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的养殖技术和建池 泥鳅种类

畜牧养殖02419

泥鳅的养殖技术和建池 泥鳅种类,第1张

泥鳅的养殖技术和建池 泥鳅种类
导读:养殖的池塘要选择在避风向阳、水源充足、地势比较高的地方,在养殖之前对池塘进行清塘消毒;选择体表光滑、没有病害、活动力比较强的泥鳅苗进行养殖,在放苗之前要对泥鳅苗进行消毒处理,放苗要注意养殖的密度;在养殖的时候可以根据水质情况适时进行施肥,一

养殖的池塘要选择在避风向阳、水源充足、地势比较高的地方,在养殖之前对池塘进行清塘消毒;选择体表光滑、没有病害、活动力比较强的泥鳅苗进行养殖,在放苗之前要对泥鳅苗进行消毒处理,放苗要注意养殖的密度;在养殖的时候可以根据水质情况适时进行施肥,一般比较好的水质颜色为绿色,而且透明度也比较高。

一、泥鳅的养殖技术和建池

1、养殖的池塘要避风向阳、水源充足,水质不一定要好,泥鳅对于水质的要求不高,但水质不能被农药和化学药剂的污染,在养殖之前对池塘进行清塘消毒。

2、选择体表光滑、没有病害、体表没有损伤、活动力比较强的泥鳅苗,放养的苗种更好规格整齐,这样方便管理。在放苗之前要对泥鳅苗进行消毒处理,放苗的时候要注意养殖的密度,养殖密度过高容易引发病害,养殖密度过低会浪费水资源和饲料。

3、在养殖泥鳅的时候还要做好水质管理,这样可以降低养殖的成本,还可以提高产量。在养殖的时候可以根据水质的情况适时的进行施肥,一般比较好的水质颜色为绿色,而且透明度也比较高,水生植物生长良好。

4、给泥鳅的饲料蛋白质含量要在30%左右,投喂量一般是根据泥鳅的体重和水温来控制的。可以选择在早晚温度相对比较低的时间进行投喂,避开正午光照比较猛烈的时间。

5、定期巡塘发现病虫害及时处理,或者是发现缺氧的时候及时打开增氧设备。在冬季的时候要适当增加池水的深度,并且在池角施入牛粪、猪粪等厩肥,这样可以提高水温,确保泥鳅安全越冬。

6、养殖泥鳅的池塘要选择在交通方便、地势比较高、水源充足的地方进行修建,池塘深度一般保持在1米左右即可,池塘的大小可以根据养殖数量的多少来规划。

二、泥鳅种类

1、真泥鳅

真泥鳅一般称泥鳅,它的体形为长圆柱形,尾部侧扁,口下位呈马蹄形。体背和背侧的颜色为灰黑色,并且还要黑色小斑点。而体侧下半部颜色为白色或者浅**,在尾柄基部上方有一黑色的大斑。体表的粘液比较多,头部比较尖,眼睛和口比较小。

2、大鳞副泥鳅

大鳞副泥鳅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其附属水体,它的体形酷似泥鳅,有5对须,眼睛被皮膜覆盖。鳞片比较大,埋在皮下。尾鳍形状为圆形,尾柄长与高差不多相等。

3、中华沙鳅

中华沙鳅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上游,它又被称为钢鳅。它的吻长而且比较尖,眼下的刺分叉,末端超过眼的后缘。一般栖居在砂石底河段的缓水区,常在底层活动。

4、台湾泥鳅

台湾泥鳅主要分布在四川省、浙江省、台湾省等地方,它的体形近圆筒形,头比较短,与大鳞副泥鳅的外形相似。它的个体比较大,个体一般体长15厘米左右,体重大约20-40克。

5、青鳅

青鳅一般称泥鳅,它的体形为长圆柱形,尾部侧扁,口下位呈马蹄形状。它体表的粘液比较多,而且头部比较尖,吻部向前突出,眼和口都比较小。

1池塘建设

在养殖泥鳅的池塘周围,需要高出水面40厘米,坡度60℃~70℃,深度80~100厘米,水深30~50厘米。池塘周围要用网、塑料板或瓷板做围墙,防止蛇、老鼠等敌人进入养殖区。此外,进水口和出水口用120目网布包裹,防止泥鳅逃跑、敌害生物、野生鱼卵、鱼苗进入池塘。

2放养前的准备

放养泥鳅前,清理池塘很有必要。水深达到10cm后,就要用生石灰做成泥浆,然后洒水,对整个池塘进行消毒。放养前三天施底肥。

3播种。

泥鳅苗上塘时间为每年5月,种植密度为1500-2000只/m2。鱼苗投产过程中,要注意放养前的试水,检查水体毒性是否消除。

4饲养管理

泥鳅苗体长小于2cm时,可根据水情适当追肥。追肥可以用发酵的猪、牛、鸡、人粪等农家肥,每天早晚各撒一次。泥鳅长到2cm时,加深水位至50cm,施肥水质,每天早晚各喂一次。泥鳅的养殖水质非常重要。除了一周换一两次水,还需要经常施肥,保持水的黄绿色。

建议。

壮体沙鳅建议养,是一种小型鱼类,成活率高,而且具有很强的观赏价值,颜色非常的漂亮,是黄绿色的,背、臀、腹、胸鳍鳍间各具一条紫黑色带纹。

壮体沙鳅是鳅科沙鳅属的一种鱼类,又称沙坠,成年鳅体长15厘米,分布于珠江、九龙江等水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