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困扰的妇科疾病终于有办法啦!【邹勇】经方治疗妇科疾病

花草树木021

反复困扰的妇科疾病终于有办法啦!【邹勇】经方治疗妇科疾病,第1张

反复困扰的妇科疾病终于有办法啦!【邹勇】经方治疗妇科疾病
导读:解密小整理: 什么是四经方 ?他们有哪些神奇之处? 01、 经方治疗妇科病之桂枝茯苓丸 桂枝茯苓丸以桂枝、茯苓、丹皮、桃仁、芍药为主要成分,配以蜂蜜炼制成丸,茯苓与芍药,茯苓与桂枝,桂枝与芍药为此方三大经典组合,利用不同药性之间的阴

解密小整理: 什么是四经方 ?他们有哪些神奇之处?

01、 经方治疗妇科病之桂枝茯苓丸

桂枝茯苓丸以桂枝、茯苓、丹皮、桃仁、芍药为主要成分,配以蜂蜜炼制成丸,茯苓与芍药,茯苓与桂枝,桂枝与芍药为此方三大经典组合,利用不同药性之间的阴阳调和,达到活血化瘀、补血活血、水血同治、且兼解表。

桂枝伏令丸在临床上被很多医家广泛应用,可以治疗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增厚等各种妇科疾病,还可治疗各种淤血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以及一些女性面部座疮等。

此外,邹老师还将在本次课程中,从其他5个方面,详细讲解桂枝茯苓丸的神奇功效:

1、桂枝茯苓丸经方条文解析及临床应用感悟与分析:

2、桂枝茯苓丸的方剂组成:

3、桂枝茯苓丸的方剂组成品的解析:

4、桂枝茯苓丸的用法:

5、桂枝茯苓丸的三个非常经典的组合

02、 经方治疗妇科病之 温经汤

温经汤是临床常用的一个方,很多医家把温经汤称为调经主方,主要用于冲任虚寒而有瘀滞的月经不调、痛经、崩漏、不孕等。温经汤以吴茱萸、 当归、芎䓖、芍药、人参、桂枝、阿胶、生姜、 牡丹皮 (去心) 、甘草、 半夏、 麦门冬 (去心)等为主, 温清补消并用,以温经补养为主 ,达到温经散寒、通利血脉、活血化瘀、清热凉血的功效。温经汤临床应用非常广,尤其是用在更年期综合征。不仅如此,本次课程中,邹老师还将向大家讲解温经汤的8个衍生方,让大家全面的理解温经汤,更深刻的认识温经汤。

03、 经方治疗妇科病之 半夏厚朴汤

半夏厚补汤是一个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方,后世用的也多。半夏厚朴汤的主治病证中医叫梅咳气,以半夏、厚朴、茯苓、生姜、苏叶为主,起到化痰散结、下气除满、渗湿健脾、理肺疏肝的功效。半夏厚朴汤的组合即能化饮利湿降逆又能行气下气,可以很好地对治水饮上逆咽喉、气滞不通。

不仅如此,邹老师还将在课堂当中,分享他对于半夏厚朴汤的深入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带您更为深入的学习半夏厚朴汤的相关知识:

1、半夏厚补汤经方的条文分析:     

2、半夏厚补汤经方的组方分析:

3、半夏厚补汤经方的成分分析:

4、半夏厚补汤经方的药理分析:

5、半夏厚补汤经方的临床应用:

01、 经方治疗妇科病之当归芍药散

当归芍药散以当归、芍药、茯苓、 白术、泽泻、川芎、上六味为主, 配以酒服用,起到养血活血、缓急止痛、逐水利水、调理经期、缓解心悸等功效。

课程中,邹老师还将带您深入分析病机和病因,分析症状产生的根本性因素,并从以下五个方面讲解,让您快速掌握当归芍药散奥秘精髓:

1、当归芍药散经方的条文分析:

2、当归芍药散经方的组方分析:

3、当归芍药散经方的成分分析:

4、当归芍药散经方的药理分析:

5、当归芍药散经方的临床应用:

邹勇经方治疗妇科疑难杂症非常注重其他器官的调理辅助功能,这样不仅有助于药物吸收提高疗效,副作用小,更能从根本上为患者排毒固元,补血养气。更多揭秘 :壹捌捌叁贰贰柒贰柒零壹

中医分型论治植物神经紊乱

1、气血两虚型

此类植物神经紊乱患者大多伴有面无血色、头晕气短、四肢无力等现象。在植物神经紊乱治疗时中医认为应该以益气补血为主,选用太子参、山药、白术、生黄芪、麦冬、黄芪、黄精、鸡血藤等有益气补血功效的中药材,可达到治疗此证型较好的效果。

