘并不是不可避免的东西,随着内燃机品质的不断提高,甚或不使用内燃机的交通工 具的问世,不能烧尽而剩余的碳粒是可以减少的。汉森博士的学说能够成立,则给地球带来了降温的新希望,但愿地球早日退烧。

工业革命前大气中CO2含量是280ppm,如按目前增长的速度,到2100年CO2含量将增加到550ppm,即几乎增加一倍。全世界的许多气象学家都在努力研究,CO2含量增加一倍以后,到2100年全球的平均气温会增高多少?

目前采用的具体办法是,根据大气运动规律和物理状态变化规律,设计成数值模式进行计算。不过,由于人们对大气运动变化规律认识得还不够完善,采取的简化计算办法不同,各个模式的计算结果常相差很大。为此,80年代美国科学院组织了评估委员会,对这些模式的结果进行研究和综合评估,最终得出CO2倍增后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3℃土15℃,即15℃-45℃。这就是对本问题最有权威的组织--联合国IPCC第一次《报告》中采用的数字。

近年来,气候模式的模拟能力有了重大改进,这主要是考虑了大气中气溶胶(空气中悬浮的微小颗粒)的作用。因为在燃烧化石燃料放出CO2的同时也释放出了巨量的硫化物等气溶胶。这种气溶胶会遮挡部分阳光到达地面,因此使地面气温降低,起到冷却作用。其数值据IPCC估计可达-05瓦/米2。即相当于CO2增温效应(156瓦/米2)的1/3,比甲烷的增温效应(+047瓦/米2)还略大。主要根据这个改进,IPCC在l996年公布的第二个《报告》中,把2100年CO2倍增后全球平均气温的升温值从15℃-45℃,修改为10℃-35℃。评估报告中还指出,由于海洋的巨大热惯性,到2100年这个增温值中大约只有50%-90%得以实现。

然而,模式计算结果还说明,全球平均增温10℃-35℃不均匀分布于世界各地,而是赤道和热带地区不升温或几乎不升温,升温主要集中在高纬度地区,数量可达6℃-8℃甚至更大。这一来便引起另一严重后果,即两极和格陵兰的冰盖会发生融化,引起海平面上升。北半球高纬度大陆的冻土带也会融化或变薄,引起大范围地区沼泽化。还有,海洋变暖后海水体积膨胀也会引起海平面升高。IPCC的第一次评估报告中预计海平面上升70-140厘米(相应升温15℃-45℃),第二次评估报告中比第一次评估结果降低了约25% (相应升温10℃一35℃),最可能值为50厘米。IPCC的第二次评估报告还指出,从19世纪末以来的百年间,由于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了03℃-06℃,因而全球海平面相应也上升了10-25厘米。

全球海平面的上升将直接淹没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的大陆沿海低地地区,因此后果十分严重。1995年11月在柏林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二次会议上,44个小岛国组成了小岛国联盟,为他们的生存权而呼吁。

此外,研究结果还指出,CO2增加不仅使全球变暖,还将造成全球大气环流调整和气候带向极地扩展。包括我国北方在内的中纬度地区降水将减少,加上升温使蒸发加大,因此气候将趋干旱化。大气环流的调整,除了中纬度干旱化之外,还可能造成世界其他地区气候异常和灾害。例如,低纬度台风强度将增强,台风源地将向北扩展等。气温升高还会引起和加剧传染病流行等。以疟疾为例,过去5年中世界疟疾发病率已翻了两番,现在全世界每年约有5亿人得疟疾,其中200多万人死亡。

但是,温室效应也并非全是坏事。因为最寒冷的高纬度地区增温最大,因而农业区将向极地大幅度推进。CO2增加也有利于植物光合作用而直接提高有机物产量。还有论文指出,在我国和世界历史时期中温暖期多是降水较多、干旱区退缩的繁荣时期,等等。

当然,在大气温室效应这个问题上,也有不同意见。例如,过去有些科学家认为目前数值模式还不成熟,计算结果过于夸大;百年升高03℃-06℃属于正常气候变化,不能证明是大气温室效应所造成,等等。当然这是少数人的意见。

尽管如此,但对于目前大气中CO2浓度和全球温度正迅速增加,以及温室气体增加会造成全球变暖的原理,都是没有争论的事实。我们如果等到问题发展到了人类可以明显感知的水平,这时候往往已经难以逆转,那么就为时已晚。因此现在就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以便采取对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环境。

[编辑本段]对策

虽然迄今为止,我们无法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但是退而求其次,至少应该想尽办法努力抑制排放量的增长,不可听天由命任凭发展。

首先,暂订2050年作为目标。如果按照目前这种情势发展下去,综合各种温室效应气体的影响,预计地球的平均气温届时将要提升两度以上。一旦气温发生如此大幅提升,地球的气候将会引起重大变化。

因此为今之计,莫过于竭尽所能采取对策,尽量抑制上升的趋势。目前国际舆论也在朝此方向不断进行呼吁,而各国的研究机构亦已提出各种具体的对策方案。

可惜仔细检视各种方案之后,迄今尚未发现任何一项对策足以独挑大梁解决问题。因此,吾人遂有必要寻求一切可能性,全面考量这些对策方案究竟具有何等效果。

一、全面禁用氟氯碳化物

实际上全球正在朝此方向推动努力,是以此案最具实现可能性。倘若此案能够实现,对于2050年为止的地球温暖化,根据估计可以发挥3%左右的抑制效果。

二、保护森林的对策方案

今日以热带雨林为生的全球森林,正在遭到人为持续不断的急剧破坏。有效的因应对策,便是赶快停止这种毫无节制的森林破坏,另一方面实施大规模的造林工作,努力促进森林再生。目前由于森林破坏而被释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根据估计每年约在1~2gt碳量左右。倘若各国认真推动节制砍伐与森林再生计划,到了2050年,可能会使整个生物圈每年吸收相当于07gt碳量的二氧化碳。具结果得以降低7%左右的温室效应。

