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山甲,除了人类,没有天敌了吗?

植物种植010

穿山甲,除了人类,没有天敌了吗?,第1张

穿山甲,除了人类,没有天敌了吗?
导读:世界上一共有8种穿山甲,4种在亚洲,4种在非洲。全部8种穿山甲都濒临灭绝。60年前,南方常见的穿山甲,到现在已经了无踪迹。我国数量最多的中华穿山甲,60年代有90万只,现在数量下降了97%以上。一只胆小无害,防御完备,没有天敌的动物,被吃喝

世界上一共有8种穿山甲,4种在亚洲,4种在非洲。全部8种穿山甲都濒临灭绝。

60年前,南方常见的穿山甲,到现在已经了无踪迹。我国数量最多的中华穿山甲,60年代有90万只,现在数量下降了97%以上。一只胆小无害,防御完备,没有天敌的动物,被吃喝不愁的人类猎奇猎到濒危。

穿山甲能穿山吗?

穿山甲,名如其物,一种身披铠甲掘土挖洞的古老动物,在地球上已经生活了4000万年。

挖洞是穿山甲的更大本事,吃住都靠挖洞。穿山甲能打穿的山是泥土山丘,它挖 *** 石头山脉。走路慢吞吞的穿山甲,挖洞速度不亚于机器。两只强壮的前爪,半小时就能抛开碎石泥土,挖出一个1米深的土洞

昼伏夜出的穿山甲,在夜幕来临时出洞觅食,它的主要食物是蚂蚁和白蚁。视力很差,听力和嗅觉却很好的穿山甲,依靠鼻子来找寻蚂蚁的踪迹。找到蚂蚁窝后,挖一个浅洞,探进身子。穿山甲的耳朵和鼻孔里都有隔膜,当钻入蚂蚁窝时,它能关闭耳朵鼻孔防备蚂蚁入侵,只伸出长舌头去舔食蚂蚁。

身披鳞片,长了一根长舌的穿山甲,看上去很像蜥蜴,但它不是变温的爬行动物,而是恒温的哺乳动物。鳞片和长舌,正是穿山甲区别于其他哺乳动物的两大特点。鳞片另写一篇文章介绍,我们先来看它的舌头结构。

上图是穿山甲的舌头示意图,说明一下,图中你看到有前后2根舌头,分别是指舌头的两种状态:一种是使用时,另一种是放松收拢时。

你的舌根连接处在喉咙口,而穿山甲的舌根不仅长到了肚子里,还能在胃里盘起来打个圈。它的长舌头分两部分,伸出体外的和存在体内的。

穿山甲尖尖细细的小嘴巴里,没有牙齿也装不下超长的舌头。它的喉咙处有一个喉袋,一截舌头会折叠放在喉袋里。当它舔食蚂蚁时,折叠的舌头弹出嘴巴,比松弛时能长出一倍。

跟你的舌头一样,穿山甲的舌头上也有块活动的骨头。你的活动舌骨位置在颈部,而穿山甲的舌骨位置在胸骨的最下面。附着在舌骨上的骨骼肌控制着舌头的伸展。

跟强健舌头配套的是发达的唾液腺,穿山甲细长的舌头上,裹满了黏糊糊的唾液,能够粘住蚂蚁,吞到肚子里。因为没有牙齿,就跟小鸡小鸟儿一样,穿山甲吃蚂蚁时还会舔舐一点儿砂石帮助消化。

一只中华穿山甲,一顿能吃500只白蚁,一年能吃上千万只白蚁和蚂蚁。虽然食量很大,但穿山甲吃食很有节制。它在挖洞吃蚂蚁时,只吃一部分就走了,不会一口气把蚂蚁窝都掏空。以蚂蚁和白蚁为食的穿山甲,根据食物数量的变化调整自己的食谱。冬天蚂蚁少白蚁多,穿山甲会多吃点白蚁少吃蚂蚁。也就是说,中华穿山甲维持了蚂蚁和白蚁的动态平衡。

