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液位变送器 大侦探 统治者 阵痛 临潭 羞耻 免费赠送

辣椒种植  无花果种植莲藕种植野菜种植太子参种植羊肚菌栽培猕猴桃种植香菇种植金针菇种植银耳栽培木耳种植

大棚蔬菜重茬怎么办?死棵,烂苗,产量低,如何解决?哪种重茬剂的抗重茬效果好?

发布时间:2023-12-17   来源:ssss   标签:土壤 生物 细胞 生物体 染色体 点击:5
内容提要:防控重茬-修复土壤,解决方案这几年,在全国各地咨询、调研时经常听到、看到这样几种抱怨:一是黄瓜、西红柿、茄子、辣椒等果菜,从结果到拔秧罢园病害不断,各种病症交叉、重叠发生,老百姓抱怨“天天打药都治不住”;二是经济效益越好的作物,肥料投入越大

大棚蔬菜重茬怎么办?死棵,烂苗,产量低,如何解决?哪种重茬剂的抗重茬效果好?,第1张

防控重茬-修复土壤,解决方案

这几年,在全国各地咨询、调研时经常听到、看到这样几种抱怨:一是黄瓜、西红柿、茄子、辣椒等果菜,从结果到拔秧罢园病害不断,各种病症交叉、重叠发生,老百姓抱怨“天天打药都治不住”;二是经济效益越好的作物,肥料投入越大,亩施化肥400-700公斤,鸡粪10-20方,甚至30方,第一年产量很高,第二年产量明显下降,以后越来越差,老百姓抱怨“肥料有问题,质量不如从前”;三是立枯病、根腐病、猝倒病三大病害,已成为多种作物苗期的主要病害,稍有气候方面的“风吹草动”(反常).就爆发流行,大量死棵烂根,老百姓抱怨“天气不正常,谁也没办法”;四是各种作物的枯萎病、黄萎病、根腐病、软腐病、青枯病、病毒病、瘟病、疫病等等,不但发病快,危害大,治疗起来难度也大,老百姓抱怨“农药不好,假的太多”。除了以上抱怨,还有很多迷团老百姓百思不得其解;农户种的菜,施那么多的鸡粪、化肥。咋就不发棵?”;“俺到现在快一个月了,咋光结弯瓜,就像秤钩一样?”;“我们家的黄瓜霜霉病啥药都用了,天天打药怎么都治不住?”;“俺有一块地,其中一小片,每年种小麦都死棵,施肥打药都一样?”:“小麦穗蚜打了几遍治蚜虫的药,越打越多,真是奇怪……”。老百姓的抱怨和疑问反映出两个问题:1病虫害防治急需标本兼治的深层技术和服务,“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简单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农业的现实需要。2卖农药、化肥的和使用农药、肥料的都急需了解病虫危害越来越严重的根本原因和应对措施。下面我就“病虫危害越来越严重的根本原因和对策”发表一下个人看法,供广大农技人员,农药、化肥经销人员和广大农业生产人员(农民)参考。

化肥的出现为我们的作物增产立下了“汗马功劳”,但近些年来为了追求产量,盲目、过量的化肥投入,忽略了有机肥的使用,导致增加了投入成本,却没有使产量增加,反而给土壤造成严重的损害,包括有机质偏低,土壤酸化、次生盐渍化、土壤板结等土壤退化现象,土壤的肥力严重不足。

 

那么问题来了,出现这些问题我们怎么去解决,作为一个农资从业者,我们应该了解应对措施,

大致方案有四种:

一是合理使用化学肥料;

二是加大有机肥投入量;

三是补充有益菌(微生物菌剂);

四是适当使用土壤调理剂。

一、有机肥

土壤肥力的主要指标便是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土壤有机质一旦缺乏,土壤的有益微生物菌群必将失衡,微生物促进土壤有机质、营养元素的分解和转化,有机质为微生物提供营养和适宜生存的环境,两者的关系可以用“唇亡齿寒”来形容。此外,有机肥还为作物提供碳营养。据我了解,大多数种植户都知道使用有机肥的好处,用他们的话说“用有机肥,地更有劲”,既然有机肥这么重要,那种植者为什么不用,或是投入不足呢?我认为主要有三点:

1、一部分种植者对有机肥的认知程度不够,不了解有机肥对土壤肥力的重要性;

2、以传统土杂肥、禽畜粪便为代表的有机肥,原料采集不是很方便,种植户很难发酵腐熟好,而且制作比较麻烦,现代人的惰性都比较大,也自然是懒得去用;