三、汽车使用燃料状况的改善

日本汽车在此方面已获技术提升,大幅改善昔日那种耗油状况。但在美国等地,或许是因油藏丰富,对于省油设计方面,至今未见有何明显改善迹象,仍旧维持过度耗油的状况。因此,该地区生产的汽车在改善燃油设计方面,具有充分发挥的余地。由于此项努力所导致的化石燃料消费削减,估计到了2050年,可使温室效应降低5%左右。

四、改善其他各种场合的能源使用效率

是要改善其他各种场合的能源使用效率。今日人类生活,到处都在大量使用能源,其中尤以住宅和办公室的冷暖气设备为最。因此,对于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方面,仍然具有大幅改善余地,这对2050年为止的地球温暖化,预计可以达到8%左右的抑制效果。

五、对石化燃料的生产与消费,依比例课税

如此一来,或许可以促使生产厂商及消费者在使用能源时有所警惕,避免作出无谓的浪费。而其税金收入,则可用于森林保护和替代能源的开发方面。

任何化石燃料一经燃烧,就会排放出二氧化碳来。惟其排放量会因化石燃料种类而有不同。由于天然瓦斯的主要成分为甲烷,故其二氧化碳排放量要比煤炭、石油为低。同样是要产生一千卡的热量,煤炭必须排放相当于0098公克碳量的二氧化碳;这在石油则为0085公克;若是换成天然瓦斯只需排放0056公克即可。

因此,有人提案依照天然瓦斯、石油、煤炭的顺序予以加重课税。譬如生产方面,要对二氧化碳排放量较高的煤炭,以能量换算,每十亿焦耳课税05美元,而对天然瓦斯则只课税023美元。亦即二氧化碳排放量愈高的化石燃料课税愈重。至于消费方面的情形亦复加此,其课税比例在煤炭订为23%,在天然瓦斯订为13%。

当然,现今阶段只不过是有这么一个构想而已。但若果真付诸实行,可望对于2050年为止的地球温暖化,提供大约五%的抑制效果。

六、鼓励使用天然瓦斯作为当前的主要能源

因为天然瓦斯较少排放二氧化碳。最近日本都市也都普遍改用天然瓦斯取代液化瓦斯,此案则是希望更进一步推广这种运动。惟其抑制温暖化的效果并不太大,顶多只有一%的程度左右。

七、汽机车的排气限制

由于汽机车的排气中,含有大量的氮氧化物与一氧化碳,因此希望减少其排放量。这种作法虽然无法达到直接削减二氧化碳的目的,但却能够产生抑制臭氧和甲烷等其他温室效应气体的效果。预计将对2050年为止的温暖化,分担2%左右的抑制效果。

八、鼓励使用太阳能

譬如推动所谓“阳光计划”之类。这方面的努力能使化石燃料用量相对减少,因此对于降低温室效应具备直接效果。不过,就算积极推动此项方案,对于2050年为止的温暖化,只具4%左右的抑制效果。其效果似乎未如人们的期待。

九、开发替代能源

利用生物能源(Biomass Energy)作为新的干净能源。亦即利用植物经由光合作用制造出来的有机物充当燃料,藉以取代石油等既有的高污染性能源。

燃烧生物能源也会产生二氧化碳,这点固然是和化石燃料相同,不过生物能源系从大自然中不断吸取二氧化碳作为原料,故可成为重覆循环的再生能源,达到抑制二氧化碳浓度增长的效果。

此外也有可能是自然规律,应为古代恐龙时期地球比现在还热。

何谓‘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是指地球大气层上的一种物理特性。假若没有大气层,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不会是现在 合宜的15℃,而是十分低的-18℃。这温度上的差别是由于一类名为温室气体所引致,这些气体吸收红外线辐射而影响到地球整 体的能量平衡。在现况中,地面和大气层在整体上吸收太阳辐射后能平衡于释放红外线辐射到太空外(图一)。但受到温室气体的 影响,大气层吸收红外线辐射的份量多过它释放出到太空外,这使地球表面温度上升,此过程可称为‘天然的温室效应’。但由 于人类活动释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结果让更多红外线辐射被折返到地面上,加强了‘温室效应’的作用。

  建造方向:

  食用菌的菌丝体生长或者出菇,都要环境阴冷潮湿,避免强光和高温。结合我国所处北半球,日光东升西落,因此建造方向多以“坐北朝南”方向为主,有利于冬季采光增温或夏季避光降温(北面通风)。根据不同地区的大棚采光、采暖、避光需要,根据不同地理位置的“偏磁角”(地图有标识)位置,大棚建造方向宜为坐北朝南“偏西角度”。

  建造场地选择:

  人工栽培条件下,土壤、水、基质和空气中任何一项被污染都会导致重金属含量超标,不利于食用菌生长。因此,大棚场地要远离矿山、化工厂、农药厂和大量扬灰尘的公路主干线等污染源。食用菌一般生长在排水性好、背风向阳的平坦地区,因此大棚种植食用菌,建造养菇场尽量不要选择风流动性大、不保湿的地方,尤其是水土流失严重的山坡地带,相反地势低的地方水量过多也不利于食用菌生长。

  智能食用菌大棚的主要作用是冬季采暖,所以需要选择背风朝阳、地面不积水,以及水源、供电、交通便利,方便原料处理、菌棒制作、采收、储存、运输等方便生产位置。

管理系统

说到大鹏蔬菜,就想到我们平常吃的食物大多都是大棚菜园里种植出来的,为我们提供了人类所需要的各种营养成分。那么,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大全和怎样才能使大棚蔬菜长得好

 

1、 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大全一—温控

每当大棚蔬菜面临着开花期和结果期时,大棚蔬菜的温度也要适当的进行调节,因为适宜生长的温度是不一样的。比如,大棚蔬菜到了开花期时,蔬菜大棚里的温度不宜过高,温度过高会导致花粉很快的死亡,从而降低了大棚蔬菜的授粉几率,会使茄果类的蔬菜容易落花落果。而当大棚蔬菜到了开花期时,我们要使大棚里的温度保持在适中的状态,因为中温能很好的刺激花芽分化,使大棚蔬菜吸收的营养成功的转移到大棚蔬菜的花和果实上来。