2、水气凌心型

此类植物神经紊乱患者大多伴有心悸晕眩、渴不欲饮、小便短少、畏寒怕冷等现象。在植物神经紊乱治疗治疗时中医认为应该以温阳补血、化饮利水为主,选用茯苓、桂枝、白术、猪苓、法半夏、泽泻、沉香、大腹皮、白芍、沉香、补骨脂、干姜等有温阳利水功效的中药材,可达到治疗植物神经紊乱较好的效果。

3、阴虚火旺型

此类植物神经紊乱患者大多伴有烦躁失眠、口干咽燥、头晕目眩、潮热盗汗等现象。在植物神经紊乱治疗治疗时中医认为应该以滋阴降火为主,选用知母、黄柏、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等有滋阴降火功效的中药材,可达到治疗植物神经紊乱较好的效果。

4、心虚胆怯型

此类植物神经紊乱患者经常会因为一些没必要的想法引起自己紧张不安、惊恐失眠、坐立不安的现象。在植物神经紊乱治疗治疗时中医认为应该以益气镇惊,安神定志为主,选用茯苓、茯神、远志、人参、龙齿、石菖蒲等有安神助眠功效的中药材,可达到治疗植物神经紊乱较好的效果。

中医治疗植物神经紊乱是否有效?

中医治疗植物神经紊乱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治疗效果,中医具有调理身体的作用,能有效改善基本症状的,更好选择请经验丰富的大夫来治疗植物神经紊乱,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治疗效果,能有效改善植物神经紊乱的症状,减轻植物神经紊乱带来的危害。

如果您或身边的人患有植物神经紊乱,建议采用中药治疗可以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中药可以起到调理情绪,醒脑开窍,疏肝涤痰,调理气血,调整机体的脏腑功能及平衡阴阳的作用。中药副作用小,标本兼治。同时配合心理治疗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茯苓, 桂枝) 共15个方剂使用: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茯苓甘草汤,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麻黄升麻汤,五苓散,苓桂术甘汤,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桂苓五味甘草汤,防己茯苓汤,茯苓泽泻汤,桂枝茯苓丸,侯氏黑散,薯蓣丸,肾气丸

1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四两龙骨 黄芩 生姜(切) 铅丹 人参 桂枝(去皮) 茯苓各一两半 半夏二合半(洗) 大黄二两 牡蛎一两半(熬) 大枣六枚(擘)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107条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2茯苓甘草汤:茯苓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一两(炙) 生姜三两(切)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73条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2)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第356条伤寒厥而心下悸,宜先治水,当服茯苓甘草汤,却治其厥,不尔,水渍入胃,必作利也。

3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茯苓四两桂枝三两(去皮) 白术 甘草(炙)各二两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67条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4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茯苓半斤桂枝四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五枚(擘)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65条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2)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

    第4条发汗后,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5麻黄升麻汤:麻黄二两半(去节)升麻一两一分 当归一两一分 知母十八铢 黄芩十八铢 葳蕤十八铢(一作菖蒲) 芍药六铢 天门冬六铢(去心) 桂枝六铢(去皮) 茯苓六铢 甘草六铢(炙) 石膏六铢(碎,绵裹) 白术六铢 干姜六铢

  1)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第357条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喉咽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

6五苓散:猪苓十八铢(去皮)泽泻一两六铢 白术十八铢 茯苓十八铢 桂枝半两(去皮)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71条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2)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72条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

  3)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74条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4)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第141条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瘥者,与五苓散;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小陷胸汤,白散亦可服。

  5)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第156条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一方云,忍之一日乃愈。

  6)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第244条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不呕,但心下痞者,此以医下之也。如其不下者,病患不恶寒而渴者,此转属阳明也。小便数者,大便必硬,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也。渴欲饮水,少少与之,但以法救之。渴者,宜五苓散。

  7)辨霍乱病脉证并治:

    第386条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

  8)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

    第31条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

  9)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

    第4条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宜利小便、发汗,五苓散主之。

  10)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

    第5条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7苓桂术甘汤:茯苓四两桂枝三两 白术三两 甘草二两

  1)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

    第16条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

  2)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

    第17条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

8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木防己二两桂枝二两 人参四两 芒硝三合 茯苓四两

  1)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

    第24条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汤主之。虚者即愈,实者三日复发,复与不愈者,宜木防己汤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主之。

