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化妆步骤是怎么样的

植物种植047

古代化妆步骤是怎么样的,第1张

古代化妆步骤是怎么样的
导读:  桃花面、柳叶眉、樱桃口……这些都是古代女子的妆容代表,每个朝代却各有不同,此次为你还原古代美人,用浓浓的东方味,迎接新一年。那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古代女子化妆步骤吧。 古代化妆步骤是怎么样的 [妆粉] 中国古代妇女很早就搽粉了,这一直

  桃花面、柳叶眉、樱桃口……这些都是古代女子的妆容代表,每个朝代却各有不同,此次为你还原古代美人,用浓浓的东方味,迎接新一年。那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古代女子化妆步骤吧。

 古代化妆步骤是怎么样的

 [妆粉]

 中国古代妇女很早就搽粉了,这一直是最普遍的化妆方式。据唐书记载,唐明皇每年赏给杨贵妃姐妹的脂粉费,竟高达百万两!对于傅粉的 *** ,清初戏剧家李渔的见解颇为独到,他认为当时妇女搽粉“大有趋炎附势之态,美者用之,愈增其美”,“白者可使再白”,“黑上加之以白,是欲故显其黑”,鲜明地道出了化妆与审美的关系。

 最古老的妆粉有两种成分,一种是以米粉研碎制成;另一种妆粉是将白铅化成糊状的面脂,俗称“胡粉”。因为它是化铅而成,所以又叫“铅华”,也有称“铅粉”的。 两种粉都是用来敷面,使皮肤保持光洁。还有一种香粉,是用粟米 *** ,只是最后再加上各种香料,便成香粉,由于粟米本身含有一定的粘性,所以用它敷面,不容易脱落。

 手法:现在我们只要用粉底液就能轻松起到遮盖瑕疵、均匀肤色的效果,但是粉底液之后使用粉饼或散粉起到定妆的效果,注意粉质要细腻,并且粉中不要含珠光颗粒,重在强调素雅的妆面和细腻的肤质。

 [描眉]

 画眉是中国更流行、最常见的一种化妆 *** ,产生于战国时期。屈原在《楚辞·大招》中记:“粉白黛黑,施芳泽只。”“黛黑”指的就是用黑色画眉。汉代时,画眉更普遍了,而且越画越好看。《米庄台记》中说“魏武帝令宫人画青黛眉,连头眉,一画连心甚长,人谓之仙娥妆。”这种翠眉的流行反而使用黑色描眉成了新鲜事。

 到了盛唐时期,流行把眉毛画得阔而短,形如桂叶或蛾翅。为了使阔眉画得不显得呆板,妇女们又在画眉时将眉毛边缘处的颜色向外均匀地晕散,称其为“晕眉”。还有一种是把眉毛画得很细,称为“细眉”,到了唐玄宗时画眉的形式更是多姿多彩,名见经传的就有十种眉:鸳鸯眉、小山眉、五眉、三峰眉、垂珠眉、月眉、分梢眉、涵烟眉、拂烟眉、倒晕眉。光是眉毛就有这么多画法,可见古人爱美之心的浓厚。

 手法:中国古代最早的画眉材料是黛,是一种黑色矿物,也称“石黛”。现在我们有眉笔、眉粉,但是想要画出古代女子眉毛的精髓,要学会剔眉和遮盖。用粉底盖住原有的眉形以及多余的眉毛,再用眉笔勾画。

 [胭脂]

 所谓的“胭脂”实际上是一种名叫“红蓝”的花朵,它的花瓣中含有红、黄两种色素,花开之后被整朵摘下,然后放在石钵中反复杵槌,淘去黄汁后即成鲜艳的红色颜料。古代女子的妆面有两种,一是以丝绵蘸红蓝花汁而成,名为“绵燕支”;另一种是加工成小而薄的花片,名叫“金花燕支”。这两种胭脂都经过阴干处理,使用时只要蘸少量清水即可涂抹。除了红蓝外, *** 胭脂的原材料还有重绛、石榴、山花及苏芳木等。