 

2、 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大全一—光控

其实在生活当中不难发现,当进入到秋季时节,气温的温度还很高的,但大多的大棚蔬菜已经渐渐开始由黄叶到落叶了,这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大棚蔬菜感应到的是光照,不全是气温来控制。每年的9月中下旬之后,我们地球的北半球日照时间会变得越来越短,而大棚蔬菜却感应到了这种光照的变化,便开始储备营养,这样才能够应对寒冷的冬季,为来年的树体的生长和芽子生长打下优良的基础。

 

3、 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大全之——水控

所有的蔬菜根系是植物的主导,并且生命力都很强。同时,大棚蔬菜的根压大小直接取决于浇水的多少。如果我们浇小水,蔬菜根系会优先保证自己的生长,这就是小水促根。如果我们浇大水,就会像大水漫灌,这样容易使根压增大,就会把大量的营养和水分推到大棚蔬菜的头部,使大棚蔬菜的生长点或龙头不想长也得长。这就是水控的技术方法,可以很好的控制大棚蔬菜的徒长旺长时,因此建议最好是浇小水,再施用一些养根肥,这样能够养出一个健壮的根系。

 

海豹搬家

收割育苗。西兰花抗逆性强,采收期范围广,可以根据当地的气候前提和种植要求确定适宜的采收期,以保证植株的茎叶发育结果,经过春化过程,经过适当的大小和高温,可以在高温下形成花芽,使花芽分化和花球发育处于最适宜的状态。这是种植成功的关键。一般来说,南方的适宜采收期是第二年的7月至3月。大棚种植时,劳动量可以通过抱遮荫苗,结合遮阳网降温种植来完成。1/15公顷(1亩)苗木需20-30克,苗龄25-30天。当真正的叶子打开大约5片时,你将种植合适年龄的幼苗。壮苗鳞:植株较老,茎粗节间短,叶片较老,无病虫害。

整块种植。整块地块前,延迟深耕晒干,在地块中心地带施入1000公斤厩肥和30公斤复合肥作为基肥,然后犁、平、耙,制成12-13米宽的犁沟地块。种植两行,种植距离为04-05m种植前3小时,苗床透水,选择健康苗随土种植。种植不宜过深,以免影响发育。种植后,应浇水固定根系,以利于生存。种植时间和选择阴天或下一轮3: 30一样正常。肥水处理。种植西兰花后,通常每5-7天浇水一次。在开发时代,如果干旱土壤持水能力差,3-4天就可以浇水。要保持土壤湿润,以促进植物的发育,使其在开花前有足够的叶片数(一般为15-17片)和较老的叶面积,为形成优良的花球,达到高产奠定基础。

西兰花的植株大小与花球大小成反比。除了施用充足的基肥外,还应注意实时追肥,以促进青花菜的充分发育。早熟品种应特别注意后期追肥。西兰花有三次追肥时间。第一次,种植成活后7天,每1/15公顷(1亩)浇水10公斤尿素;第二次追肥在第一次追肥后15天。每1/15公顷(1亩)追施20公斤复合肥。第三次追肥,当顶花球形成后,为了增加顶花球的增重,每1/15公顷(1亩)可施尿素5公斤,但量不宜过多。同时要特别注意增加硼肥和钾肥的施用量,避免花芽发黄褐变和花茎基部开裂。

在冬茬栽培中,不仅可以使用中熟绿篱,也可以使用早熟的东京绿篱。其特点是分枝力强,主、侧花球均有,株型短,株形紧凑,花球半球形,耐热耐寒性强,适应性广。露地育苗床播前,选择高旱地作为高畦直播床。床宽18m,床高10cm,长度视播种量而定。苗床施优质农家肥2公斤/平方米,复合肥100克/平方米,用10厘米床土搅拌均匀后整平。床扣有小拱棚,暖时防雨,冷时防雨。10月播种前,用喷壶给苗床浇水,然后播种,覆土1cm。每亩需要种子25g,直播床5~6m2。

您好!祝您成功!

西红铈种植方法是:选种、育苗、水肥、整枝、防治五步骤。

一、品种选择

选用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培育的美味樱桃番茄,日本樱桃番茄(PEPE)也同样适用,但PEPE种籽价格昂贵,1000粒售价600元,而美味樱桃番茄1000粒只需6元整。从果实品质看,“美味樱桃番茄”比日本樱桃番茄更佳。该品种属无限生长型,生长势强,抗病毒病、极早熟、果实圆形,红色,着色均匀,色泽艳丽。坐果能力强,每穗可结30~60粒果实,单果重12~15g,大小整齐均匀,糖度8%~10%(Biwc)甜酸可口,风味浓郁。

二、育苗

春播、秋种皆可,秋季8月份定植盆内,元旦、春节硕果累累,可赶上好价钱,每盆售价可达10~20元。采用营养钵育苗,直径为5cm的钵即可,基质原料采用草炭、蛭石、炉渣、玉米秸粉均可,任选其中2至3种按1∶1的比例混合配制。干籽直播或浸种后播入钵,每钵1~2粒种籽,播后上覆细潮土08cm,并覆盖1层薄膜,待出苗后撤除薄膜。也可用畦播育苗,待苗长到2叶1心时分苗入钵。苗期注意叶面喷肥和病虫防治。

三、水肥管理

番茄入盆后浇1次透水,20天以后每盆番茄追施膨化鸡粪或麻酱渣100~150g,每隔10天追1次肥,3~5天浇1次水,坐果前控制浇水量,果实膨大期保持盆土湿润。

四、整枝技术

1.连续摘心

根据番茄生长势强,每侧的腋芽都能成枝,开花结果的特性,可实行双干、叁干整枝,待株高达80cm左右摘去生长点,使植株矮、壮、果实成熟一致。为增加植株光合面积,促进结实率,对多主干长出的侧枝有1~2穗花序时,上留1~2片叶摘心,使每盆番茄呈伞型或扇面型、半球型,让果穗均匀分布其上。或在寒冷冬季、居室内温度、光照适宜时,盆栽番茄同样可结出硕果累累的番茄。

