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体育健身 好又 石膏线 窗洞 汇总表 张家湾 氧化银

温室栽培  无花果种植莲藕种植野菜种植太子参种植羊肚菌栽培猕猴桃种植香菇种植金针菇种植银耳栽培木耳种植

大棚养蚕应掌握哪些关键技术措施?

发布时间:2024-01-01   来源:ssss   标签:大棚 养蚕 棚内 气流 家蚕 点击:1
内容提要:大棚饲养一般在大蚕期,大蚕对高温、多湿、闷热的抵抗力弱;食桑量大,为此,大棚饲养应加强通风换气,避免长时间接触高温多湿闷热的环境。尤其在塑料大棚这样特殊的环境里,饲养工作更应该抓住关键措施。(1)要加强棚内小环境调节其中温湿度调节是大棚养蚕

大棚养蚕应掌握哪些关键技术措施?,第1张

大棚饲养一般在大蚕期,大蚕对高温、多湿、闷热的抵抗力弱;食桑量大,为此,大棚饲养应加强通风换气,避免长时间接触高温多湿闷热的环境。尤其在塑料大棚这样特殊的环境里,饲养工作更应该抓住关键措施。

(1)要加强棚内小环境调节其中温湿度调节是大棚养蚕技术的重点和难点。应根据天气实况,因时制宜及时采取措施,使蚕始终保持在20~28℃(四龄不低于22℃)的比较适宜温度范围内正常生长。晴天日出后,上午9时左右,棚内达适温,这时就要掀开两端或四周的棚膜放风。如温度过高,可在棚顶遮阳网或覆盖草帘上洒水降温。下午5时左右,棚温降至适温时,逐步放下棚膜,并覆盖草帘保温。如外温稳定在20℃以上时,可昼夜放风。夜间或阴雨天和晚秋蚕期温度过低时,应该设法加温。棚内湿度过大时,要掀膜排湿,并多用干燥材料。连续阴雨时,可每天用稻草熏烟一次,每次1小时。

(2)严格进行棚内的消毒防病工作入棚后的蚕体蚕座消毒:每天撒新鲜石灰粉一次;隔天撒大蚕防病一号防僵粉一次(撒防僵粉时不必再撒石灰粉)。发现僵病时,每天撒一次;四龄第3天及五龄第2、4、6天,用灭蚕蝇500倍液添食或300倍液体喷;从起蚕始,逢单日添食氯霉素500倍液。

(3)内外环境消毒大棚入口处设置石灰坑,踏灰入棚;每天用05%有效氯漂白粉液喷洒。同时,还要经常巡查,防止蛤蟆、老鼠、蛇、蚂蚁等危害。

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农业出版社《动物福利与肉类生产》

当前农村养蚕户的养蚕方式还是以普通蚕室为主,也有部分人尝试着进行大棚养蚕,相对而言,大棚养蚕的环境比蚕室要差,管理起来更加麻烦,对技术性的要求较为严格,否则家蚕出现疾病的概率很大,大棚养蚕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现在我跟大家分享一下。

严防高温危害

大棚比露天的环境要好,但周围并不是密闭的,一旦到了夏季就会很吃力,棚内甚至能达到跟室外差不多的温度,这对蚕来说是一种伤害,因此晴天就需要一定的机器设备来对棚内进行降温操作,防止家蚕出现疾病。

增加进食次数

受到大棚环境的影响,桑叶失去水分的速度加快,大棚的通风性良好,导致桑叶干瘪,也就是说,桑叶的新鲜度很快就受到影响。在劳动力允许的情况下应当增加进食的次数,补充新鲜的桑叶,午后还要给桑叶补湿,提高利用率以及家蚕的食下率。

做好保护工作

大棚养蚕对家蚕的保护不局限于病害,还有天敌和药害,由于环境宽敞,老鼠,蚂蚁或是蟾蜍进入养殖区的几率很大,这就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做保护措施了(如空间大小),同时也要防止药害,不要让大棚周围的桑园或其它农作物用药治虫而伤害到家蚕。

重视防病消毒

大棚养蚕,病害发生率要低,因为通风使湿度不会太高,细菌不容易滋生,但高温的问题是存在的,所以用这种方式养蚕依旧要重视防病消毒,保证每日撒一次新鲜石灰粉,还要安排抗生素添食,灭蚕蝇体喷等等,但也不能消毒过多,否则那些消毒物品会对家蚕产生刺激性,影响到家蚕发育,其大小受到严重影响。

以上就是我的分享了,仅供您参考!