 手法:先抹白~粉,再涂胭脂,胭脂的位置往往集中在两腮,所以双颊多呈红色,而额头、鼻子以及下颌则露出白~粉的本色来,中国古代传统画人技法中有“三白”之说,就是根据这种化妆 *** 而来,历史书中的“桃花妆”一词,即指这种妆式;还可以先在面部上涂抹一层胭脂,然后用白~粉轻轻罩之。由于用色的程度不一,名称也不同,浓艳者称“酒晕妆”,稍浅一些称“飞霞妆”。

 [朱唇、花钿]

 古代称口红为口脂、唇脂。口脂朱赤色,涂在嘴唇上,口脂化妆的方式很多,中国习惯以嘴小为美,即“樱桃小口一点点”,唐宋时还流行用檀色点唇,檀色就是浅绛色。北宋词人秦观在《南歌子》中歌道:“揉兰衫子杏黄裙,独倚玉栏,无语点檀唇。”这种口脂的颜色直到现代还在流行着。当然,无论是朱赤色还是檀色,都应根据个人的不同特点,不同条件来适当加以选择使用。而贴花钿成风也是在唐朝。花钿是用什么做成的呢古时候做花钿的材料十分丰富,有用金箔剪裁成的,还有用纸、鱼鳞、茶油花饼做成的,最有意思的是,甚至蜻蜓翅膀也能用来做花钿!古时妇女的化妆方式不仅丰富,而且别出心裁,不拘一格。

 手法:用粉底遮盖唇部原有的唇色,然后用哑光唇膏从唇珠上色,然后用唇刷或无名指指腹轻轻将颜色向外推开,形成晕染的状态。

 之一个大项目,去除脸部汗毛,保湿补水。这个现代妇女都知道,用面膜,鼻贴,甚至遮瑕膏,收敛水什么的。不过古人没有这些东西,只能用一种笨 *** ,“绞脸”,这个场景也在一些古装电视**中出现过,就是用一根线对折后在脸上滚来滚去,把脸上的汗毛都拔掉,这样脸上就会看起来光滑很多,出嫁前的女孩往往会采用绞脸的方式来让自己更漂亮一些。不过这个带来的疼痛感,也是很强烈的。不过对于古代的贵族妇女们呢,选择会更加多一些。比如把鸡蛋清、滑石粉、益母草、杏仁、蜂蜜这些东西搅合在一起,然后涂抹到脸上,起到美容的效果,说白了就是今天的自制面膜,不过风险性也是有的。因为天然材料分子体积大,很难通过皮肤表面细胞的缝隙,又或者会因为自身腐败变质,反而导致皮肤感染。

 第二个大项目,就是古往今来妇女最执著的美白。据说春秋战国时候,秦穆公的女儿弄玉很漂亮,很多人都非常喜欢她。有个叫萧史的小伙子为了讨好弄玉,就自制了当时独具一格的美白产品“飞云丹”。产品做好后送给弄玉,弄玉使用了感觉效果特别好,自己更加 *** 了。但是没过多久,弄玉美女就不幸去世了。这是为什么呢根据史学家推测,萧史懂得一点化学知识,知道水银可以美白,所以就弄了一些水银来做实验,最后做成了“飞云丹”,美白效果很好,但是也让弄玉汞中毒死掉了。当然啦,现在依然有很多不法的化妆品用汞或者铅来起到美白的效果,比如前几年 *** 上卖的特别火的“童颜神器”。很多女孩用了这种产品,开始效果很好,皮肤变得白 *** 嫩的。过不了多久,身体就会发生这样那样的不舒服,到医院里做检查可能就已经铅中毒或者汞中毒。

 第三个美容大项目,就是嘴唇,唇部的护理和化妆。古人用的东西,叫口脂,类似于今天的唇膏或者口红。特别是北方的秋冬季节,天气是非常干燥的。古代人虽然没有现在的唇膏,但是也有自己的护理方式。根据北朝的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的记载,古代人为了防止嘴裂口子,就往嘴上涂口脂。这个口脂是怎么来的呢古人把牛骨髓放到锅里煎,等牛骨髓化开之后,把用浸过丁香藿香的酒倒到锅里再继续煎,然后加入一种叫青蒿的草改变颜色。煎好之后再用棉布之类的东西过滤一下,最后得到的油脂放入瓷碗里冷凝,完全凝固后的东西就是口脂。口脂可以说是纯天然的护肤品,不仅能够防冻防裂,还能够有效的淡化唇纹,让很多女性从中获益。