9桂苓五味甘草汤:茯苓四两桂枝四两(去皮) 甘草三两(炙) 五味子半升

  1)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

    第37条冲气即低,而反更咳,胸满者,用桂苓五味甘草汤,去桂加干姜、细辛,以治其咳满。

10防己茯苓汤:防己三两黄芪三两 桂枝三两 茯苓六两 甘草二两

  1)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

    第24条皮水为病,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防己茯苓汤主之。

11茯苓泽泻汤:茯苓半斤泽泻四两 甘草二两 桂枝二两 白术三两 生姜四两

  1)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第18条胃反,吐而渴欲饮水者,茯苓泽泻汤主之。

12桂枝茯苓丸:桂枝茯苓 牡丹(去心) 桃仁(去皮尖,熬) 芍药各等分

  1)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第2条妇人宿有症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症痼害。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下血者,后断三月杯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症不去故也,当下其症,桂枝茯苓丸主之。

13侯氏黑散:菊花四十分白术十分 细辛三分 茯苓三分 牡蛎三分 桔梗八分 防风十分 人参三分 矾石三分 黄芩五分 当归三分 干姜三分 穹 穷三分 桂枝三分

  1)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

    第2条寸口脉浮而紧,紧则为寒,浮则为虚,寒虚相抟,邪在皮肤。浮者血虚,络脉空虚,贼邪不泻,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僻不遂。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侯氏黑散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者。

14薯蓣丸:薯蓣三十分当归 桂枝 干地黄 曲 豆黄卷各十分 甘草二十八分 芎穷 麦门冬 芍药 白术 杏仁各六分 人参七分 柴胡 桔梗 茯苓各五分 阿胶七分 干姜三分 白敛二分 防风六分 大枣百枚(为膏)

  1)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

    第16条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

15肾气丸:干地黄八两薯蓣四两 山茱萸四两 泽泻三两 茯苓三两 牡丹皮三两 桂枝一两 附子(炮)一两

  1)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

    第17条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

  2)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

    第3条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

  3)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第19条问曰:妇人病饮食如故,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者,何也?师曰:此名转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则愈,宜肾气丸主之。

小柴胡汤是《伤寒论》中较为常用的经方之一。常用于消化与呼吸系统疾病,以及妇、儿、五官等科病证。

由于小柴胡汤独有“和解”的功能,故历代医家对其颇多重视。有的经方医家所用处方竟有二分之一是小柴胡汤类方。

结合自己三十余年之临床体验,我总结出小柴胡汤应用指征为:时发寒热,胸胁痞满,纳呆呕逆,月经失调,病发无序,苔白脉弦。

具体症状为:容易感冒(妇女经期感冒尤宜),时发低热,或胸胁痞满,两胁胀痛,或食欲减退,干呕恶心,或月经周期失序,或经量时多时少,或所患之病时有发作,难以捉摸,或病虽不重,但常年缠绵不愈,舌苔薄白,脉象弦细或弦滑等。

这些症状常见于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慢性胃炎、慢性食管炎、慢性胆囊炎、慢性肝炎、过敏性鼻炎、口腔溃疡、神经性耳聋(耳鸣)、神经症(头痛、头晕)、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围绝经期综合征及亚 健康 状态等。

小柴胡汤的作用机制是:和解表里以平衡营卫,疏散胆热以顺和胃气,攻补兼施以扶正祛邪,寒热并用以除瘀滞。药虽7味,总以柴胡为主药;以黄芩、半夏为臣药(在具体应用时,热势重者,以黄芩为臣药;寒气重者,以半夏为臣药);人参、大枣为佐药,以扶助正气;甘草、生姜为使药,以调和诸药。

现将本人应用小柴胡汤的经验总结如下,供同道参考。

1小柴胡汤加藿香三味

藿香三味即藿香10克,佩兰10克,砂仁6克(后下)。此三味有醒脾开胃、化湿和中之功效,合用之,主治胆胃不和,湿浊不化,症见脘腹痞满,饮食不馨,口淡乏味,舌苔黏腻。慢性胃炎、慢性胆囊炎等,多见此证。藿香三味以后下为宜。

2小柴胡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葶苈大枣泻肺汤见于《金匮要略·肺痿肺痛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主治“喘不得卧”之肺痈,具有泻肺利水之效,方取炒葶苈子10-15克,大枣10枚(擘)。两方合用,对控制呼吸道炎症,如结核性胸腔积液、肺部感染等,起效迅速,若加入半枝莲15克,鱼腥草30克,效果更好。