除了挖洞吃蚂蚁外,穿山甲还要挖洞睡觉,居住型洞穴比吃蚂蚁时挖的洞要深很多。找个隐蔽的地方,把洞挖得深一点儿,可以睡个安稳觉。喜爱潮热环境的穿山甲,居家洞穴里的湿度很高,温度保持在18~27度之间。

胆小羞怯的穿山甲是只喜欢搬家的独居动物,过上10天就会离开旧家,换个地方再挖个洞当新家。留下来的旧洞,又隐蔽又安全,很受其他动物的欢迎。当它搬家后,食蛇龟和鼬獾都会来接手二手房,当作自己的家。物尽其用,穿山甲的劳动没有被浪费。

穿山甲全都住在土洞里吗?

虽然叫穿山甲,但并不是所有的穿山甲都挖土洞做窝。8种穿山甲中的4种,马来穿山甲、菲律宾穿山甲、长尾穿山甲和树穿山甲住在树上。

住在树上的穿山甲

住在树上的穿山甲蜷缩在树杈上,或者找个树洞睡觉,很少下地活动。比起住在地下的穿山甲,它们最突出的特点是有根灵活的长尾巴。身长只有40厘米的树穿山甲,尾巴比身体还长,能有60厘米长。它的长尾巴跟猴子的尾巴一样灵活,能把身体挂在树枝上。长尾穿山甲有46、47节尾椎骨,它是哺乳动物中,尾椎骨最多的记录保持者。

住在树上的穿山甲,除了喜欢爬树外,还喜欢游泳。它们会把空气吞进胃里,增加浮力,游泳的速度不逊色于爬树的速度。

只用2条腿走路的南非穿山甲

南非穿山甲是8种穿山甲中,唯一一种只用后腿走路的穿山甲。蜷起前肢,伸展尾巴保持住平衡,只用后腿前进的步伐深得霸王龙的真传。

跟其他喜欢吃白蚁的穿山甲不同,南非穿山甲的主要食物是蚂蚁,只吃很少量的白蚁。它一天要花上5个小时游荡在灌木丛中找蚂蚁窝。虽然走路的速度很慢,但算下来,一天也能走上10公里的路途。有趣的是,虽然穿山甲是夜行动物,一般都是晚上出来觅食。但是南非穿山甲到了冬天的时候,会换成白天出来找蚂蚁吃。

穿山甲的弱点是什么?

除了会吃穿山甲的肉,撕下它的鳞片的人类外,穿山甲几乎没什么天敌。很少有动物能攻破穿山甲的甲级防御装备,它的一身铠甲,连雄狮的利爪和尖牙都能扛住。穿山甲没有天敌,却数量有限的原因有两点,一是挑食免疫力低,二是繁殖率低。

穿山甲一年只产一胎,一胎只生一个宝宝。宝宝刚生下来时是软软的一团肉,还没有硬质鳞片。如果独自养育宝宝的妈妈出洞觅食的话,食蟹獴会溜进洞里,吃掉肉宝宝。为了保护宝宝,妈妈会减少外出觅食的次数,以前晚上9点出门时间也会推迟到12点再出去。

2个月后,宝宝身上的鳞片角质化了,个头也长大了。这时候宝宝会爬在妈妈的尾巴上,跟着妈妈出洞去找蚂蚁吃。一直跟着妈妈长到半岁,宝宝才开始独立生活。

挑食胆小的穿山甲很难饲养,大多数穿山甲在动物园里活不过200天。圈养的穿山甲经常生病,还会因为食物不合适而出现胃溃疡,肠道出血。很多穿山甲直接就因为紧张,压力过大而死亡。

穿山甲的天敌是谁?