 后来到了唐代,人们发现蜡质的口脂颜色更好看,于是就改用蜡熬制口脂,并且在里面加上一种紫草,熬出来的口脂就成了红色。

 第四,彩妆。古人最常用的东西叫花钿,也相当于现在的脸部彩妆造型。这种妆饰在各朝各代都有,唐朝的美女们最喜欢。一般是除了画眼睛眉毛以外,再往脸上贴花儿,各种各样的都有。有些贴完花儿了之后,脸上其他部位还要有装饰。比如用金子、鱼鳃骨、羽毛、黑光纸这些颜色比较浓重的装饰品来点缀,花钿背后有骨胶,轻轻一哈气,再往脸蛋上一贴,就不会掉。

 古代女子的“眉笔”

 据说画眉之风起于战国,在还没有特定的画眉材料之前,妇女用柳枝烧焦后涂在眉毛上(好怪异的化妆哦,还是做现代人好)。古代女子画眉所用的材料,随着时代的饿发展而变化。从文献记载来看,最早的画眉材料是黛,黛是一种黑色矿物,也称“石黛”。描画前必须先将石黛放在石砚上磨碾,使之成为粉末,然后加水调和。磨石黛的石砚在汉墓里多有发现,说明这种化妆品在汉代就已经在使用了。   除了石黛,还有铜黛、青雀头黛和螺子黛。铜黛是一种铜锈状的化学物质。青雀头黛是一种深灰色的画眉材料,在南北朝时由西域传入。螺子黛则是隋唐时代妇女的画眉材料,出产于波斯国,它是一种经过加工制造,已经成为各种规定形状的黛块。使用时只用蘸水即可,无需研磨,因为它的模样及 *** 过程和书画用的墨锭相似,所以也被称为“石墨”,或称“画眉墨”。   到了宋代,画眉墨的使用更加广泛,妇女们已经很少再使用石黛。中国妇女使用妆粉至少在战国就开始了,最古老的妆粉有两种成分,一种是以米粉研碎制成,古粉字从米从分;另一种妆粉是将白铅化成糊状的面脂,俗称“胡粉”。因为它是化铅而成,所以又叫“铅华”,也有称“铅粉”的。两种粉都是用来敷面,使皮肤保持光洁。关于米粉的 *** *** ,在《齐民要素》里有比较详细的记载,最原始的制粉 *** ,是用一个圆形的粉钵盛以米汁,使其沉淀,制成一种洁白粉腻的“粉英”,然后放在日中曝晒,晒干后的粉末即可用来妆面。由于这种 *** *** 简单,所以在民间广泛流传,直到唐宋时期,人们 *** 米粉,仍然采用这种 *** 。还有一种香粉,是用粟米 *** ,类同上,只是最后再加上各种香料,便成香粉,由于粟米本身含有一定的粘性,所以用它敷面,不容易脱落。和米粉相比,铅粉的 *** 过程复杂得多,从早期的文献资料看,所谓铅粉,实际上包含了铅、锡、铝、锌等各种化学元素,最初用与妇女妆面的铅粉还没有经过脱水处理,所以多呈糊状。自汉代以后,铅粉多被吸干水分制成粉末或固体形状。由于它质地细腻,色泽润白,并且易于保存,所以深受妇女喜爱,久而久之就取代了米粉的地位。除了单纯的米粉、铅粉以外,古代妇女的妆粉还有不少名堂,如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宫人段巧笑以米粉、胡粉掺入葵花子汁,合成“紫粉”。        唐代宫中以细粟米制成“迎蝶粉”。在宋代,则有以石膏、滑石、蚌粉、蜡脂、壳麝及益母草等材料调和而成的“玉女桃花粉”。在明代则有用白色茉莉花仁提炼而成的“珍珠粉”以及用玉簪花合胡粉制成玉簪之状的“玉簪粉”。清代有以珍珠加工而成的“珠粉”以及用滑石等细石研磨而成的“石粉”等等。还有以产地出名的,如浙江的“杭州粉”(也称官粉);荆州的“范阳粉”;河北的“定粉”;桂林的“桂粉”等等,粉的颜色也由原来的白色增加为多种颜色,并掺入了各种名贵香料,使其具有更迷人的魅力。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开展,大批妆粉实物相继出土,有的盛在精致的钵内,有的安装在丝绸的包里,最有特色的是从福建福州出土的南宋妆粉,被制成特定形状的粉块,有圆形、方形、四边形、八角形和葵瓣形等等,上面还压印着凸凹的梅花、兰花以及荷花纹。胭脂是古代妇女常用的化妆品,历代典籍中有关胭脂的写法有很多,如“焉支”、“烟支”、“鲜支”、“燕支”、“燕脂”、“阏氏”等等。  