3小柴胡汤加玉屏风散

玉屏风散见于《世医得效方》,由黄芪30克、防风10克、白术15克三味组成,主治风邪久留不散,以及卫虚自汗不止,是常用的固表止汗、预防感冒的良药。与小柴胡汤合用,增强了护卫御风的能力,对有慢性肝炎、慢性胆囊炎、慢性胰腺炎等疾病且常患感冒者,具有预防与治疗的双重作用。

4小柴胡汤加四物汤即柴胡四物汤

见于刘河间《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由小柴胡汤与四物汤合成,取生地黄10克,白芍10克,川芎6克,当归10克。原方主治月经期感冒,特别是虚劳日久、时发寒热女性之月经期感冒,又可用于治疗“热入血室”证。经期服用可除寒热,亦不会留滞经血,影响月经运行。

5小柴胡汤加止痒三味

止痒三味为地肤子15克,白鲜皮15克,蛇床子15克,具有祛风燥湿、解毒止痒的功效。与小柴胡汤合用,对某些“发作有时”的皮肤瘙痒症,如荨麻疹、风疹及过敏性皮炎等,具有和解表里、调和营卫、祛风胜湿、快速止痒的作用。

6小柴胡汤加苓桂术甘汤

苓桂术甘汤为健脾除湿之主方,取茯苓12克,白术6克,桂枝9克,生、炙甘草各6克。两方相合,具有和解表里、健脾渗湿的功效。凡患慢性胆囊炎、慢性胃炎及妇女白带较多者,可以考虑选用此类方治疗。白带多者,要加入生苡仁、黄柏、败酱草等,以增强健脾祛湿的作用。

7小柴胡汤加二仙汤

二仙汤组成为知母10克,黄柏6克,当归10克,巴戟天10克,仙茅10克,*羊藿(仙灵脾)10克,主治女子围绝经期综合征之阴阳失调、阴虚火旺证。两方合用,具有清解血热、调节营卫、解郁安神的作用,可治疗女子在围绝经期患月经先期,时时眩晕,经期伴有低热者。

8小柴胡汤加五苓散

俗名“柴苓汤”,出自清代《沈氏尊生书》,由小柴胡汤与五苓散(茯苓9克,猪苓9克,泽泻15克,白术9克,桂枝6克)组成。原方主治阳明经疟疾,后世医家用于普通感冒之小便不利、寒热往来等症。用于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之水肿,亦有良好效果。如果加入玉米须、白茅根,效果更好。

9小柴胡汤加四消饮

四消饮为民间验方,由神曲10克、山楂10克、麦芽15克、鸡内金15克组成,加入小柴胡汤中,增强了消食化痰的作用。是治疗小儿伤风感冒夹食夹痰证之良方。中岳名医耿彝斋先生生前曾指出,小儿痰饮多由伤食而致,消食是治疗小儿咳痰之大法。此后,余每遇小儿伤风夹食夹痰证,即用小柴胡汤合四消饮,多获良效。

10小柴胡汤加桂枝汤

即《伤寒论》之柴胡桂枝汤。小柴胡汤和解少阳之邪,桂枝汤解除肌表之邪,正如明代卢之颐所说:“小柴胡复桂枝汤各半,凭枢叶开,并力回旋,外入者内出,上下者下上矣。”此方除常用于感冒之寒热外,还用于小儿癫痫、小儿多动症。

11小柴胡汤加升陷汤

升陷汤出自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方由黄芪15克、知母10克、柴胡6克、升麻6克、桔梗10克组成,主治气短不足以息之大气下陷证,常见于大病之后,元气未复,或素体虚弱,尤以肺脾之气虚候为主者。与小柴胡汤配伍,对于患有慢性消化系统疾病者,如慢性胃炎、慢性胆囊炎、慢性肝炎、慢性肠炎及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具有升清降浊、恢复元气、理顺气机之功效。

12小柴胡汤加二神丸

二神丸,即补骨脂10克,肉豆蔻10克,出自《普济本事方》,主治脾肾虚寒之食后腹泻或五更泻,临床上常常用于慢性腹泻,中焦又有肝胆郁滞证,如表现为胁肋胀满,纳呆欲呕,腹痛隐隐等,必见舌苔滑腻,脉象弦细。

13小柴胡汤加小建中汤

小建中汤出自《伤寒论》,由白芍18克、桂枝9克、炙甘草6克、生姜10克、大枣4枚(擘)、饴糖30克组成,主治虚劳腹痛。小建中汤与小柴胡汤合用,适于肝胃不和、虚劳里急、腹部隐隐作痛者,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有明显气滞、寒凝者。有血亏之象者,可加入阿胶粉冲服。