3、商品化的有机肥的出现极大的方便了种植户,但是缺点是使用成本过高,性价比不合理,种植户投入的那点数量远远满足不了实际需求。

 

对于有机肥我认为最合理的方式是近距离的工厂化堆肥,就地取材,充分利用秸秆还田和当地有机肥资源(如禽畜粪便、各种农业废弃物下脚料等等),进行工厂化腐熟处理,尽可能的降低成本,从而加大有机肥的投入,连年使用对土壤肥力的恢复起到关键的作用。当然,这需要政府去做引导工作。

二、微生物菌

相对于需要大量投入的有机肥,微生物菌对土壤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微生物菌可以活化土壤有机和无机养分,提供肥料利用率,改善土壤团粒结构,降解重金属残留,抑制土传病害的发生,微生物的代谢物中含有多种天然的植物激素和氨基酸等有益物质可促进植物健康生长。但是,微生物要更好的发挥作用,还是得建立在土壤有机营养充足的基础上。

 

微生物菌好处很多,但经常看农资网友聊到微生物菌时总是感叹其中的水太深:

一是类别太多。

农业部登记的大类有七类(微生物菌剂、复合微生物肥料、光合细菌菌剂、有机物料腐熟剂、生物有机肥、内生菌根菌剂、根瘤菌菌剂),七大类当中又有上百种不同的菌种,不同的菌种起到的主要作用又不一样,比如硅酸盐细菌主要是活化土壤养分,细黄链霉菌主要是主要是针对土传病菌的抑制等等;

三、土壤调理剂

随着土壤酸化、次生盐渍化等各种问题的发生,尤其是在经济效益高的大棚蔬菜和果树区,种植户被土壤问题困扰更重,近几年土壤调理剂在这些区域也开始升温,土壤调理剂对于土壤的主要有疏松土壤、改善土壤团粒结构,保水保肥,缓解土壤酸化、盐碱化等方面的作用。

土壤调理剂的分类大致分为四类:

1、以天然矿石为原料:

如钾长石、石灰石、白云石、麦饭石、沸石、磷矿粉等;

2、以工业副产物、废渣或废液为原料:

如碱渣、味精发酵尾液、钢渣等;

3、以贝壳为原料:

牡蛎壳高温煅烧的居多。

4、以动物毛发为原料:

动物毛发螯合等。

 

还有一些未取得登记,但广泛在添加使用的,化学类的如聚丙烯氨酰胺(松土精),有机类的如腐植酸、黄腐酸等。值得提倡的是经活化后矿物源的腐植酸类产品,在国外已广泛应用,在欧美等部分国家将腐植酸归类为生物刺激素,对于土壤修复和刺激作物生长都有不错的效果。

相对于有机肥、微生物肥,土壤调理剂登记的企业并不是太多,这与农业部对土壤调理剂严格的审查制度和原料资源有关。土壤调理剂虽然对土壤有改良和调理作用,但选用的时候一定要了解是针对哪类土壤的,有些是针对碱性土壤,有些是针对酸性土壤,而且用量要合理把握,使用过量会出现另外的副作用。很多地区由于销售商利益的驱使和用户对知识的欠缺,已出现土壤调理剂滥用的情况。

 

对于已经破坏了的土壤,修复和改良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也不是靠某一群体能完成的,需要我们整个社会的关心和参与,共同来维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荷兰在1970年就起草了《土壤保护法》来约束对土壤的破坏,只有上升到法律层面,才能更好保护我们的土地。

 

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行动计划的总思路是以保障农产品安全和人居环境健康为出发点,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为核心,通过加强法制建设,努力遏制土壤污染的扩大趋势,维护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加大土壤污染治理和利用的环境监管,保障农产品安全,加大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加强污染治理和修复,这是我们在治理方面要采取的措施。

万亩康重茬剂是更全面的土壤修复剂、特效重茬剂。能全面的立体的修复土壤环境。

它是由中国农科院、中国土壤研究院和中国生物工程学院,根据中国当前的农业现况而研究出的特效重茬剂,土壤修复剂。已申请国家专利。

该产品主要是由微生物代谢物、光合超体碳素和蜂子素(又称蜂王胚胎)为核心技术,以高活性腐植酸为载体,采用高浓度双螯合技术生产而成。

1、什么叫重茬(或重茬障碍)?