 它是一种红色的颜料,有种说法认为古代胭脂的真正产地是匈奴境内的焉支山,而“阏氏”这个名称,是对匈奴人对宫廷妇女的一种称呼,原指贵族正妻,因为这些贵族妇女常用“阏氏”妆饰脸面,所以“阏氏”成了她们的代称呼。据说胭脂传入中原和张骞出使西域有关。所谓“胭脂”实际上是一种名叫“红蓝”的花朵,它的花瓣中含有红、黄两种色素,花开之后被整朵摘下,然后放在石钵中反复杵槌,淘去黄汁后即成鲜艳的红色颜料。妇人妆面的胭脂有两种,一是以丝绵蘸红蓝花汁而成,名为“绵燕支”;另一种是加工成小而薄的花片,名叫“金花燕支”。这两种胭脂都可经过阴干处理,使用时只要蘸少量清水即可涂抹。到了大约南北朝时期,人们在这种红色颜料中又加入了牛髓、猪胰等物,使其成为一种稠密润滑的脂膏,由此,燕支被写成“胭脂”,“脂”有了真正的意义。《红楼梦》44回中有一段关于胭脂的描写,说得非常形象。这种胭脂“也不是一张,却是一个小小的白玉盒子,里面盛着一盒,如玫瑰膏子一样。宝玉笑道:„铺子里卖的不干净,颜色也薄,这是上好的胭脂拧出汁子来,淘澄净了,配了花露蒸成的,只要细簪子上挑上一点儿,抹在唇上,足够了;用一点水化开,抹在手心里,就足够拍脸的了。‟平儿依言妆饰,果然鲜艳异常,且又甜香满颊。” 除了红蓝外, *** 胭脂的原料还有重绛、石榴、山花以及苏芳木等。重绛是一种绛红色染料,它的色彩比较浓重,不及红蓝鲜艳透明。在汉魏时常常被用来作燕支的材料。石榴花也是一种红色颜料,在隋唐时常用来炼染女裙,时称“石榴红裙”,但也可用来制成胭脂。与石榴花相仿的是山花,山花是一种野生植物,经过提炼加工,则可为化妆材料。苏方木也名“苏木”,它的颜色虽比较黯淡,但作为染料饿历史却很长,早在魏晋时期就是一种主要的红色染料。由于胭脂的推广流行,汉代以后,妇女作红妆者与日俱增,且经久不衰。从大量的文献记载以及形象资料来看,古代妇女化妆,往往是脂粉并用,单以胭脂妆面的比较少见,具体做法可分为三种:

 1、在化妆之前先将胭脂与铅粉调和,使之变成檀红——即粉红色,然后直接抹于面颊,因其在敷面以前已经被调和成一种颜色,所以色彩比较统一,整个面部的敷色比较均匀,能给人以庄重、文静之感,所以多用于成年妇女;  

 2、先抹白粉,再涂胭脂,胭脂的位置往往集中在两腮,所以双颊多呈红色,而额头、鼻子以及下颌则露出白粉的本色来,中国古代传统画人技法中有“三白”之说,就是根据这种化妆 *** 而来(实物可见唐寅的绘画,里面大多数女性都是这样化妆的),从图象来看,这种妆式常用以青年,历史书中的“桃花妆”一词,即指这种妆式;          