14小柴胡汤加良附丸

良附丸由高良姜、香附二味(各等份)组成,出自《良方集腋》,主治胃脘痛,气滞者加倍香附,寒凝者加倍高良姜。小柴胡汤与之合用,对于肝郁气滞、寒凝胃腑之肝胃不和,表现为脘腹疼痛,胁肋胀满,喜温喜按,或痛经者,有疏肝和胃、散寒解郁之效。

15小柴胡汤加三金汤

三金汤即郁金10克,金钱草10~30克,川楝子(金铃子)10克。三金汤为中医临床家常用的清肝利胆止痛剂,加入小柴胡汤中,主要用于胆囊炎、胆结石等疾病。而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属于虚寒证者,不宜用此组合方。

16小柴胡汤加丹参饮

丹参饮(丹参30克,檀香5克,砂仁5克)出自陈修园《医学三字经》,主治心腹诸痛,即临床上常见的心胃并痛者(或叫作胃心综合征)。两方合用,具有行气解郁、化瘀止痛之效,常用于患有冠心病合并慢性胃炎或慢性胆囊炎者,表现为胸脘隐隐作痛,食欲不振,呃逆,心下痞满。

17小柴胡汤加消瘰丸

消瘰丸出自《医学心悟》,由玄参、贝母、生牡蛎等量制成,具有软坚散结、清火解毒之效。而瘰疬又多生于少阳经,故取小柴胡汤合消瘰丸,消散少阳之热结,软化少阳之痰核,若加夏枯草一味,清火散结作用更为突出。

18小柴胡汤加三白散

三白散即白附子6克,白僵蚕10克,白芷10克。三白散具有搜络风、通络脉、止痉挛的功效。与小柴胡汤配伍,具有搜风通络、和解营卫、防止病邪深入的作用,用于面神经麻痹初期,面肌痉挛或拘急,或如蚁行,时发时止,或时重时轻。

19小柴胡汤加当归芍药散又叫作“柴归汤”

当归芍药散由当归9克、芍药15克、茯苓6克、白术6克、泽泻18克、川芎18克组成,具有和解营卫、养血祛湿、清热养颜的作用。主要用于女性围绝经期月经量少,皮肤干燥,头发脱落,面色黄褐,精神疲惫,性冷淡,或用于女性慢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桥本甲状腺炎)等,可以说是女性围绝经期的保健方药。

20小柴胡汤加黄连温胆汤,又叫柴 *** 胆汤。

黄连温胆汤(黄连9克,半夏9克,陈皮9克,茯苓12克,生甘草9克,生姜6克,枳实9克)具有清热和胃、降逆止呕、除烦安神之效。小柴胡汤与之合用,可以使肝胆舒利、脾胃安和、神志安宁。用于肝胆不舒、湿热内扰之证,如慢性肝炎、慢性胆囊炎、慢性胃炎、围绝经期综合征及抑郁症,随证加减,可以收到比较满意的效果。