没法人工饲养,繁殖力低的穿山甲,一旦被人类觊觎,数量就急剧下降。鳞片做药,肉体煲汤,穿山甲全身是宝。猎奇的人类把亚洲的穿山甲捉完了,接着去非洲捕捉。

穿山甲的数量越来越少,身价也越来越高。物以稀为贵,穿山甲成为招待权贵的上好佳肴。在猎奇心严重的吃客眼里,穿山甲是种热门野味的选择。在普通人的眼里,穿山甲是只与自己无关,以前没见过以后也见不到的动物。

一直到今年2月份,穿山甲才从默默无闻的幕后走到台前,受到大众的关注。原因很无奈,是因为“华南农业大学公布最新研究发现:穿山甲是新型冠状病毒潜在中间宿主。”

携带新冠病毒,对穿山甲来说却不是一件坏事。觊觎它肉体的吃客退避三舍了,对它漠不关心的大众开始关注穿山甲。当大家开始关心穿山甲时,才发现我们对它了解得太少了。穿山甲在野外很难追踪,我们甚至连它们的寿命长短都不清楚。

一种在地球上平安生活了4000万年的古老动物,在即将被人类杀戮灭绝的时候,终于等到了命运的转机。

保护动物,其实是无奈之举。只有等到动物们不需要人类保护的那一天,它们才真正拥有了安全保证。希望穿山甲能等到那一天。

据了解,中华穿山甲曾广泛分布于我国大陆地区长江以南17个省区市。由于过度猎捕利用和栖息地破坏,其分布范围不断缩小,种群数量急剧下降,保护形势非常严峻。根据2003年发布的之一次全国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结果,华穿山甲分布范围已缩减至11个省份,数量降至约64万只。

为进一步加大对穿山甲的保护力度,我国将穿山甲属所有种由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提升至一级,这标志着当前在我国自然分布的中华穿山甲,以及据文献记载我国曾有分布的马来穿山甲和印度穿山甲将受到严格保护。

扩展资料:

穿山甲拯救措施:

1、加快穿山甲野外种群和栖息地调查监测,为开展全面系统研究、划定保护区域、开展专项保护行动奠定科学基础。

2、组织力量加强野外巡护,严防偷猎盗猎,不断改善和恢复其生存环境。

3、加强穿山甲人工繁育及野化放归研究,建设穿山甲保护研究中心和基因库。

4、进一步加大穿山甲保护宣传力度,严厉打击非法交易、走私、滥食穿山甲及其制品等违法行为,扭转穿山甲种群及栖息地状况持续恶化趋势,促进穿山甲种群不断恢复增长。

中国网-穿山甲提升至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穿山甲是古老的哺乳动物,在地球上生活了大约5000万年。

01,马来穿山甲,伸出长舌捕食,舌头长25厘米,利用爪子爬树,体重约9-28斤,雄性马来穿山甲通常比雌性大10-50%。尾巴呈扁平状,长约35-57厘米,明显比中华穿山甲的尾巴长,且有一处白色鳞片。

03,喜欢住在树洞里,昼伏夜出,用气味与同类交流

马来穿山甲栖息在热带雨林生境里,喜欢待在海拔1700米左右的原生林、次生林、低地森林,免疫力低,对温度的波动很敏感。在我国云南有分布,还分布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缅甸、越南、柬埔寨等国家。中华穿山甲喜欢住在地下洞穴里,而且常常更换洞穴居住,而马来穿山甲则喜欢住在树上,而且大部分时间都待在树上。

04食物包含20多种蚂蚁,一天能吃1斤蚂蚁,还会吞食沙子助消化

马来穿山甲的主要食物是蚂蚁和白蚁,看似食谱不丰富,但其中包含20多种蚂蚁,偶尔也吃其他柔软的昆虫和幼虫。出于生存的本能,马来穿山甲会根据自己的需要,捕食不同种类的蚂蚁,补充不同的营养成分。还是个小吃货。

一、科属区别

1、穿山甲:穿山甲为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真兽亚纲、鳞甲目、穿山甲科、穿山甲属地栖性哺乳动物。

2、犰狳:犰狳为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真兽亚纲、贫齿目、犰狳科九个属的哺乳动物。