2.扭枝、摘叶、打杈

通过扭枝造盆型,增加基本枝的承载能力,提高每盆番茄的结实率。扭枝作业应在晴天下午进行,切忌在阴雨或晴天的早晨进行,使其透光均匀,以利促进果实成熟。摘叶是尽量使果穗坐落在盆表面,基部的黄老叶和枝杈也要及时摘除,以利通风透光,减少养分消耗。打杈也是为了造型,促进植株生长和果实膨大,以利果实见光着色。

3.发挥其无限生长的特征

冬季将盆栽番茄放在已封闭的阳台或居室内,并悬挂一根塑料绳,将盆栽番茄的一个枝条向上牵引攀缘,以便充分利用空间多开花多结果,用直径为17cm、高12cm的花盆栽一棵四蔓整枝的番茄,待长蔓果实收获后,就可以换头,更新果枝。盆栽番茄如采用自封顶品种可以省去摘心工序,养分更能集中供应果实,效果会好一些。但采用无限型番茄品种,通过多次摘心换头,同样可以收到良好效果。

五、病虫防治

盆栽番茄病虫害极轻,由于居室内空气湿度干燥,要注意经常向叶面喷水和喷05%磷酸二氢钾。或每周喷100倍的米醋,既可防虫、防病,并起到叶面追肥作用。有条件的地方每10天喷1次低毒无臭农药即可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甜瓜种植方法是:选种、育苗、定植、水肥、采收、防治六步骤。

一、 品种类型及良种选择

甜瓜一般分于薄皮甜瓜和厚皮甜瓜两种类型。薄皮甜瓜又称中国甜瓜,薄皮、肉脆、瓜小单瓜重03---10千克,品种有山东益都银瓜、白沙蜜、龙甜1号、黄金瓜、八里香、盛开花等地方良种。

厚皮甜瓜有黄皮、白皮、绿皮、花皮、网纹皮等类型,其皮厚、皮硬、瓜大、单瓜重10---20千克,耐储藏、耐运输。著名品种有新疆哈密瓜,兰州的白兰瓜。目前在我省栽培较多的有鲁厚甜1号、鲁厚甜2号、鲁厚甜4号、蜜世界、状元、西薄络托、玉金香、F117、京蜜7号及小瓜型的伊丽莎白等优良品种。

二、 播种育苗

薄皮甜瓜在我省大都露地种植,近几年也有进行小拱棚春季早熟栽培、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厚皮甜瓜在我省多春、秋季棚室栽培,以早熟栽培为主。

甜瓜为喜温作物,幼苗生长需要较高的温度,所以,春季保护地栽培的播种时间,以保护设施的条件而定。日光温室、塑料大棚,一般于12月下旬至1月下旬育苗,中小拱棚栽培的多于2月上旬育苗,中小拱棚栽培的于2月上旬育苗。一般苗龄35---40天。

播种前先进行浸种催芽:先将种子浸泡在55℃---60℃的温水中进行搅拌,至30℃左右时再浸泡4小时,再用高锰酸钾溶液消毒20分钟,然后用清水清洗2—3遍,捞出晾去皮上的水分,然后用湿布包好,置于25--30℃左右的条件下催芽。也可用多菌灵500倍液或10%磷酸三钠浸种15分钟,然后洗净催芽,出芽后播种。

我省冬季育苗应在棚室的育苗床上进行,晚上加盖薄膜保温。春季育苗可在阳畦或拱棚内进行,晚上加盖草苫保温。

延迟栽培的厚皮甜瓜是利用日光温室的拱圆大棚进行延迟栽培,可于7月上旬到7月下旬露地育苗。

播种前在育苗床或育苗盘、营养钵中填入充分腐熟的由有机肥和磷钾肥料配成的营养土或专用的育苗基质。然后浇透底水在早春气温稳定在15℃以上时播种。播后覆土1—15厘米。早春育苗时,播后出苗前,白天保温28℃---32℃,夜间不低于17℃,出苗后可适当降低温度,白天保持在22℃---25℃,夜间15℃。育苗后期应降低温度,停止浇水锻炼幼苗,促根生长,如有寒流,要注意保温防冻。夏季育苗时正值炎热多雨季节,播种后,应在畦上搭起拱架降雨时加盖薄膜,防雨冲泡,防止幼苗徒长。

三、 定植

甜瓜适宜苗龄30—35天。幼苗生长到3叶一心时为适宜定植期,甜瓜根群吸收能力强。以土层厚土质肥的疏松沙地上最好,甜瓜较耐盐碱,在轻碱地上也能生长。

甜瓜生长发育吸收的营养比较全面,其氮、磷、钾比例为2:1:37,应禁用氯化钾型肥料。定植前应每亩施入腐熟有机肥4000---5000千克或硫酸钾控释肥100千克作基肥。施肥后深翻土地30厘米,耙细整平后起垄或作畦,大棚栽培多作高垄。一般按小行60--70厘米,大行80—90厘米的距离作垄。拱园棚栽培可作半高垄或平畦栽培先将2∕3的肥料撒施后耕翻土地,按小畦宽60厘米,大畦宽170厘米作畦。小畦内施入留下的1∕3肥料,土肥混匀后耙平畦面。定植时,在垄表面或小畦内开沟栽苗、浇水、覆土、盖地膜。大瓜品种亩栽1500---1800株,小型品种2000株左右。

薄皮甜瓜多平地爬蔓生长,一般亩栽900---1000株左右。

四、 定植后的管理

(1) 浇水追肥:

早春棚室内栽培甜瓜,在定植时气温低,水分蒸发少,在浇过定植水后应注意保温,控制浇水。缓苗后分次中耕划锄,并喷天达2116壮苗灵600倍液,促进幼苗健壮生长。到伸蔓期,可结合浇水追施一次含氮量较高的三元素肥料,瓜的膨大期也可亩施硫酸钾10千克,磷酸二氢钾10--20千克或冲施流体肥料。生长期内也可叶面施肥02%磷酸二氢钾或光合微肥2—3次。甜瓜为忌氯作物,不应大量施用含氯,尤其是含双氯的复合肥料。

(2)整枝摘心吊蔓:

甜瓜的分枝性很强,大多品种以子蔓和孙蔓结瓜为主,因此,一般在瓜苗长到4---5片真叶时进行摘心,促进侧枝生长。幼瓜坐住后,再对子蔓摘心,促进养分向幼瓜输送,促幼瓜膨大。

甜瓜整枝方式,可根据不同品种的结瓜习性进行,一般棚室栽培的厚皮甜瓜多用单蔓或双蔓整枝。单蔓整枝是在主蔓4---5片真叶时摘心,在基部留一健壮子蔓,其余子蔓全部摘除。留子蔓第7—11节上长出的孙蔓结瓜后,瓜前留1--2片叶摘心。待子蔓生长到25—30叶时也摘心,不结瓜的孙蔓的全部摘除。薄皮甜瓜一般在秧苗长到5片真叶时摘心,留4个侧蔓,长出孙蔓后,在孙蔓上留花留瓜。在孙蔓的瓜前留3—4叶摘心。一般每株留瓜4—6个,坐瓜后任其生长不再整枝。

棚室栽培的甜瓜一般以支蔓或吊蔓栽培。双蔓整枝即在主蔓3—4叶摘心选留两条健壮的子蔓,在子蔓中部第11—12节选花留瓜。

当茎蔓长到50-60厘米时,开始支架绑蔓或用尼龙绳、麻绳牵引,让瓜蔓攀缘向上生长。

(3)人工授粉、吊瓜

甜瓜为雌雄同株异花作物,大部分品种为雌雌雄两性花,以昆虫传粉为主。在早春气温低、昆虫少时,棚室内栽培的一般要进行人工授粉。在雌花开放后,当日气温升至20℃前,选当天新开的雄花取下,剥去花瓣,将雄蕊往雌花的柱头上轻轻涂抹。授粉后挂牌标明日期,以确定收时期。一般在授粉后一周左右,幼瓜长到鸡蛋大小时选瓜留瓜。除去多余的花和幼瓜。幼瓜长到拳头大小时,要进行吊瓜,用塑料绳或尼龙绳一头拴住瓜柄,或用草圈垫在幼瓜下部、或用塑料网兜吊起,挂在支架或室内横架子的铁丝上。

五、 采收

应根据不同品种特性和授粉日期确定瓜的成熟度。也可根据瓜皮颜色的变化,天气的变化,判断采收期,切勿采摘生瓜上市。摘瓜适宜在早上或傍晚进行,最好用剪刀将果柄连同一段秧蔓剪下,以利于储存和运输。

对于一些在瓜成熟时,瓜蒂易脱落的品种和成熟后瓜肉易变软的品种,可适当早采摘。

六、 病虫害防治

(1) 病害

甜瓜的主要病害有炭疽病、白粉病、枯萎病、叶枯病、疫病、叶斑病、霜霉病、疫病等真菌病害和病毒病害。

对于真菌病害,除进行综合管理措施,培育壮苗,减轻病害发生以外,在发病初期对白粉病可使用粉锈宁1500倍液;40%福星乳油8000—10000倍液。10%世高水分散颗粒剂或25%仙生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交替喷布防治。

枯萎病和叶枯病,可用天达恶霉灵1500倍液和天达裕丰6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500倍液和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防治。

霜霉病可用525%抑快净可分散粒剂1000倍液,50%安克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722%普力克剂8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及天达裕丰、仙生、易宝等防治。

细菌性病害,可选用72%农用链霉素或新植霉素400倍液,50%朴液海因1500倍液,60%百泰可分散粒剂1000倍液等,每7—8天喷一次,连续3—5次,可得到有效防治。

(2) 虫害

甜瓜主要虫害有蚜虫、白粉虱、黄守瓜、潜叶蝇和地蛆等。

对蚜虫、白粉虱可用3%天达啶虫脒乳油1500倍液,25%鱼藤精乳油800倍液,25%敌杀死乳油15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25%阿克泰水分散剂3000倍液喷布防治,也可用黄板诱杀。对美洲斑潜蝇和黄守瓜可选用2%天达阿维菌素乳油2000倍液,18%安福丁乳油,48%乐斯本乳油或48%天达毒死蜱1500倍液等防治。