风湿关节炎 1 内服, 药物由两面针、七叶莲、宽筋藤、过岗龙、威灵仙、鸡骨香6味药材配伍而成。 2组成:甘草5克、桂枝9克,附子、白术、当归、芍药各12克。适应证:风湿病属风寒湿痹者。 加减法:风邪偏胜:加防风、寒邪偏胜:加重附子的剂量,并加细辛等,以增强温经散寒的力量、 3、湿邪偏胜,脉沉细、苔滑腻,宜加防己、茯苓等,以增强利水渗湿的作用。 处方:北细辛3克,炙甘草5克,川桂枝、片姜黄各9克,炮附子、炒白术、全当归、炒白芍各12克,汉防已15克,稀签草30克,生姜3片 4组成:甘草、附子、白术、桂枝、千年健、钻地风、当归各15克,芍药20克 适应证:风湿病属风寒湿痹者。 加减法:1、风胜行痹:加防风,独活,白芷以加强祛风之效、2、寒胜痛痹:应加重温阳散寒的药物,如附子增大剂量,并加鹿角、干姜等药、3、湿胜着痹(湿痹,并以着而不移为特点的如:肩凝症、坐臀风、鹤膝风、肾着),加茯苓、泽泻、地龙、4、痹证日久,患者肌肉消瘦、虚弱无力,加党参、黄芪、地黄等。 5甘草、附子、桂枝、炒白术、防风、防己、当归、茯苓、泽泻、千年健、钻地风各15克,赤白芍各20克,红花75克 6组成:麻黄、川桂枝、羌活、独活各6克,光杏仁、炒白术、桑枝、宜木瓜各9克,甘草4。5克 适应证:急、慢性风湿病,属风寒湿痹者,除热痹外都可应用。 加减法:1、慢性风湿病伴气血虚弱者:加熟地、当归、党参、黄芪各10克、2、慢性风湿病伴肝肾虚者:加川断12克,五茄皮、熟地各10克、3、舌苔白腻,关节肿胀明显:加苍术9克 风湿性关节炎 证属风邪偏胜之痹证,治宜疏风为主,佐以散寒、通络、止痛。方用川芎茶调散加味:川芎10g,桂枝10g,川乌10g,白芷10g,独活12g,羌活10g,防风10g,薄荷、甘草、苡仁各10g,生姜各6g。 7外敷, 防己30g,威灵仙30g,苍术30g,马钱子10g,生川、草乌各10g,南星10g,生姜40g,当归30g,木瓜30g,牛膝30g,樟脑30g,红花30g,防风30g,生半夏7g,生附子6g,桂枝35g。将上药共研末,用酒拌湿,装入布袋。将药袋围摊于关节周围,缠扎,外用热水袋热熨30分钟,每日3~4次。本法适于遇冷加重的寒痛。特别提醒:此药毒性大,用后要认真洗手。此方严谨内服。 8、热敷疗法 生川、草乌各30g,乌附片30g,当归30g,丹参30g,白芥子30g,生麻黄15g,干姜15g,桂枝12g,木通12g,白芍20g,细辛10g,乳香、没药各10g,三七5g,麝香05g(另包),虎力散4支(云南个旧市制药厂生产),马钱子散2包(山西历城制药厂生产),葱白4跟,白酒适量。制用法:除麝香外,全部中药共研细末,将马钱子散和虎力散掺入,再将葱白捣烂均匀和入,后入白酒,调成稀糊状,入锅内炒热至不灼伤皮肤为度。入麝香025g和匀,以约05cm厚度摊于辅料上,趁热敷于患处,外以绷带固定。注意事项:严谨内服;若为湿热痹痛,禁用此方;敷药可采用晚敷晨去法;上药一剂可重复使用5~7次,每次重复使用时,需按上法加入麝香、葱白和白酒,随炒随用;患部皮肤如果起泡,则应立即停药,局部涂以龙胆紫药水,以防破溃感染。本方只适用于寒邪偏胜者。 1风湿药酒 风痰麻木风湿药酒--《疡医大全》卷二十八引江仍度方 1 处方大生地10两,酸枣仁(炒),当归身2两,海桐皮2两,羌活2两,川萆薢(风湿加此2味)2两,地骨皮1两5钱,川牛膝1两5钱,桂枝5钱,甘草5钱。制法火酒20斤,窨7日后,即可服。功能主治壮筋骨,健步履。主治风痰麻木,并筋骨疼痛。 用法用量每饮2-3小杯,不宜过多。 2 处方丁公藤1kg,桂枝30g,麻黄375g,羌活3g,当归3g,川芎3g,白芷3g,补骨脂3g,乳香3g,猪牙皂3g,陈皮13g,苍术3g,厚朴3g,香附3g,木香3g,枳壳20g,白术3g,山药3g,黄精8g,菟丝子3g,小茴香3g,苦杏仁3g,泽泻3g,五灵脂3g,蚕砂65g。 制法以上二十五味,丁公藤蒸二小时后,与桂枝等二十四味,置容器内,加入白酒4.25升,密闭浸泡,浸泡期间加温2至5次,每次使浸泡液达35℃,浸泡四十天,滤过即得。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止痛。主治风寒湿痹,手足麻木,腰腿酸痛,跌仆损伤。 用法用量口服,1次10~15毫升,1日2至3次;外用,擦患处。若有肿痛黑瘀,用生姜捣碎炒热,加入药酒适量, 3 临汝 药酒 --《河南省药品标准》 处方当归250g,高良姜250g,生草乌750g,丁香250g。 制法取丁香制成粗粉,余药切片,混合装入袋内,加61℃白酒6000毫升,密闭,水浴加热,使内温达65~70℃,保持24小时,降至室温,过滤,压榨残渣,合并滤液与压榨液。另取红糖1000g,炒至棕色味苦,加入酒内搅匀,静置5~7天,纱布过滤,至澄清液灌装,灯检,包装即得。 功能主治温中散寒,活血祛风。主治风湿麻木,腰背冷痛,半身不遂,口眼歪斜,产后中风。 用法用量口服,每服1毫升,每日2次,早晚空腹服。 注意服后两小时内禁热饮食;高血压、心脏病、孕妇忌服。