二、栖息环境不同

1、犰狳:它们栖息在阿根廷南部到美国南部的草原和森林中。

2、穿山甲:中华穿山甲栖息于丘陵、山麓、平原的树林潮湿地带。生活于各种各样的栖息地,包括热带森林、针叶林、常绿阔叶林、竹林、草原和农田。

三、生活习性不同

1、犰狳:大多数品种的犰狳白天生活在洞里,晚上出来找食物,它们吃白蚁、蚂蚁、蛇、腐肉和植物。

2、穿山甲:喜炎热,能爬树。能在泥土中挖深2~4米、直径20~30厘米的洞。末端的巢直径约2米。以长舌舐食白蚁、蚁、蜜蜂或其他昆虫。猛兽、猛禽为天敌,偶尔遭家犬袭击。

——中华穿山甲

——犰狳

穿山甲是一种地栖性哺乳动物,属于穿山甲科穿山甲属,共有8个物种。这种动物体形狭长,全身覆盖着像鱼鳞一样的角质甲片,四肢粗短,尾巴扁平而长,背面略微隆起。穿山甲主要生活在亚热带的落叶森林中。它们白天常躲在洞中,夜间才会出来活动觅食。它们的舌头非常长,甚至超过了40厘米,直径仅有05厘米,舌头上还有黏液,主要用于捕食白蚁。

穿山甲在我国的分布较广,主要产地包括广西、广东、云南、贵州,也见于浙江、福建、湖南、安徽等地。其中,广西的穿山甲产品被认为是更优秀的。

值得注意的是,穿山甲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严禁捕杀。然而,由于一些错误观念和非法利益驱使,穿山甲仍然遭受严重的捕杀,其鳞片和爪子被用于非法贸易。为了保护这种古老的哺乳动物,我们需要共同努力,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行,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

穿山甲其主要食物为白蚁,此外也食蚁及其幼虫、蜜蜂、胡蜂和其它昆虫幼虫等,食量很大,一只成年穿山甲的胃,最多可以容纳500克白蚁。据科学家观察,在250亩林地中,只要有一只成年穿山甲,白蚁就不会对森林造成危害,可见穿山甲在保护森林、堤坝,维护生态平衡、人类健康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

穿山甲主要分布在非洲和亚洲各地,我国主要分布在湖南、江苏、浙江、安徽、江西、贵州、四川、云南、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以及台湾中低海拔之山麓至海拔1000米左右的山区中。

穿山甲平时独居于洞穴之中,只有繁殖期才成对生活。与洞穴生活相适应,穿山甲有爱清洁的习性,洞穴的结构也很有讲究,常常随着季节和食物的变化而不同,一般有两种主要形式,一种是夏天住的,叫做夏洞,另一种是冬天住的,叫做冬洞。

穿山甲多在山麓地带的草丛中或丘陵杂灌丛较潮湿的地方挖穴而居,昼伏夜出,遇敌时则蜷缩成球状,坚硬的硬壳令猛兽难以咬碎或下咽,穿山甲的外壳是由被称作角蛋白的有机骨骼结构组成,大约占穿山甲总体重的20%。

穿山甲是胎生动物,其 *** 交配时间以4-5月为主, *** 期雌雄同居,交配后便分开,分娩期为12月至翌年1月,妊娠期5-6个月左右,雄性穿山甲 *** 持续时间较长,雄性 *** 期一直 *** ,不呈现周期性;雌性 *** 期有2-5个 *** 周期, *** 周期12-25天,雌性受孕后不再 *** ,雄性 *** 期到处寻找雌性, *** 交配期雌雄同居,交配后分开,每年1胎,在人工饲养条件下,2年时间可产3胎。

穿山甲是一个古老的群体,在地球上至少存活了4000万年。目前,世界上有8种穿山甲,遍布东南亚、南亚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穿山甲擅长打洞、挖前肢、推后肢泥。当它遇到麻烦时,它会迅速逃离土壤,因此被称为“穿山甲”。中国主要生产中国穿山甲,分布在南方省份的热带地区。此外,穿山甲的分布地向南延伸到印支半岛、缅甸、尼泊尔等地。穿山甲生活在树林、灌木、草木等丘陵环境中,但很少出现在石山秃岭地区。它的洞穴大多建在山的一侧,住所随季节和食物而变化。