 3、先在面部上涂抹一层胭脂,然后用白粉轻轻罩之。由于用色的程度不一,名称也不同,浓艳者称“酒晕妆”,稍浅一些称“飞霞妆”。香料龙涎香 峭岩高耸,波涛层叠的奇绝辽阔的海域景观,点明龙涎香产地及特征, “鲛人从骊龙洞窟采集铅水一样的银色龙涎,将龙涎香和蔷薇花露研为粉尘,化作心字篆香。龙涎香制成各种精巧形状, 本品为不透明蜡样团块,大小不等,外表为灰黑色,粗糙,覆有颗粒状物。质轻而脆。断面外表层为黑灰色,内层为黑、灰白与灰**相间。嚼之如蜡,有粘牙感。气微腥。以灰黑色、质轻、燃之有香气者为佳。蒸馏法制香水  “广南真法”, 确实是采用了以蒸馏法制香水的基本工艺。实际上,这里是自制了一个简易的蒸馏器:把各种鲜花装在甑中,将甑放置在蒸锅上,上面用一只盆倒扣过来,把甑盖严,就使得甑筒内形成了一个封闭性的空间;甑底是布满孔眼的,大火猛蒸之下,锅中热水产生的蒸汽会通过甑底的孔眼上升到甑筒中;此时,倒扣在甑上的盆,就起到了蒸馏器设备中的冷却器之穹隆顶的作用,从甑下冲上来的蒸汽,会带着百花遇热分解出来的香精,一直升到倒覆的盆底上,并在盆底面上凝结成水,然后,再沿着倒扣盆的穹面四下滴流;悬挂在盆周围的一圈竹筒,则相当于蒸馏器中的引流管、贮存器,把沿盆底流下的带香凝露承接住,收集起来中国古代化妆品的代表:胭脂、鸭蛋粉、头油、香囊。此四件物品是中国古代化妆品的代表,历史悠久,《唐书》中记载:腊日献口口脂、面脂、头膏及衣香囊,赐北门学士。

可以用作饲养黄鳝的原料种类繁多,其营养素组成和营养价值各异。根据饲料的国际分类原则,按饲料特征,饲料原料可分成八大类:粗饲料、青绿饲料、青贮饲料、蛋白质饲料、能量饲料、矿物质饲料、维生素饲料、添加剂。

1.蛋白质饲料

蛋白质饲料是指干物质中蛋白质的含量在20%以上,粗纤维的含量在1 8%以下的饲料。蛋白质饲料包括动物性蛋白质饲料和植物性蛋白质饲料两大类。

(1)动物性蛋白质饲料

来源于动物的饲料,如鱼粉、肉粉、血粉、蚯蚓粉及活的小鱼、小虾、昆虫、蚯蚓、蝇蛆和黄粉虫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粗蛋白含量高,必需氨基酸齐全、平衡,生物学价值高,同时含粗纤维少、钙磷含量较高且钙磷比例适当,因而利用率高。此外,还含有较多的维生素B族,尤其是维生素B12。

①鱼粉。为最常用的动物蛋白质饲料。一般的鱼粉含粗蛋白55%-60%,含有丰富的赖氨酸、蛋氨酸和色氨酸,另外还含有较多的钙、磷和碘。用人工配合饵料时,鱼粉与谷类饲料配合使用可以起到氨基酸的互补作用。鱼粉在加工和贮藏期间易受光、水、温、氧、外界微生物的影响发生一系列的水解和氧化过程,使产品变质酸败生成有害有毒物质,一次判定鱼粉的质量除了营养指标外还要考虑鱼粉的新鲜度指标。

②肉骨粉。肉骨粉多为检疫不合格屠宰牲畜、禽、兽经高压高温消毒、烘干后细磨而成的粉。因其骨骼含量的多少不同,肉骨粉蛋白质的含量也不一样,现有含量为45%、50%、55%等多种规格。钙含量有10%、9%、7%3种规格;磷含量有59%、47%、38%3种规格。很明显,钙含量高时,磷含量则低。肉骨粉的营养选择之一。

③血粉。它是屠宰副产品,更大特点是蛋白质含量特别高,可达80%-90%,其不足之处有两点:其一,由于加工干燥时热量较高,因此,使得其中绝大部分赖氨酸的5氨基消失,降低了赖氨酸的利用率;其二,血粉的适口性较差,对于一般恒温动物而言,用量常常被限制在5%以内,但作为主要以嗅觉来觅取食物的黄鳝,其饲料的配入量可增至10%左右。在饲料配方中,高蛋白血粉是补充配方中蛋白质差额余量的更佳原料。