同科或同种作物在同一地块连续两年以上种植造成的烂根、死棵、僵苗、不发根以及作物产量低、品质差等现象。

2、重茬的三个表现: 死棵、烂根;生长发育不良;产量低。

3、重茬的四个原因:营养失调;病菌量大;土壤积毒;施肥不平

 

万亩康重茬剂解决的问题:

1、营养失调:   长期连作和不合理用肥造成的大中微量元素不均衡、丰缺现象严重,直接引起了作物产量低,病害严重的现象。

2、病菌量大:  就是土传病害严重,如:立枯病、猝倒病、根腐病、枯萎病、黄萎病、青枯病、软腐病等由土传病菌造成的病害。对果树的根腐病,甜瓜、西瓜的枯萎病有特效。

3、土壤积毒:  大量使用除草剂、农药造成的残留和植物自身分泌的毒素造成的土壤积毒,可使土壤地力退化、板结和作物根系不发达、早衰严重的现象。

4、土壤板结:  长期不科学的大量施用化肥造成的水、肥、气、热和土壤微生物菌群严重失衡,磷、钾以及微量元素固化失效严重,土壤团粒结构被破坏,通透性差,肥料利用率低,作物根系不发达等现象。

5、土壤酸化:  长期大量不科学使用化肥(尤其是氮肥)使土壤酸化严重,并造成 钙、镁、硼等元素的缺乏,同时引起根腐、青枯等细菌性病害的发生。

6、盐渍化:   大量使用化肥且耕层过浅使土壤表面积肥、积盐严重的现象,造成根系不发达,叶片僵化,植株矮小、产量低,病害多等现象。

7、生理性病害:由作物营养失调造成的小叶、黄叶、卷叶、花叶、僵苗、僵果、弱枝、裂果、脐腐、根系发育不良等生理性病害。

高中生物常用概念

1.诱变育种的意义:提高变异的频率,创造人类需要的变异类型,从中选择、培育出优良的生物品种。

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主要特点:没有核膜包围的典型细胞核。

3.细胞分裂间期最主要变化: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4.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主要特点是:

(a-氨基酸)都至少含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氨基酸和一个羧基连在同一碳原子上。

5.核酸的主要功能: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对生物的遗传性,变异性及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重要意义。

6.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

7.选择透过性膜主要特点是:

水分子可自由通过,被选择吸收的小分子、离子可以通过,而其他小分子、离子、大分子却不能通过。

8.线粒体功能: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9.叶绿体色素的功能: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

10.细胞核的主要功能:遗传物质的储存和复制场所,是细胞遗传性和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新陈代谢主要场所:细胞质基质。

11.细胞有丝分裂的意义:使亲代和子代保持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12.ATP的功能:生物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13.与分泌蛋白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14.能产生ATP的细胞器(结构):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结构))

能产生水的细胞器(结构):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细胞核(结构))

能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结构):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细胞核(结构))

14.确切地说,光合作用产物是:有机物(一般是葡萄糖,也可以是氨基酸等物质)和氧

15.渗透作用必备的条件是:一是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要有浓度差。

16.矿质元素是指:除C、H、O外,主要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元素。

17.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8.呼吸作用的意义是:(1)提供生命活动所需能量;(2)为体内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19.促进果实发育的生长素一般来自:发育着的种子。

20.利用无性繁殖繁殖果树的优点是:周期短;能保持母体的优良性状。

21.有性生殖的特性是:具有两个亲本的遗传物质,具更大的生活力和变异性,对生物的进化有重要意义。

22.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是:

对维持生物体前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有重要意义。

23.被子植物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 生殖生长的起点是:花芽的形成

24.高等动物胚胎发育过程包括: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肠胚→组织分化、器官形成→幼体。

25.羊膜和羊水的重要作用:提供胚胎发育所需水环境具防震和保护作用。

26.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作用是:将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将光能转变化学能,并储存在有机物中;维持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分解者作用是: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保证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正常进行。

27.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理由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仅少数病毒遗传物质是RNA。

28.DNA规则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是:

(1)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成的双螺旋结构。

(2)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

(3)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29.DNA结构的特点是:稳定性——DNA两单链有氢键等作用力;多样性——DNA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特异性——特定的DNA分子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

30.遗传信息:DNA(基因)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

遗传密码或密码子: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

31.DNA复制的意义:使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从而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DNA复制的特点:半保留复制,边解旋边复制,多起点多片段

32.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33.基因的表达是指:基因使遗传信息以一定的方式反映到蛋白质的分子结构上,从而使后代表现出与亲代相同的性状。包括转录和翻译两阶段。

34.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

DNA RNA 蛋白质

35.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分离定律呢?)