对于地蛆等地下害虫,可选用50%辛硫磷,48%乐斯本,48%天达毒死蜱,48%地蛆灵及天达灭幼脲拌种或灌根防治。

大棚菜种植技术大棚内进行蔬菜育苗,常有幼苗在短期内倒苗枯死的现象有三点,一是蔬菜种子带有病菌;二是苗床土壤带菌;三是持续低温、阴雨、湿度过高诱发病害。茄果类、瓜类蔬菜幼苗倒苗一般为猝倒病、立枯病、枯萎病为害所致。  猝倒病多发生在幼苗2片真叶以前,棚内温度在15—16℃时发病最快,发病初期,幼苗白天萎蔫,夜间恢复,叶片保持绿色,持续2—3天,幼茎基部水浸状病斑呈黄褐色,并收缩干枯,局部成片倒伏。  立枯病多为害茄果类蔬菜幼苗。棚内温度在20—25℃时较易发病。开始幼茎基部呈现红褐色椭圆形病斑,多斑相连后,茎基萎缩成线状,幼苗头重脚轻。间有点片状倒苗发生。  枯萎病多发生在瓜类蔬菜幼苗期,系由种子发芽后发病腐烂扩散的。病菌可在土壤内存活数年。幼苗发病子叶萎蔫,幼茎病部收缩折倒。大苗发病,幼茎基部分泌**汁液,叶片发黄。晴天中午幼苗萎蔫,夜间恢复,数天后枯死。  在防治方法上,均应以预防为主,配套进行综合防治才能收到实效。  首先,开展农业防治。一是每年更换苗床,不能年年重床育苗;二是苗床基肥应施充分腐熟的有机农家肥,以防未腐熟的肥料带菌;三是选用惠满丰或醇素菌颗粒肥料作基肥,可有效地抑制土传病菌;四是种子消毒,最简易的方法就是用55℃的温水浸种10分钟。也可用拌种灵等药剂拌种。  其次,进行床土消毒。一可在播种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每平方米8克进行土壤处理;二可每平方米用75克3%的米乐尔颗粒拌细土撒入墒情较足的苗床,深翻20厘米,然后整平床土播种。  第三,化防保护幼苗。发病初期,一可用劳·k素植物生命肽800—1000倍液喷施;二可喷施72%克露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三可喷施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四可喷施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  大棚蔬菜多采光技巧  在大棚蔬菜种植过程中,由于棚内采光不足,不仅使蔬菜的增产潜力难以发挥出来,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蔬菜的质量,并延长了蔬菜的生长期。据试验,人工增加大棚内的光照,可使蔬菜增产20%以上,且品质大为改善。生产实践证明,可采取以下几种技巧增加采光。 合理搭配种植大棚内种植不同品种、不同高度的蔬菜时,要考虑到北半球太阳光线的照射方向,按照“北高南低”的原则合理搭配,移栽时子叶平行排列,并严格栽培规格,株、行距协调一致,使植株生长整齐,尽量减少株间遮光。 改变搭架方法大棚栽培黄瓜、菜豆等搭架蔬菜时,可用废旧薄膜作吊架代替搭架,可有效地提高光线利用率。方法是沿拱架上方固定一根铁丝,在黄瓜或菜豆根部插一根25厘米长的竹棍,然后把旧薄膜剪成条,垂直绑在竹棍和铁丝上,当黄瓜或菜豆伸蔓后,将蔓盘绕在旧膜条上,以后每隔5~7天盘绕一次即可。此外,如需搭架处理,采用前排向南倾斜、中排直立、后排向北仰的做法,可使光线利用率提高10%左右。 保持棚膜清洁据调查棚膜上附着一层水滴,可使透光率下降30%~50%;新薄膜使用2天、10天、15天后,因沾染尘物可使棚内光照依次减弱14%、25%和28%。因此,应坚持清扫棚面,可于每天早晨大棚揭完草帘后,将软布条捆在木杆上,自上而下把塑料薄膜棚面的灰尘和杂物清扫干净,这样可增加光照30%以上,但贵在坚持。减少棚膜上的水滴,可采用棚内地膜覆盖;改变灌水方法,采用地膜下灌水法或软管进行滴灌;清晨用干净抹布揩净棚膜上的水滴;灌水后立即放风降湿等,均有良好的效果。此外,下雪后应及时清除棚膜上的积雪,增加透明度和进光量。 适时揭帘盖帘适当提早揭帘、延迟盖帘,可以延长大棚光照时间。一般在太阳出来后05小时至1小时揭帘。盖帘时间以太阳落山前半小时为好,不宜太晚。阴天也应揭帘,争取散射光的照射。下雪时一般不揭帘,待天气转晴以后再揭。 利用反光幕利用3米长、2米宽的镀铝膜反光幕,挂在塑料大棚后立柱上端,下边垂至地面。这样可使地面增光20%左右,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棚温和地温,有利蔬菜健壮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此外,地面铺设银灰膜,也能增加植株间光照强度。  大棚蔬菜浇水应该注意的四点  合理浇水,是保证大棚蔬菜健壮生长、提高产量的重要措施。冬季气温低,大棚菜浇水不同于其它季节,既要看天,又要看地看苗情,以避免副作用。根据经验,大棚菜浇水应采取以下四个对策:  一是浅水:且不宜过大在低温下,棚内蔬菜蒸发慢,需水量相应减少,故浇水量要小,间隔时间适当长些,切忌大水漫灌,应以浇灌或喷雾为宜,以免低温高湿导致蔬菜沤根。浇水后的头两天,易引起棚内湿度加大,应注意合理通风降温,防止诱发病害。通风一般在中午气温较高时为宜。 塑料大棚覆盖的反季节蔬菜生产

(一)塑料棚的种类

1、塑料棚按棚的高矮分为塑料小棚、中棚、大棚

(1)塑料小棚:塑料小棚按80-100厘米的间距插一拱架,棚高50-80厘米, 棚宽130厘米左右,用竹竿纵向连接形成拱棚,在其上面覆盖塑料薄膜做成园拱形小棚。小棚结构简单,取材方便,建造容易,但因棚矮小,升温快,降温也快,棚内的温度,湿度不易调节,主要适用于春季育苗和瓜、茄、豆蔬菜及早春速生叶类菜的提早栽培。

(2)塑料中棚:与小棚相似,棚高约15米左右,棚宽4米左右,人能在棚内操作,分圆拱形和半圆拱形棚。适宜于育苗及栽培,其性能优于小棚。

(3)塑料大棚:塑料大棚长度随场地及使用面积而定,一般长20-30米,棚宽6-8米,棚架高22-28米,拱间距06-08米,拱肩高14-17米(含插入土40厘米)。塑料大棚棚体大,保温性能好,冬季可以在棚内增加保温或加温设施,人可以在棚内较方便的操作,温度、湿度的管理也比较方便,适用于蔬菜育苗、提早和延迟栽培。

(4)连栋大棚:连栋大棚长度随使用面积而定,一般长20-30米。每栋大棚棚宽6-8米(视不同建造材料和地形而定),棚肩高15-3米,3-10栋大棚连成一个整体。每栋棚的建造规格与塑料大棚相似,两栋棚间的拱肩相通,构成连栋的大棚。连栋大棚面积更大,在棚内生产操作更方便,温度、湿度更稳定。