穿山甲喜欢生活在潮湿的丘陵地区,吃白蚁和蚂蚁 。吃蚂蚁时,它们的舌头可以伸到20厘米,用上面的粘液粘住蚂蚁。据了解,成年穿山甲每天最多可以消灭20万只白蚁 。

穿山甲的主要食物是白蚁。每当洞里的巢蚁被吃掉时,穿山甲就会用泥覆盖洞里的粪便,以吸引白蚁,然后在未来挖掘食物。穿山甲可以游过河流,游泳速度超过蛇,即使携带幼兽游泳,也不会受到急流的阻碍。它还可以爬斜树,经常跟随蚂蚁的痕迹,绕着树枝,有时在树枝上睡觉。但穿山甲不会从树上爬下来,只会摔倒在地上,然后蜷缩起来。穿山甲蜷缩在敌人或受惊时,头紧紧地裹在腹部前面,经常伸出前肢作为敌人;如果你在密集的地方遇到人,你经常很快逃跑。

穿山甲的生态价值主要体现在森林害虫白蚁的防治上。过去,人们认为白蚁危害各种树木、水利大坝和房屋建筑,而穿山甲的主食白蚁自然可以保护森林。事实上,这种观点是非常片面的。自然界中没有害虫和动物。所有的伤害和好处都是由人类根据自己的利益来判断的。符合人类利益的动物是动物,不符合人类利益的动物是害虫。但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的判断是站不住脚的。以白蚁为例。它们是人类的害虫,但对自然是不可或缺的。

穿山甲又名鲮鲤,隶属鳞甲目,鳞鲤科,是危害林木和堤坝的白蚁的主要天敌。

穿山甲身圆腹大,身长一般为40~50厘米,尾扁而粗,长为27~35厘米,体重3~6公斤。全身除脸和腹部以外,从头至尾披着17行约600多块犹如盔甲的角质鳞甲。四肢短粗,爪强健而锐利,用以打洞搔地寻觅蚁类。它们嘴尖,头小,与南美洲森林里产的食蚁兽、树獭、犹狳等贫齿目动物,以及非洲产的管齿目的豚鼠等,都有以蚁类为食的习性,并与此习性相适应,共同具有无齿或少齿、舌很细长的特点,故又把这三个目合称为贫齿类动物,但它们之间并没有亲缘关系,只是生态上的一种趋同现象。

穿山甲栖息于亚热带、热带丘陵山地有森林、灌丛、草莽等的各种生境,往往选择30~50度的山坡筑造其栖身的洞穴,很少在平地上发现,在陡峭的石山秃岭上更为罕见。穿山甲随季节和食物而变化迁居。冬春季节,多住在山坡下草丛中,夏秋两季,天气热,它多住在山坡上较为凉爽而不易为流水冲刷的地段。每年4~9月,天气炎热多雨,穿山甲不住深洞,栖息于距洞不远的浅窝。冬季则睡在洞的深处,留洞时间较长。气温在23℃~24℃以下时,营巢内总是垫草或屑枝叶,甚为怕冷。

穿山甲打洞时前爪挖泥,后爪往外摊泥,速度很快。白天多卷缩在洞内酣睡,入夜外出觅食活动,一夜能行走翻越数个山体,行程达5公里左右。冷天活动较少,多居住在洞内。穿山甲能泅渡大河,速度比蛇游得还快,据观察,一条20米宽的河流只需8分钟游到对岸。