养蚕大棚的棚型结构要求具备安全可靠、经济有效这一基本条件。安全可靠是基础,棚型结构必须合理,骨架、薄膜及其固定必须牢固可靠,以预防风害、雪害和棚顶积水。

设计的养蚕大棚既要有利于改善大棚内的温度、光照等环境条件,又要有利于通风、降湿。同时,大棚结构在力求安全、合理的情况下,应尽量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此外,还应考虑以下几点:

(1)较高的棚体,有利于操作管理和增加棚体表面散热面积,有利于蚕期降温。但棚体过高易遭风害,而且对拱架材质强度的要求也高,这样就会提高成本。一般大型大棚的高度以3米左右为宜,小型简易大棚的高度一般以2米左右为宜。

(2)大棚的高度和宽度之比要因地制宜。雨水少、气温低的地区,大棚可较宽,棚顶也可平些,以利保温,高度和宽度的比例以1∶4~5为宜。雨水多、气温高的地区,所建大棚应增加高度,缩小宽度,棚顶应有较大坡度,以利棚面排水,其高度和宽度的比例一般为1∶25~3。

(3)大棚拱架两侧的肩部不宜太高,也不宜呈明显的棱角状,应呈弧形,否则薄膜不易固定,且易磨破,降雨时雨水还易在该处积聚成“大水泡”,使棚膜损坏。

塑料薄膜不易透气,也不透水,因而使塑料大棚具有较强的保湿能力,加上地面和蚕座内水分的蒸发,棚内水蒸气的含量比棚外要高3~4倍。因此,当大棚密闭不通风时,棚内空气相对湿度常高于露地,在80%~90%以上,夜间外界气温低,棚内相对湿度甚至达到100%而呈饱和状态。

大棚内空气相对湿度的变化规律是棚温升高,相对湿度降低,棚温降低则相对湿度升高,晴天、刮风天相对湿度降低,阴天、雨雪天则相对湿度显著上升。另外,晴天白天棚内相对湿度与通风密切相关:早、晚不通风时,空气相对湿度高于露地,通风后棚内大量水蒸气逸出,有时又会低于露地。

大棚在不通风时空气湿度高、土壤蒸发量小,使土壤湿度也高,尤其是晴天夜间,棚膜上会凝集大量水珠,当其积累到一定大小时,就会形成“冷雨”降落,更增加了棚内地面湿度。当露地气温回升、大棚加大通风时,使土壤的蒸发量加大,土壤水分散失,地面湿度会明显下降,气温越高,通风时间越长,土壤湿度就越小。了解这一特点,将有助于我们进行大棚养蚕蚕期中蚕座消毒、科学合理地给桑。

塑料大棚通风的目的,在于降低棚内过高的温湿度,放出有害的气体,换进新鲜空气,以利蚕的生长发育。大棚内只有通过气流运动,方可使大棚进行热交换。由于塑料薄膜阻隔,使棚内形成特殊的气流运动。白天阳光射入大棚,提高了地面温度,形成顶部与地面温度差,地面空气向大棚顶部移动,开始离开地面时风向角度小,到1米高后角度加大到70~80度,向大棚顶部中心汇合,气流运动速度较低,小于001米/秒,这部分气流是“基本气流”。基本气流沿大棚顶向中央最高处流动,最后折向下流向地面,填补了基本气流形成的空隙,这部分气流称为“回流气流”。这股回流气流穿过蚕座,更换了新鲜空气(包括二氧化碳气)。养蚕大棚都采用底窗通风型(指温室边窗、门、塑料大棚的围裙)以门和边窗进入的气流沿着地面流动,大量空气随之进入棚内,形成棚内不稳定气层,把棚内原有的热空气顶向棚顶上部,因此顶部就形成了一个高温区。而在棚四周或大棚底部和门口附近常有1/4~1/5的面积受“扫地风”危害,造成桑叶萎凋速度加快。如果是简易蚕室,应该采用底窗、天窗通风型,使大棚肩部的侧窗和大棚天窗形成对流,风从大棚的两肩进入从大棚顶部排出,可增加大棚内回流气流的厚度与速度。

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农业出版社《中国生态系统定位观测与研究数据》

猜你想了解
种植专题
套种技术

套种技术

套种是我国农民的传统经验,是农业上的一项增产措施,能延长后季作物的生长季节,提高年总产量...

温室栽培

温室栽培

温室栽培是反季节作物的一种栽培方法,作用是保护喜温植物御寒,促使生长和提前开花结果等...

生态种养

生态种养

生态种植是一个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种植生态系统同种植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经济效益...

阳台种菜

阳台种菜

阳台种菜是现代家庭园艺生活的一部分,阳台种菜不使用农药和化肥,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猕猴桃种植

猕猴桃种植

猕猴桃也称奇异果,口感酸甜,味道鲜美,富含丰富的维生素C,钾、纤维素等营养成分,对美容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