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尾巴的怪鱼是什么?

畜牧养殖026

红尾巴的怪鱼是什么?,第1张

红尾巴的怪鱼是什么?
导读:红尾巴的怪鱼红尾副鳅:红尾副鳅在民间多叫它红尾巴鱼、红泥鳅,或者是钢鳅、红沙鳅等,它的分布不如泥鳅广泛,并且这种鱼并不是像泥鳅是在泥田、鱼塘里面,而是在一些江河里面,喜欢在被流水冲刷的石头洞穴、缝隙里面生活。红尾副鳅长得和泥鳅差不多,是一种

红尾巴的怪鱼红尾副鳅:红尾副鳅在民间多叫它红尾巴鱼、红泥鳅,或者是钢鳅、红沙鳅等,它的分布不如泥鳅广泛,并且这种鱼并不是像泥鳅是在泥田、鱼塘里面,而是在一些江河里面,喜欢在被流水冲刷的石头洞穴、缝隙里面生活。

红尾副鳅长得和泥鳅差不多,是一种小型的鱼类,它的体长一般是10-18CM,但是和泥鳅相比,更大的特点在于尾部,有着一条红色的尾巴。如果论颜值的话,红尾副鳅肯定要比泥鳅的颜值高。这种鱼对水质的要求也较高,常常以下颌发达的角质边缘在岩石上刮取食物。说起红尾副鳅,很多西南地区的朋友们,对其印象都是非常深刻的,因为以前没少钓这种鱼。

这种鱼和刀鳅鱼一样,是一种非常贪吃的鱼类,一个缝衣针做的鱼钩,然后在上面穿上红色的蚯蚓,就能轻松的钓上它们。一连能钓上来十几条,运气好一天捕捞十几斤也并不是问题。在20年前这种鱼实在是太多了,大家完全不用担心一次捕捞太多,后面就没有了。只要下雨以后,遇到河流里面涨水了,又会出现很多,可以说是怎么钓都是钓不完的一种小型鱼。

可是,即便是繁殖能力如此强的鱼类,现在很多地方也见不到了,只有极少数地方偶尔还能见到部分。这是多个方面的原因所致,之一个是红尾副鳅本身对生长环境很挑剔,它们喜欢集体活动,喜欢生长在水质清澈、没有污染,并且有砂石多的河流底层。可是现在好些地方因为城市化建设的推进,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等,导致生长的环境受到了破坏了!

可以一起饲养。

红尾皇冠鱼属底层鱼类,有较强的地域习性。平时习惯在小桥、假山等处聚集嬉戏。同种雄性之间会有争斗的现象,但和别的种族争斗现象很少,异种混养时可以配养大型鱼。混养时游在它鱼中间,与它鱼能和平相处,性格相对也温和。

鹦鹉鱼是很具备攻击性的,喜欢追逐驱赶别类的鱼儿,饥饿的时候会吃小鱼小虾,鹦鹉和地图 战船 蓝鲨 等鱼混养为更好,但不能与体积小的鱼儿混养。

地图鱼性情也很温和,行动迟缓,习性并不凶猛,只是食量惊人,非常贪吃,千万不可将它们和体形较小的其他鱼类一起混合饲养,以免成为它们的点心!

所以它们在一起饲养是个不错的搭配,但要注意饲养 *** 。

扩展资料

饲养 ***

首先水族箱至少需要90厘米×40厘米×40厘米的体积。饲养过程中更好使水温保持在2 8~30℃范围内,每次换水前后水温差不宜超过0.5℃。

每天应该尽可能换1/5的新水。如果水质弱酸性而清爽,就不要经常换水由于遗传基因的因素,鹦鹉鱼先天性嘴唇不能闭合,呼吸系统是不够完备的,吞吐水流的控制能力较差,所以鹦鹉需要水族箱中的溶解氧要高很多。

因此,饲养鹦鹉鱼的水体必须要有充足的氧气。水族缸更好配备生化过滤棉、水泵、增氧曝气设备。具体指标是PH值6.5左右、溶氧8毫克/升。

不要铺设底砂,因为底砂会大量沉积地图鱼的粪便,导致水质恶化,而硝化细菌一般生存在玻璃环里面,而且底砂水流量很小,硝化细菌很难把鱼粪清理干净,所以一般它们三个混合裸缸比较合适。

可以再底部放一点岩石,给皇冠鱼独处。

1.池塘养殖: 池塘养鳅,一般选用水泥池或三合土池,池深70-100厘米,水深50-60厘米,池底铺15--20厘米

厚的肥泥,池的面积可大可小,以2-3亩为好。池塘应排灌方便,进出水口均用铁丝网防逃。放养前应进行清塘消毒,其

*** 和用量与鱼苗池相同。如无生石灰,也可用漂白粉消毒,每亩用量4—5千克。有条件的话,可在池中央和排水口附近

设置集鱼坑,便于日后捕捞。泥鳅苗入池前,也应施肥以促使水中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待施肥后2-5天,鳅种即可下塘.每亩放养30-50公斤,有丰富水源条件的可增加放养量。 要根据池塘水质情况,经常投施一些有机和无机肥料,以培肥水质。另外,每日还要投喂一定数量的人工饵料。投喂的饵料种类有鱼粉、猪血粉、蚕蛹粉、米糠、麦麸、菜饼等。投喂量可根据不同季节而不同。5-6月为鳅体重的4%一5%;7—8月为8%一10%;9—10月为5%一6%。池塘内要搭设饵料台,饵料要投到食台上,每池可根据大小设3—4个饵料台。投饵前应检查吃食情况,如发现未吃完,应减少其投量。一般以投饵后2—4小时吃完为度,还要每隔3-5天清洗一次饵料台,以防疾病发生。池塘要经常注入新水,以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池水宜保持中性或弱酸性(pH值为6.5-7.2),并每隔一定时间(15-30天)用1- 2ppm的漂白粉消毒一下,以达到灭菌防病目的。