2、塑料棚按建造材料不同分 竹木结构棚,镀锌薄壁钢架棚,水泥架棚。

(1)竹木结构棚:以硬头黄,兰竹等竹子木杆作为原材料搭建的大棚。这种棚造价低,取材方便,适合于建造小棚、中棚,但是这种棚立柱多,采光受到影响,造成遮阴,影响作物生长,拱杆易变形造成顶膜积水等,一般竹木结构棚使用期为2-3年。

(2)镀锌薄壁钢架大棚:这种大棚是工厂生产的成套产品,以镀锌薄壁钢管为原材料,拱架多由单管对接而成半圆形,拱架之间有拉杆作纵向稳定作用,使用专制的压膜槽,压膜卡来固定薄膜,这种大棚结构合理,抗风力强,使用寿命一般在10年以上。然而第一次资金投入较高。

(3)水泥架棚:这种大棚采用浇铸弯曲的水泥拱架构成,每一个拱架有两块水泥预制件在棚中间对接而成。水泥架棚造价比钢架大棚低,使用寿命长,但一般周年固定在菜地,水泥大棚遮光比钢架大棚多,对蔬菜生长有一定的影响。

在生产中还有一种用水泥架做成棚肩,用竹子架成圆拱的混合型大棚,在实际生产中比较实用。

(二)大棚的建造

1、 大棚建造的场地及方位

(1)场地:大棚的投资较高,使用寿命长,建成后一般不进行搬迁。因此,要选好大棚的建设地址。

①地形选择:光照是塑料大棚获取热能的主要来源,因此,选择背风向阳、东西、南三方没有建筑物或树林、地势开阔,平坦的地方,同时,还应该避免风口,防止春季大风吹垮大棚。

②土壤的选择: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保水,保肥力强的地块。

③水源的选择:大棚内水份供应完成依靠人工补充,因此,选择水源方便,距水源近的地方。

④建棚朝向的选择:大棚建设的朝向应该是东西向、南北延长为好。

⑤位置的选择:为了避免粉尘,汽车驶过的含铝废气的污染,选择远离公路200米的位置建大棚。

(2)大棚的建造

①整地:在选定的土块上平整土地,画线,按拱间距定出棚杆位置,夯实棚杆位置周围的土壤,有条件的地方,可在大棚四周夯实后修建砖或混凝土基础。理好棚周围的排水沟。

②棚的跨度,高度和拱间距:大棚棚宽一般6-8米,棚高22-24米,棚肩高1-12米,棚杆间的距离08-1米。

③搭架 用钢管等材料制作的棚架生产厂家在制作时已经进行了防护处理,购买后可直接按要求建造。以竹材建造大、中棚,重庆地区采用硬头黄竹作材料较多,以直径5厘米左右、长度5米、3龄以上竹子较好。建造1公顷大棚约需18000-22500公斤竹竿。 制作时将黄竹头端留边柱14米(含插人地下的30-40厘米),在14米和15米处用锯在竹的内侧锯两个小口,然后在旺火上烤,待竹表发烫呈褐色时弯折成横架拱杆。将弯折的棚杆入土深度必须一致,并且排列在一条直线上。棚杆对应交接处用铁丝固定捆紧,使棚高距地面23-25米。棚的顶部和腰部设3排纵向拉杆,纵向拉杆捆在横向棚杆的下面。棚的中部和两侧设立支柱(如跨度不大,拱间距稍密一点,也可只设中部支柱或只设两侧支柱),与每排骨架捆紧,支撑棚架不下塌,使棚架坚固、扎实、不漏水,增强抗风能力。棚的两端各设一个棚门。竹结构大棚竹竿的接头处、铁丝捆扎处和转弯处必须用旧薄膜或旧布条包扎紧实,以防划破棚膜。

④棚膜的制作 塑料大棚采用透光率高、 膜厚度为008-012毫米的无色聚乙烯薄膜,一般每公顷用膜1800-2250公斤。也可采用无滴透明膜和PE防老化膜、转光膜覆盖。

大棚塑料薄膜的长度和宽度视建造的大棚长度和跨度而定。下料时薄膜长度为棚长+2×(棚高+埋入土的部分约05米)之和, 如果棚长30米、棚高23米、两端入土各05米,那么薄膜长应为30+2×(23+05)=356(米)。大棚塑料薄膜宽度应为从棚顶至大棚两端的土面加埋入土部分(两端共约1米)之和,如果是跨度6米、高23米、距度(宽)6米,薄膜下料5幅,每幅长36米,再将5幅粘接成一个整体,就形成了建造的该塑料大棚的覆盖薄膜。然后将粘接好的塑料薄膜在大棚架上,四周盖严,拱间距之间用尼龙绳和压薄膜,防止风吹移动。钢架大棚采用卡子固定棚膜。

(三)大棚生产的管理

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光照等生态环境与外界明显不同,但其变化又随外界的变化而改变,大棚内的温度和湿度存在着明显的季节差异与日变化差异,大棚内的环境即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又容易导致病害的发生,因此,必须根据作物生长发育对环境的要求,进行合理、灵活的调节和控制,即满足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又要避免病害的发生。

1、大棚内温度的管理: 棚内气温随外界气温变化而变化,一般的规律是:棚外气温愈高,棚内增温值愈大;棚外气温低,棚内增值小;棚内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出现的时间比露地晚2小时左右。晴天日温差较大,阴雨天日温差小;气温愈高,日温差愈大;气温愈低,日温差愈小。据测定,重庆市郊菜区塑料大棚内气温:3月份平均气温,白天为20-28℃,夜间11-15℃,日温差为9-13℃;4月份平均气温,白天为24-35℃,夜间13-18℃,日温差为11-17℃;5月份棚内最高气温可达40-50℃。塑料大棚早熟栽培的黄瓜、番茄、菜豆和速生叶菜等生长适温,以白天18-26℃,夜间13-18℃为宜;辣椒、茄子等以白天24-30℃,夜间18-20℃为宜。