36.基因突变是指:由于DNA分子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发生时间: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的DNA复制时。

意义: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原材料。

37.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发生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或后期。

意义:为生物变异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来源。这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对生物的进化有重要意义。

38.可遗传变异的三种来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39.性别决定: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

40.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一个染色体组。

单倍体基因组:由24条双链的DNA组成(包括1-22号常染色体DNA与X、Y性染色体DNA)

人类基因组:人体DNA所携带的全部遗传信息。

人类基因组计划主要内容:绘制人类基因组四张图:遗传图、物理图、序列图、转录图。

DNA测序是测DNA上所有碱基对的序列。

41.人工诱导多倍体最有效的方法:用秋水仙素来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42.单倍体是指:体细胞中含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单倍体特点:植株弱小,而且高度不育。

单倍体育种过程:杂种F1 单倍体 纯合子。

单倍体育种优点: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4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44.物种是: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相互交配和繁殖,并能够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45.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意义:能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

局限:不能解释遗传变异的本质及自然选择对可遗传变异的作用。

46.常见物种形成方式:

种群 小种群(产生许多变异) 新物种

47.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

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

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生物圈: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它们的无机环境的总和,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48.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的总量。

49.研究能量流动的目的是:设法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如:草原上治虫、除杂草等。

50.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化学元素;“循环”是指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生态系统是指:生物圈,所以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要求能写出碳循环、氮循环、硫循环图解)

51.能量循环和能量流动关系: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5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食物网形成原因:许多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53.生态系统稳定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习稳定性等方面。

54.生态系统之所以具有抵抗力稳定性,是因为生态系统内部具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55.生态系统总是在发展变化,朝着物种多样化,结构复杂化、功能完善化方向发展,它的结构和功能能保持相对稳定。

56.池塘受到轻微的污染时,能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的分解,很快消除污染。

57.一种生物灭绝可通过同一营养级其他生物来替代的方式维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

58.生物的多样性由地球上所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意义: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及其子孙后代共有的宝贵财富。

59.生物的富集作用是指:不易分解的化合物,被植物体吸收后,会在体内不断积累,致使这类有害物质在生物体内的含量超过外界环境。随食物链的延长而加强。

60.富营养化是指:因水体中N、P等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含量过多而使水质恶化的现象。

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从结构上说,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的序的化学变化总称,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4.生物体具应激性,因而能适应周围环境。

5.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

6.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特征,使各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不断地进化。

7.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8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常见的主要有20种,可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没有一种是生物特有的,这说明生物与非生物具有统一性的一面,同时,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含量又与非生物有明显不同,这是生物与非生物差异性的一面。

9.原生质泛指细胞内的生命物质,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部分。原生质以蛋白质和核酸为主要成分,但并不包括细胞内的所有物质,如构成细胞的细胞壁。

10.各种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绝对不能离开水。自由水/结合水的比例升高,细胞代谢活动增强。

11.糖类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12.脂类包括脂肪、类脂和固醇等,这些物质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

13.蛋白质是细胞中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生物的性状是由蛋白质来体现的。蛋白质形成过程中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n-m(其中n是该蛋白质中氨基酸总数,m为肽链条数),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相对分子总质量-失去的水分子的相对分子总质量。

14.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是生命活动的控制者。

15.组成生物体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够单独地完成某一种生命活动,而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细胞就是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形式。

16 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都是可以运动的,这决定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结构的流动性保证了载体蛋白能从细胞膜的一侧转运相应的物质到另一侧,由于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因此,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数量、速度及难易程度也不同,即反映出物质交换过程中的选择透过性。流动性是细胞膜结构的固有属性,而选择透过性是对细胞膜生理特征的描述,这一特性只有在流动性基础上,才能完成物质交换功能。

17.细胞壁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细胞壁由果胶和纤维素构成。

18.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为新陈代谢的进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

19.线粒体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20.叶绿体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

21.内质网与蛋白质、脂类和糖类的合成有关,也是蛋白质等的运输通道。

22.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为蛋白质的场所,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的核糖体合成组织蛋白,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分泌蛋白。

23.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主要是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和转运;植物细胞分裂时,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24.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25.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26.构成细胞的各部分结构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紧密联系、协调一致的,一个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27.细胞以分裂是方式进行增殖,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细胞种类不同,细胞周期的长短也不相同。

28.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特征),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具重要意义。

29.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它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但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