2.池塘混养 即和其它鱼类混养。如和鲢鱼、鳙鱼、鲤鱼、草鱼、鳊鱼等混养。这种养殖方式其选塘、清塘,消毒、放养等和池塘养殖相同。混养的优点是:不需专门给泥鳅投

喂较多饵料,只需给其它鱼类投饵。而鱼类吃不完的饵料和排出的粪便即为泥鳅的食物来源。故这种养殖方式效益高,水面利用价值大,值得大力推广。

3.稻田养殖 我国南方稻区广阔,利用稻田养鳅,既节约水面,又能获得粮食,经济效益显著,是高效农业良好的种养模式。

(1)稻田选择。养殖泥鳅的稻田以弱酸性、少泥沙,保水性好,降雨时不溢水的稻田为佳。稻田四周要高筑田埂.进排水口要设二道网,以防泥鳅逃逸。同时在田中或四角挖些

集鱼坑,便于日后捕捞。(23放养与管理。于早稻或中稻插秧活蔸后放入苗种。一般每亩放养4—5万尾。放鳅前,也要追施有机肥料,以培养水中浮游动植物。为了获得泥鳅高产,应每口或隔日投喂一定的人工饵料。其饵料种类可以农副产品为主,搭配少量鱼粉、蚕蛹粉即可。后期可在集鱼坑多投喂一些饵料,利于集中捕捞。在饲养期间,要经常检查防逃设施,以防逃跑。

养鳅稻田要尽量少施农药或不施。即使万一需要使用,也应分批下药,且喷头朝上,不要把药液喷到水面。另外,也不要使用除草剂。双季晚稻栽种时,更好采用免耕法,可避

免机械损伤泥鳅。

4.坑塘养殖 这种养殖方式是利用房前屋后的小型肥水坑塘养鳅。坑塘面积可大可小.十几平方米到四五十平方米均可。一般常规鱼类在这种坑塘中会因有机质过多、溶氧不足而导致缺氧死亡。泥鳅因具有特殊的呼吸器官而在这种坑塘中生长良好。坑塘养鳅,每千方米可放养120尾左右,其管理 *** 亦与池塘养殖相同.一般只需投点猪、鸡粪一类的

有机肥料和农家的残存剩品,如米糠、菜饼等,即可获得较高产量。

鲤科       Cyprinidae          高体鲃属         Barbonymus     热带鱼类

下图为     红尾高体鲃     Barbonymus altus (高背无须魮 Puntius altus),俗称 红鳍银鲫

原分布于湄公河与湄南河流域,属杂食性鱼类。

同属鱼类  :

下图为   施氏高体鲃      Barbonymus schwanenfeldii(施氏魮) ,俗称 双线察、双线鲫、银凤、红鳍鲫、泰国鲫

未成年的鱼,背部有灰褐色向下至腹侧逐渐变成闪亮的银色,鳞片错落有致,三角形的背鳍上有一面凹陷。成鱼的背鳍为黑色,背鳍基部为红色,腹鳍和臀鳍为鲜艳的橘红色。色彩较为单调的尾鳍,上下缘为黑色。体长可达35厘米。

红尾玻璃(Red-tailed Glassfish),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热带淡水鱼类,虽然外观漂亮,但确实有一定的养殖难度。

首先,红尾玻璃对于水质要求较高。它们生活在河流或湖泊的清澈水域,因此对水质的要求比较严格。水质不合适,如过高的氨和硝化物含量,过低的氧气含量等,都会对红尾玻璃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其次,红尾玻璃对水温的要求较高。它们生活在热带水域,所以对水温的要求较高,通常在24°C至28°C之间。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对其产生不利影响,如消化系统紊乱、免疫力下降等。

此外,红尾玻璃是群居鱼类,对生活环境和同类鱼的数量有着一定的要求。如果缺乏适宜的水族箱和社交环境,红尾玻璃可能会感到压力过大,导致行为异常和健康问题。

最后,红尾玻璃在饮食上也有一定的挑剔性。它们主要以昆虫、小鱼和软体动物为食,需要提供丰富多样的食物,以保证其营养需求的满足。

由于上述原因,红尾玻璃对养殖环境的要求相对较高,需要养殖者提供适宜的水质、水温、饲养环境和饮食等条件。如果这些条件不能得到满足,红尾玻璃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如生病、死亡等。

因此,红尾玻璃之所以被认为难养,主要是因为对于水质、水温、饲养环境和饮食等方面有较高的要求。如果没有提供合适的生活条件,很难保证其健康和生存。

选用水泥池或三合土池。根据查询红尾副鳅养殖技术和 *** 显示,红尾副鳅养殖技术和 *** 是选用水泥池或三合土池,厚的肥泥,池的面积可大可小,以2-3亩为好。池塘应排灌方便,进出水口均用铁丝网防逃。放养前应进行清塘消毒,其 *** 和用量与鱼苗池相同。如无生石灰,也可用漂白粉消毒,每亩用量4—5千克。 设置集鱼坑,便于日后捕捞。泥鳅苗入池前,也应施肥以促使水中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待施肥后2-5天,鳅种即可下塘,每亩放养公斤,有丰富水源条件的可增加放养量。要根据池塘水质情况,经常投施一些有机和无机肥料,以培肥水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