根据大棚温度变化规律和早熟栽培蔬菜品种适宜生长温度要求,加强棚内温度调节管理工作。秧苗定植后缓苗之前一般不通风,以提高棚内地温和气温。早春因光照弱,棚内增温效果较差,可采用大棚内再覆盖地膜加小拱棚措施,来提高增温保温效果,促进秧苗迅速返青成活和生长。随着季节的推移,气温逐渐升高,棚内温度也逐渐升高,当白天上午或中午气温达32℃以上时,敞开棚门或四周通风,棚内温度降到26℃左右时间闭通风口。 4-5月更应注意温度管理,当气温达35℃以上时,加大通风量,延长通风时间,或结合施肥浇水降低棚内温度,防止徒长和灼伤秧苗。6-8月气温高,持续时间长,一般应揭去大棚膜,或覆盖遮阳网膜遮阴降温,以利于果菜继续开花结果,增加产量。

2、大棚内湿度的管理 塑料薄膜不透气,棚内栽培由于土壤水分的蒸发和作物的蒸腾作用,使棚内空气湿度增长,若不通风,棚内空气相对湿度可达90%以上, 甚至达100%。其变化规律是:棚温升高,相对湿度降低;棚温降低,相对湿度升高;晴天、有风天相对湿度低,阴天、雨(雾)天相对湿度增高。棚内的绝对湿度(水汽量)随棚温升高而迅速上升,甚至成倍增加。一般春季8-9点钟之后,由于土壤水分大量蒸发和作物的蒸腾作用增大, 棚内水汽量迅速增加,至中午时水汽量为早晨的2-3倍;下午5-6点钟时, 由于通风和气温下降,棚内水汽量减少;夜间随着温度下降,棚内水汽量减少,但棚膜上凝结大量水珠(水滴)。

一般大棚早熟栽培蔬菜, 适宜的相对湿度白天为50%-60%,夜间80%-90%。 如果棚内相对湿度过高,植株叶片的蒸腾作用就会受到抑制,土壤湿度和棚内的空气湿度增高,棚膜上凝结大量水珠,既影响作物的光合作用,不利于植株的生长发育,又使病菌繁殖,病害流行,危害严重。因此,调节棚内温、湿度,特别是夜间温、湿度,是防治病害、促进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措施,应给予重视和加强。

大棚蔬菜秧苗定植后至开花前,一般不施肥水,进行蹲苗。棚内管理要提高温度,降低湿度,促进根系生长;阴天、晴天中午适当通风排湿,降低棚内空气湿度;坚持经常刮去棚膜内侧的水珠或在棚内放置一些生石灰等吸潮物质,这样,既减少病害,又有利于果菜生长发育、开花结果。速生叶菜棚内湿度可稍高一些。

3、大棚内光照的管理 塑料薄膜透光性良好,一般透光率达70%-80%,紫外光和红外光的透过率高于玻璃。但棚内的光照强度比棚外弱,据测定,春季大棚内的光照强度为露地的50%-80%,冬季最弱,棚内约为2000勒。冬季中午短时间可达3万勒, 阴雨天仅1000勒。因此,在春季大棚早熟栽培上,如何争取更多的光照尤为重要,光照是作物光合作用的基础条件,光照充足,早熟丰产就有保证。

大棚内栽培应作畦,东西向栽培。春季随气温回升,植株开展度逐渐增大,应适当稀植,叶片尽量减少重叠,扩大受光面积。早春光照不足,要提高棚温增强光合作用。在不影响作物生长发育温度的条件下,适当早揭膜,迟盖膜,充分利用中午前后多接受光照,延长受光时间,增加光照强度;注意保持棚膜清洁,减少灰尘污染,以增加透光度。若光照严重不足,也可采用人工补光等措施,争取早春及春季增大受光面积,延长受光时间,增加光合强度,促进作物健壮生长,早开花,早结果,早上市。6-8月光照逐渐增强,对果菜类应揭膜、遮光,降低温度和光照强度,提高单产。

4、大棚内栽培的肥水管理: 塑料棚早熟栽培,因作物不同、生育期不同,对营养物质的需要量、需施用的肥料种类和浓度也不相同。果菜类定植后要控制肥水施用,蹲苗,促进迅速返青成活;开花前要控制施用氮肥,防止徒长,勤施清淡人畜粪水;坐果后重施追肥,促进多开花、多结果和果实迅速膨大成熟,早上市,防止早衰,提高单产。速生叶菜,返青成活后,应勤施肥水,促进叶菜生长发育,早上市。肥水施用时,与保温、通风和排湿相结合,视棚内气温、湿度、光照强度和作物生长发育状况,灵活掌握施用。

5、大棚内栽培的病虫害管理: 塑料大棚栽培,因棚内的温度较高,湿度大;很容易导致病害的发生,常见的有苗期的猝倒病、立枯病、霜霉病等等,在生产管理上必须要进行苗床土的消毒,调节好棚内的温度和湿度,避免低温高湿的条件出现,防止播种过密,幼苗徒长。出现病害,尽快药剂防治。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猜你想了解
种植专题
套种技术

套种技术

套种是我国农民的传统经验,是农业上的一项增产措施,能延长后季作物的生长季节,提高年总产量...

温室栽培

温室栽培

温室栽培是反季节作物的一种栽培方法,作用是保护喜温植物御寒,促使生长和提前开花结果等...

生态种养

生态种养

生态种植是一个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种植生态系统同种植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经济效益...

阳台种菜

阳台种菜

阳台种菜是现代家庭园艺生活的一部分,阳台种菜不使用农药和化肥,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猕猴桃种植

猕猴桃种植

猕猴桃也称奇异果,口感酸甜,味道鲜美,富含丰富的维生素C,钾、纤维素等营养成分,对美容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