肺肾固本汤: 生地,熟地 ,黄芪,党参,枸杞,五味子 ,山芋肉,丹参,当归,桔梗 半夏,川贝 ,炙紫苑,炙冬花 ,苏子,白术,厚朴,鹅管石 ,莱菔子,云苓,甘草

安眠1号 :当归,白芍,柴胡,制首乌,炒枣仁,柏子仁,菖蒲,远志,寸冬,茯苓,五味子

安眠2号 :白术,人参,黄芪,当归,白芍,炙甘草,茯苓,远志,菖蒲,寸冬,五味子,炒枣仁,柏子仁

骨元汤 :生熟地 肉苁蓉,补骨脂,红参 (包), 川断,*羊霍,当归,制鳖甲 (包),制龟甲(包),丹参 ,独活 ,海桐皮 ,海风藤 ,全蝎 , 甘草

腰康宁 :桑寄生 独活,当归,川芎,桂枝,丹参,牛膝,葛根,白芍,全蝎,地龙,蜈蚣,灵仙 ,木瓜,元胡,狗脊 ,川断,杜仲,黄芪,党参 ,白术 ,甘草

利咽汤 :双花,连翘,黄芩,板蓝根,牛子 ,蝉衣,薄荷,射干 ,玄参 ,山豆根,苡仁 ,甘草

肺康宁 :党参,黄芪,炒白术,云苓 ,麦冬,蛇舌草,半支莲,苡仁 ,贯众 ,水蛭(研冲),女贞子 , 浙贝,夏枯草,蜈蚣(研冲),甘草

补发饮 :熟地 , 首乌,山芋肉,茯苓,泽泻,,当归,川芎,丹参 ,菟丝子,女贞子,旱莲草 ,枸杞,侧柏叶

关节通利散 :水蛭,赤白芍,当归,黄柏,川膝,苍术,双花 ,苡米 ,萆解 ,地龙,五加皮,车前子(包), 陈皮,莪术,甘草

关节洗药 :当归 防风,灵仙,透骨草,海桐皮,苏木,川楝子,桑皮,姜黄,花粉 ,秦艽,五加皮,制川乌 ,制草乌 ,红花,蔓荆子,白芷,羌活

强直汤 :桑寄生,独活,当归,川芎,桂枝,葛根,补骨脂,地龙,老鹤草,全蝎,清风藤,络石藤,千年健,元胡,灵仙,狗脊,川断,白芍,杜仲,黄芪,牛膝,党参,白术,甘草

镇痛汤 :石决明,白蒺藜,炒栀子,龙胆草,当归,川芎,羌活,防风,细辛 ,白芷 ,薄荷, 菊花

狼疮方 :双花,连翘,蛇舌草,丹皮 ,紫草 ,生地榆,石斛,赤芍 ,何首乌,枸杞子

活血消肿汤 :当归,川芎,桂枝,丹参,牛膝,土元,地龙,全蝎,桃仁 ,红花,黄芪,云苓 ,泽泻,元胡 ,灵仙,甘草(水煎服)

补气活血饮 :黄芪,首乌,桃仁,川芎,鸡血藤,葛根,土元,生山楂,水蛭

补气饮 :黄芪,党参,麦冬,丹参,檀香,砂仁,葛根 ,菖蒲,枣仁 ,炙甘草

补阴饮 :生地 ,山芋肉,山药 ,泽泻,云苓 ,丹皮 , 柴胡 ,枣仁 ,焦炙子

凉血消风汤 :双花, 土茯苓,蛇舌草,半枝莲,山豆根,苦参,紫草,茜草,槐米,旱莲草,乌梢蛇,白鲜皮,蝉蜕,甘草

颈康宁 :葛根 ,钩藤 ,鸡血藤 ,当归 , 川芎 ,桂枝 ,丹参 ,牛膝 ,全蝎 ,地龙 ,蜈蚣, 元胡 ,灵仙 ,黄芪 ,姜黄 ,桑寄生 ,木瓜 ,党参 ,白术 ,甘草

除癣止痒洗剂 :藿香 生大黄 ,黄精,明矾 ,生百部 ,川椒 ,苦参 ,白鲜皮

调血方 :党参 ,炙甘草 ,炙黄芪 ,炒白术 ,炙升麻 ,陈皮

免责声明 :本文转载互联网和出版刊物,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仅做信息分享,不作为医疗建议、推荐或指引。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辩证使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 健康 科普大赛# # 健康 明星计划# #中医# # 健康 解密# #超能 健康 团#