④蚕蛹粉。蚕蛹粉是丝绸厂副产品,蛋白质含量达65%,蛋氨酸、赖氨酸含量也较高,是一种上等动物蛋白饲料。现在丝绸业发展较快,养蚕业的发展,无疑给养殖业增加了高蛋白来源。现在龚不少养殖者大胆发展以桑养蚕、以蛹养鱼的低投入高效益模式。使用蚕蛹养鳝,对蚕蛹必须先进行脱脂处理,再烘干磨细,同时还必须注意防霉变质。

⑤蚯蚓粉。蚯蚓粉是蚯蚓经灭菌、烘干后磨成,是黄鳝饲料配方中更佳品。蚯蚓粉除了本身质量好、易养价廉之外,还是更好的黄鳝诱食剂,故多用于对黄鳝的人工饲料的诱食。除上述的动物蛋白原料之外,还有蝇蛆粉、鲜螺粉、羽毛粉等,均可因地制宜地试用。

(2)植物性蛋白质饲料

植物性蛋白质饲料,粗蛋白含量高,一般在30%以上。饼粕是油脂工业制油后的副产品。凡油脂原料,如大豆、花生等经脱壳、粉碎蒸热、压榨脱油后所得到的副产品为饼;经脱壳、加热压扁成薄片,用溶剂己烷浸出油后所余下的副产品为粕。饼的含油量5%—6%,粕的含油量1%以下,饼的蛋白质含量低于粕,但都属于高蛋白质原料,只是饼经过高温处理后,其蛋白质的利用率相对降低。饼、粕都是黄鳝的上等饲料。

①豆饼、豆粕。大豆豆饼、豆粕的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含量是所有饼、粕中更高的,对弥补大多数饲料中赖氨酸不足起到了极好的平衡作用。豆饼含蛋白质40%-46%(平均 42%),含赖氨酸26%~ 27%,蛋氨酸 06%;豆粕含蛋白质44%-50%,赖氨酸28%-29%,蛋氨酸 065%。显然用豆饼、豆粕调节饲料中赖氨酸的含量是最简便不过的了,但由于豆粕生产过程中的加热温度不如豆饼高,大豆中所含红细胞凝集素、胰蛋白酶抑制素和皂角素三种有害物质大量残留于豆粕之中,故使用时需要蒸气加热处理后才安全。这也是为什么生大豆制品不能作饲料的原因所在。在黄鳝饲料中,豆饼、豆粕主要是作为蛋白质补充、赖氨酸的平衡作用和脂肪的补充取用的。

②花生饼。花生饼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补充源,蛋白质高达45%左右,且纤维素低,不含毒素,含赖氨酸 155%,蛋氨酸04%。但如果花生收获时处理不好,易霉变后产生黄曲霉毒素。该毒素对禽、畜、鱼乃至对人都极有害,故应引起注意。

③芝麻饼。芝麻饼也是一种高蛋白的饲料来源,含蛋白质高达40%左右,赖氨酸 137%,蛋氨酸 145%,是所有饼类中含蛋氨酸更高的一种。如果与豆饼、花生饼一同配用,将给氨基酸的平衡起到很好的作用。另外,还有棉籽饼、菜籽饼、葵花籽饼,这类饼均因蛋白质含量较低或有一定毒性物质,不宜采用。

2.能量饲料

能量饲料是指含能量高(消化能大于1045 兆焦/千克)、粗纤维含量低于18%易于消化的饲料。常用的能量饲料有谷物类(玉米、大麦、小麦、燕麦、稻谷等)以及饲用油脂。谷物类饲料具有高能量、低蛋白质、低氨基酸、低维生素、低矿物质等特点,每千克含代谢能1255 兆焦以上,蛋白质含量在10%左右,作为变温动物对代谢能的需要是足够的,但蛋白质远远不够,黄鳝饲料中只是在作为黏合剂时,才被采用。氧化、酸败油脂对水产动物危害很大,易引起贫血、瘦弱等疾病,在使用高不饱和脂肪酸时应随脂肪用量添加维生素E,以减少氧化油的危害。严格地讲,马铃薯不是谷物,但现代科学研究发现,马铃薯具有175%-243%易消化的营养素。用这种营养素配人黄鳝饲料或是直接用于饲喂黄鳝仔鳝具有极好的饲料效益,且加工简单、贮存期长。