30.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也就是保持着细胞全能性。一般而言,受精卵的全能性大于生殖细胞,生殖细胞的全能性大于体细胞,植物细胞全能性大于动物细胞。

31.癌细胞具有的主要特征是: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表面发生了变化,易在有机体内分散和转移。衰老细胞具有的主要特征是:水分减少;有些酶活性降低;色素逐渐积累;呼吸速度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

32.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与非生物的最本质的区别。

33.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34.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并且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等条件。

35.ATP是三磷酸腺苷的英文缩写。酶和ATP是生物体进行新陈代谢的两个必要的条件,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催化各种代谢反应的完成,ATP为各种代谢直接提供能量。

36.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光反应阶段:在叶绿体的类囊体上进行,实现光能→电能→活跃化学能贮存于ATP和NADPH2中。暗反应阶段:不需要光,在叶绿体的基质中进行。暗反应是活跃的化学能转变为稳定化学能的过程,通过碳同化来完成。碳同化的途径有C3途径、C4途径等。根据碳同化的最初光合产物的不同,把高等植物分为C3植物和C4植物两类。C4植物维管束鞘细胞外面有“花环状”的叶肉细胞。

37.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①光:光照强弱直接影响光反应,从而影响光合作用的速度;②温度:温度高低会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光合作用的速度;③CO2浓度: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如果CO2浓度降低到0005%,光合作用就不能正常进行;④水份:水既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又是体内各种化学反应的介质,另外水份还影响气孔的开闭,间接影响进入植物体;⑤矿质元素:矿质元素是光合作用产物进一步合成许多有机物所必需的物质。

38.渗透作用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一层半透膜,二是这层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利用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不仅可以判断细胞的死活,初步测定细胞液的浓度,还能作为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膜的方法。

39.植物根的成熟区表皮细胞吸收矿质元素和渗透吸水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40.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之间是可以转化的,并且是有条件的、互相制约着的。只有在糖类供应充足的情况下,糖类才有可能大量转化脂质。糖类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脂肪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只有当糖类代谢发生障碍时,蛋白质和脂肪才能转变成小分子氧化分解供给能量,当糖类和脂肪的摄入量不足时,动物体内的蛋白质的分解就会增加。

40.脂肪来源太多时,肝脏就要把多余的脂肪合成脂蛋白,从肝脏中运输出去,如果肝功能不好或磷脂合成减少时,脂蛋白合成受阻,体内过多的脂肪不能及时搬运出去,在肝脏积累形成脂肪肝,肝脏发生病变后,肝细胞通透性增加,谷丙转氨酶渗透到血浆中。

41.对生物体来说,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二是为体内其它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42.生物的新陈代谢包括①自养需氧型:绿色植物、蓝藻属光能自养需氧型;硝化细菌、硫细菌、铁细菌属化能自养需氧型。②自养厌氧型:如绿硫细菌。③异养需氧:人和大多数动物。④异养厌氧型:乳酸菌、大肠杆菌、某些寄生虫。另外,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菌。

43.向光性实验发现: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而向光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有光无光不影响生长素的合成,两者产生生长素的速率基本一致。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在尖端,对光敏感点在尖端,但发生效应的部位在尖端以下一段。云母片不能使生长素透过,而琼脂对生长素的运输和传递没有阻碍。分析植物生长状况一看生长素的产生,有,生长;无,不生长也不弯曲。二看分布均匀否,均匀,直立生长;不均匀,弯曲生长。生长素具有极性传导和横向运输的特点。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44.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往往具有两重性。这与生长素的浓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种类等有关。一般来说,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45.在没有受粉的番茄(黄瓜、辣椒等)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子果实。

46.植物激素共有五类:生长素类、赤霉素类、细胞分裂素类、脱落酸和乙烯。五大类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大致分为两方面: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抑制植物的生长发育。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不是受单一激素的调节,而是由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

47.神经系统调节动物体各种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它包括感受器、传人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每一种反射,都有一定的反射弧。所以,一定的刺激便引起一定的反射活动。反射弧的任何一个环节破坏,都将使相应的反射消失。反射活动的种类很多,按其形成的条件和过程的不同,可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种类型。条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的。

48.神经冲动产生的兴奋的传导:神经纤维上传导(双向传导):刺激→电位差→局部电流→局部电流回路。细胞间传递(单向传递):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小泡→递质→突触间隙→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即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中传导的方向是细胞体→轴突→树突、树突→细胞体→轴突→另一个神经元。

49.相关激素间具有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50.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