  湿气为病,内外上下,四处流行,随邪变化,各具病形,按法诊治,勿失纪纲。湿气在上,中于雾露,头痛,项强,两额疼痛,脉浮而涩者,黄芪桂枝茯苓细辛汤主之。

黄芪桂枝茯苓细辛汤方 黄芪三两 桂枝二两 茯苓三两 细辛一两 右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湿气在下,中于水冷,从腰以下重,两足肿,脉沉而涩者,桂枝茯苓白术细辛汤主之。

桂枝茯苓白术细辛汤 桂枝三两 茯苓四两 白术三两 细辛二两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 湿气在外,因风相搏,流于经络,骨节烦疼,卧不欲食,脉浮缓,按之涩,桂枝汤微发其汗,令风湿俱去;若恶寒,身体疼痛,四肢不仁,脉浮而细紧,此为寒气,并桂枝麻黄各半汤主之。

桂枝汤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劈) 右五味,〖口父〗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麻黄汤方 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一两(炙) 杏仁七十枚(去皮尖) 右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桂枝麻黄各半汤方 即桂枝汤三合,麻黄汤三合,并为六合,顿服之,将息如桂枝汤法。 湿气在内,与脾相搏,发为中满;胃寒相将,变为泄泻。中满宜白术茯苓厚朴汤;泄泻宜理中汤;若上干肺,发为肺寒,宜小青龙汤;下移肾,发为淋漓,宜五苓散;流于肌肉,发为黄肿,宜麻黄茯苓汤;若流于经络,与热气相乘,则发痈脓;脾胃素寒,与湿久留,发为水饮,与燥相搏,发为痰饮,治属饮家。

白术茯苓厚朴汤方 白术三两 茯苓四两 厚朴二两(炙去皮) 右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麻黄茯苓汤方 麻黄二两(去节) 茯苓三两 白术三两 防己 赤小豆一升 右五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理中汤方 人参三两 干姜三两 白术三两 甘草三两(炙) 右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小青龙汤方 麻黄三两(去节) 芍药三两 细辛三两 桂枝三两(去皮) 干姜三两 半夏半升(洗) 甘草三两 五味子半升 右八味,一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五苓散方 猪苓十八铢(去皮) 泽泻一两六铢 茯苓十八铢 桂枝半两(去皮) 白术十八铢 右五味,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匙,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 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者,此名湿痹;湿痹之候,其人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 湿家之为病,一身尽疼,发热,身色如熏黄。 湿家,其人但头汗出,背强,欲得被覆向火,若下之早,则哕,胸满,小便不利,舌上滑苔者,以丹田有热,胸中有寒,渴欲得水,而不能饮,口燥烦也。 湿家下之,额上汗出,微喘,小便利者死;若下利不止者亦死。 问曰风湿相搏,一身尽疼,法当汗出而解,值天阴雨不止,医云此可发汗,汗之病不愈者何也? 师曰发其汗,汗大出者,但风气去,湿气在,是故不愈也。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汗出者,风湿俱去也。 湿家病,身上尽疼痛,发热,面黄而喘,头痛,鼻塞而烦,其脉大,自能饮食,腹中和无病,病在头中寒湿,故鼻塞,纳药鼻中,则愈。

鼻塞方 蒲灰 细辛 皂荚 麻黄 右四味,等分为末,调和,纳鼻中小许,嚏则愈。 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

麻黄加术汤方 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炙) 白术四两 杏仁七十个(去皮尖) 右五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汗,不得汉再服,得汗,停后服。 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此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方 麻黄一两 杏仁二十枚(去皮尖) 薏苡一两 甘草一两(炙) 右四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防己黄芪汤方 防己二两 甘草一两(炙) 白术一两 黄芪二两 生姜一两 大枣十二枚(劈) 右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喘者加麻黄五分;胃中不和者,加芍药三分;气上冲者,加桂枝三分;下有陈寒者,加细辛三分;服后当如虫行皮中,从腰下如冰,后坐被上,又以一被绕之,温令有微汗差。 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白术附子汤主之。

桂枝附子汤方 桂枝四两(去皮) 附子二枚(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劈)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白术附子汤方 白术一两 附子一枚(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一两半 大枣六枚(劈) 右五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三服,一服觉身痹,半日许再服,三服都尽,其人如冒状,勿怪,即术附并走皮中,逐水气,未得除耳。 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甘草附子汤方 甘草二两(炙) 附子二枚(炮去皮) 白术二两 桂枝四两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得微汗则解;能食,汗出,复烦者,服五合;恐一升多者,服六七合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