3.添加剂

饲料添加剂是向饲料中添加的少量或微量的物质,目的在于补足某种营养物质,满足黄鳝的营养需要,促进黄鳝的生长发育,同时提高饲料利用率,提高黄鳝的抗病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饲料添加剂的种类很多,除常用的营养性添加剂外(如矿物质、维生素和氨基酸添加剂),还有防病治病的抗病保健性添加剂、黏合剂(主要用于颗粒或条状饲料的黏合和诱食剂的黏合,有a-淀粉、谷朊粉、明胶、魔芋粉、琼脂、藻胶、羧甲基纤维素、木质素磺酸盐等)、诱食剂(主要有蚯蚓粉、蚯蚓浆、蚯蚓酶、螺蚌粉等,也有用臭蛋浆作诱食剂的)。同时,为了保证配合饲料的质量,还有抗氧化剂(维生素E、丁羟基甲苯、丁羟基苯甲醚)、防霉剂等。在饲料添加剂的使用中,要严格掌握添加剂品种的作用和用量,因某些品种之间有拮抗作用,使用不当就会降低饲料转换率,甚至发生中毒。此外,滥用抗生素类添加剂还会增加抗生素的残留,而有害于人体健康,降低其经济效益,还会污染环境。所以,饲料添加剂的选用要遵循安全无公害、经济和科学的原则。

河蚌的食用处理 ***

1、清水养。

河蚌买回家以后,不要急于烹调,而是要放在清水里,并在水里放点盐,这样养大约两至三天,待其吐尽沙泥后再烹制,鲜味尤为突出。

2、剖开取肉。

把养好的河蚌取出,用清水漂洗干净。先用刀子沿着蚌壳边缘切出一条缝隙,再将刀子沿着缝隙 *** 去撬开。蚌壳打开后,将蚌肉和蚌壳分离,挖出放入盆中。

如果你不喜欢用刀的话,还有一种很省事的 *** 。就是把河蚌倒在锅里,加水煮沸,这样河蚌的肉和壳就会自动分离了。

3、剔肉。

首先要摘除灰**的鳃和背后的泥肠。去腮是自然,没有什么要说的。那一大块青**的东西是完全可以吃下去的,不必去除。

肠子里的青色污浊应该全部去掉,很多人用挤的 *** ,其实这样是弄不干净的。因为只能挤出靠近小孔的一些污浊,而整个河蚌里边肠子里的污浊却是挤不掉的。

3、清洗蚌肉。

把剔好的蚌肉用食盐揉搓几下,将粘液洗净,再次漂进水中,用指头刮去腐质,然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

河蚌的吃法(做法)大全

1、爆炒河蚌

材料:蚌肉、干红辣椒数只、姜、青蒜杆子、紫苏叶、料酒、盐、淀粉水、酱油、蚝油

做法:

11、改刀将蚌肉斜切成大片,加入拍碎的姜、少许盐、料酒腌制10分钟。

12、青蒜杆子切成颗粒,将淀粉水和蚝油调成芡汁。

13、坐锅烧油小火下干红椒炸出香味盛出,余油下蚌肉快速爆炒,倒入青蒜和炸好的干红椒翻炒,喷少许酱油上色,淋入芡汁充分拌匀撒紫苏叶即可。

2、河蚌滚豆腐

材料:河蚌数个,豆腐一盒,调味料若干

做法

21、先将蚌剖开,去鳃取肉,以盐搓之,去掉粘滑河腥之液,剖片,以温水漂清。

22、将盐卤豆腐切厚片以清水养之。

23、备火腿丝、姜丝、小葱丝(段)。

24、豆腐入锅加水,配以火腿丝、姜丝共煮,加料酒去腥。

25、锅开5分钟入河蚌片,加盐调味,滚3分钟撒上小葱段即可。此菜汤色浓白似乳,味道鲜美无比,是农家看家之菜,不可不尝。

端午节习俗:

1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2挂艾叶菖蒲: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3赛龙舟:当时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湾开始有龙舟竞渡。

4吃粽子: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为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

5吃五毒饼

端午节临近夏至,天气越来越炎热,细菌滋生,人容易中暑生病,古人于是食用五毒饼消病强身。五毒指蝎子、蛤蟆、壁虎、蜈蚣、蛇,古人将它们的形象盖在饼上,馅儿也是五馅: 樱桃、荸荠、桑葚、黄杏和江米藕。据说,吃了五毒饼可以增强抵抗力,灭虫免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