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缸鲤鱼尾巴都有红血丝是不是养的太多了

畜牧养殖0239

一缸鲤鱼尾巴都有红血丝是不是养的太多了,第1张

一缸鲤鱼尾巴都有红血丝是不是养的太多了
导读:  1.病毒、细菌(一般认为由单胞杆菌)和寄生虫侵害鱼体致使鱼体周身或局部受损。  2.水质关系 不管用自来水养鱼,还是湖水或井水养鱼,需经过静置或曝晒2—3天后,才可使用。如果不经过处理直接使用,轻则使鳍鳞充血,重则会使金鱼致死。  3、

  1.病毒、细菌(一般认为由单胞杆菌)和寄生虫侵害鱼体致使鱼体周身或局部受损。

  2.水质关系 不管用自来水养鱼,还是湖水或井水养鱼,需经过静置或曝晒2—3天后,才可使用。如果不经过处理直接使用,轻则使鳍鳞充血,重则会使金鱼致死。

  3、细菌性疾病:皮肤发炎充血病:患病的多为个体大的当年鱼和一龄以上的锦鲤,春末到初秋是流行季节,可引起鱼类大量死亡。水温20~30度时最易流行,20度以下时,仍会出现少数病鱼,并不断死亡,这个温度范围也是鱼类生长的旺季,因此危害很大。当温度降至10度左右时此鱼病不再发生,可利用这个规律对病鱼进行温控治疗。

  症状:皮肤发炎充血,以眼眶四周、鳃盖、腹部、尾柄等处较常见,有时鳍条基部也有充血现象,严重时鳍条破裂。病鱼鳞片通常完整,没有脱落。病鱼浮在水表或沉在水底,游动缓慢,反应迟钝,食欲较差。

鱼缸里的鱼身上有一层白色雾状可能与水霉病或白点病有关。

水霉病,也叫白毛病。水霉病通常感染体表受伤组织及死卵,形成灰白色如棉絮状的覆盖物,又称覆棉病或水棉病。多见于秋冬季和早春。主要是由于饲养水中含有水霉病致病原,当温度低于25摄氏度时,水霉病菌进入活跃期,鱼体有伤口或者分泌物增多,为水霉病提供繁殖温床,加速鱼体衰弱,形成致病的恶性循环,最终会引发观赏鱼死亡。鱼缸长时间没有进行光照或者是梅雨季节,就容易的这种病,一旦得了水霉病的鱼要放到干净水体中单独饲养。水霉菌广存于世界各地的淡水或半咸水水域及潮湿土壤中,於死亡的有机物上腐生,为一种常在的霉菌,主要有水霉目、霜霉目及水节霉目等,又以水霉菌最为常见,於10~15℃时最适合生长,25℃以上时各中的游孢子繁殖力减弱。针对水霉病的解决办法老三样:升温至28度以上保持恒温一周,换水增氧,适当滴一点水霉净。水霉病也可以用水体千分之三的盐和万分之四的小苏打给它治疗,然后直至金鱼痊愈。水霉病通常是由水质太差引起的,饲养金鱼时注意勤换水,同时适当让它晒太阳,能够有效预防这种疾病。

金鱼身上有白色雾状也可能与白点病有关,白点病是一种由小瓜虫引起的寄生虫病,在草缸饲养的情况下,可以加黄粉给鱼治疗。如果不是草缸,可以将水温升到30度,然后加少许盐,并24小时加氧气。

    鳃霉病是由鳃霉菌寄生在鱼鳃上引起的鱼病。国内发现的鳃霉有两种类型。寄生在草鱼鳃上的鳃霉,菌丝体比较粗直而少弯曲,通常是单枝延长生长,分枝很少,不进入血管和软骨,仅生长在鳃小片的组织。另一种寄生于青、鳙、鲮鱼鳃上,它的菌丝常弯曲成网状,较细而壁厚,分枝特别多,分枝沿着鳃丝血管或穿入软骨生长,纵横交错,充满鳃丝和鳃小片。

一 症状

    初期表现为不吃食,成群结队的在食台周围打转,中期,发病鱼就表现为离群独游,白天浮在水面上,似缺氧症状,病鱼眼球外凸,鱼体发黑,有的鳍条发白,同时伴随着肝胆和肠炎等并发症出现,腹腔内有许多的腹水,肠道内出血并伴有**液体出现。

二  诊断

    病鱼游动缓慢,鳃丝肿胀,鳃上粘液明显增多,有的出血、淤血、缺血和坏死的斑点,呈现花斑鳃外观;病重时鱼高度贫血,整个鳃呈青灰色。由于鳃的损伤,病原体通过菌丝体产生大量孢子散布在水中,孢子与鱼体接触,即附在鳃上发育成菌丝,菌丝向鳃组织里不断生长,一再分枝,沿着鳃丝血管分枝或穿入软骨、破坏组织,堵塞微血管、鳃瓣失去正常的鲜红色而呈粉红色或苍白色。有时有点状充血或出血现象。随着病情的发展,病鱼不摄食,呼吸机能受阻碍,病鱼由于缺氧窒息而死亡。

三 应对

1 在治疗的真菌的过程中,可以选择抑制真菌的产品有硫醚沙星,水杨酸,聚维酮碘等,在治疗鳃霉病的同时,更好是同时使用中草药和黄芪多糖等免疫增强剂内服,修复机体的体质及抵抗力,更有利于鳃霉的治愈。

2 发现此病迅速加新水,或鱼移到水质清瘦水池(另外箱网,或转移网箱),病可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