穿山甲在白天几乎都在睡觉,睡觉的时候将头部和四肢缩到胸腹前,尾巴紧紧的裹在外面,这种球状的睡姿可以保护其没有鳞甲的胸腹,以防敌人偷袭。在遇到危险的时候,穿山甲也是这样缩成一团,使野兽无法下口,因为它的鳞甲非常硬,加上身体呈球形,想咬也无法用力。它的长而扁的尾巴两侧长满了锋利的鳞片,像一把两面开刃的利剑,成为它们自卫或进攻的武器。若同性的穿山甲相遇,常常会发生领域的争斗。在殴斗时,把尾巴插入对方肋部的鳞片内以刺伤对方的皮肤或使其鳞甲脱落,严重者使皮肤溃烂乃至死亡。山猫、狼等野兽对于穿山甲无可奈何。一些大型的猛兽如老虎、豹子等,可以把穿山甲弄翻,穿山甲可以用尾巴来惩罚对方。曾经有猎人在大穿山甲的尾巴上发现有一只已经死去的豹,脖子被穿山甲的尾甲刺穿卡住了,原来是豹在用爪子拨弄穿山甲的时候,一不小心被穿山甲抡起锋利的尾巴,狠狠的抽打在脖子上,鳞片切断了豹的颈动脉,卡在了脊椎上,豹子就此送了命。

穿山甲的听觉和视觉差,但是嗅觉灵敏。平时走路十分缓慢,头部经常左右晃动,嗅闻空气中蚁穴的气味。蚁巢一般在1~2米深的地下,从主巢到副巢有四通八达的通道,穿山甲凭借着敏锐的嗅觉可以判断出蚁穴的出口和入口所在。它一般先找到出口,挖开洞口,用吻鼻堵住,然后憋足了气,向洞内喷压气体。有人认为它们口内有感受气体压力的敏感的神经细胞组织,也有人认为其鼻黏膜能够嗅出白蚁溢出的蚁酸的浓度,总之,它们几秒钟以后就可以判断洞道的长短,若洞道长于4米以上的时候,就会放弃,若探明洞道比较短的时候,就沿蚁道挖掘,时速可达2~3米,用前爪抓碎白蚁的菌圃,然后用那富有黏液的40多厘米长的长舌快速伸缩,将白蚁吞食。白蚁是世界性的害虫,穿山甲是白蚁的天敌。据科学家观测,250余亩森林中,只要有一只成体的穿山甲,白蚁就不会对森林造成危害。穿山甲还有爬树的本领,爬树时用四肢钩住树干,再用尾巴抵住或卷住树于去寻找树上的蚂蚁,一只成年穿山甲一次能食蚂蚁500克。

夏季炎热,蚂蚁都爬到洞穴的外面活动,不容易集中捕食,这时,它们就将身上的鳞片张开,散发出一种特殊的气味,引诱蚂蚁钻人鳞甲间。等蚂蚁进入到一定数量的时候,再将鳞甲关闭。然后,穿山甲走到水中将鳞张开,释放出的白蚁全部浮在水面,它便伸出舌头扫食。穿山甲的口腔中虽然没有牙齿,但唾液腺十分发达,从口腔的颊部可以一直延伸到肩部的皮下,唾液腺大量分泌液体,将白蚁送人特殊的胃里。胃分两室,前胃壁薄,胃容物可达4/5,主要是贮存作用。后胃有在进食的时候吃进的小沙石等粗糙的颗粒物,胃壁褶皱而厚,有角质膜,收缩时研磨食物,代替了牙齿的作用。

穿山甲 *** 交配一般夏季为主,此期间,雄兽翻山越岭四处寻找配偶,常在穿越山脊处拉屎撒尿,并用趾爪抓地面。常循直径追寻雌兽。每年冬季繁殖一次,每胎只产一仔,成活率低。仔的体重约100克,闭眼,无鳞,色浅白。半月后体重250克左右,这时已睁眼睛。一月后鳞甲再次角质化,并变为黑褐色,体重增到500克。两月后,仔兽扒在母兽的背颈上随母外出觅食。半年后体重1500~2000克重,这时仔兽离开母体营巢独立生活。穿山甲母性强,有幼仔时外出不远离,外出后每天仍回原地。

穿山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