51.动物建立后天性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

52.判断和推理是动物后天性行为发展的最高级形式,是大脑皮层的功能活动,也是通过学习获得的。

53.动物行为中,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是相互协调作用的,但神经调节仍处于主导的地位。

54.动物行为是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运动器官共同协调下形成的。

55.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双亲的遗传特性,具有更大的生活能力和变异性,因此对生物的生存和进化具重要意义。

56.营养生殖能使后代保持亲本的性状。

57.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的生殖细胞的减少了一半。

58.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说明染色体具一定的独立性;同源的两个染色体移向哪一极是随机的,则不同对的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间可进行自由组合。

59.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

在我国北方,病菌主要在冬作番茄上以无性孢子越冬,此外也可以闭囊壳随病残体于地面上越冬,条件适宜时,闭囊壳内散出的子囊孢子,随气流传播蔓延,以后又在病部产出分生孢子,成熟的分生孢子脱落后通过气流进行再侵染。南方番茄常年种植区,病菌无明显越冬现象,分生孢子不断产生,辗转为害。番茄粉孢分生孢子萌发适温20—25℃;鞑靼内丝白粉菌为15—30℃。露地多发生于6—7月或9—10月,温室或塑料大棚则多见于3—6月,或10—11月。

木霉属真菌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地的土壤中,能生存于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而且能依靠各种各样的底物生存,这反映出木霉具有高度的生态适应性。木霉已经从不同含水量、温度、养分状态下的生存环境中分离出来(Danilelson et al,1973a;Papavizas,1985;Roiger et al,1991)。木霉优良的生态适应性,使得它们成为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研究工作的理想候选菌种。

12121 对温度的适应性

木霉菌株的自然分布受到栖息环境温度的影响很大,并且种群类型随着温度的不同会发生变化(Domsch et al,1980)。同种类的不同分离株也会在不同的温度下表现出不同的拮抗性能。病原菌的热谱是影响木霉生防活性的另一个相关因素。Dubos(1987)提出,木霉作为生防菌不可能覆盖葡萄孢属菌的所有热谱,在益于植物病原菌活跃的温度下,所筛选的木霉菌种不一定能够展现出良好的拮抗性。一般情况下,木霉菌丝生长温度为4~42℃,在25~30℃生长最快;孢子萌发温度为10~35℃,在15~30℃萌发率最高;高温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有利。Danielson等(1973 b)发现,Tviride Persex SFGray和Tpolysporum(Link ex Pers)Rifai的最适温度范围为28~31℃,但在7℃下生长比其他菌种要好得多;Tkoningii Oud的最适温度范围为32~35℃,Thamatum(Bon)Bain为30~35℃,Tharzianum Rifai为30~38℃,Tpseudokoningii Rifai和土星孢木霉Tsaturnisporum Hammill最适温度范围最高,在40~41℃之间。

12122 对水分的适应性

除了温度之外,水分是对木霉在土壤中自然分布影响最大的另一环境参数(Danielson et al,1973a)。环境中水分含量影响真菌生理特性,如干燥条件下渗透压调节会增加能量消耗,潮湿环境会降低氧利用率。此外,水分还通过溶质运输和水膜层调节养分利用率。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木霉依靠孢浆运输应对水分不足。细胞壁优先于细胞质合成,细胞质随着菌丝的延伸向顶端移动;此种生长方式促使菌丝越过低渗透势区或营养不足区,向适宜地区延伸(Paustian et al,1987a,1987b)。尽管土壤中Tharzianum的菌丝生长对低土壤基质势并不敏感,但是干燥菌丝团的启动势也许需要增加渗透压调节来缓解(Knudsen et al,1991)。Hannusch等(1996a,1996b)报道了在选定的相对湿度 RH(Relative Humidities 90%,95%和100%)和温度(20℃,24℃和28℃)下Tviride对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的影响,发现木霉的生物控制效果高度依赖于环境,4℃或相对湿度5%的变化能导致疾病抑制率从不高于15%到100%的波动变化。

12123 对盐分的适应性

木霉一般能够耐受4%(w/v)以下的氯化钠胁迫。埃及科学家曾经分离到两个真菌,分别是洋大戟草木霉(Tpiluliferum fshalophila)和局限曲霉(Aspergillus restrictus),发现它们能够分别耐受30%和25%(w/v)的NaCl,Tpiluliferum需要至少5%NaCl才能生长,Arestrictus在没有NaCl的培养基上生长微弱,根据形态发育和超微形态观察结果,发现最适合两者生长发育的NaCl浓度为10%~20%(El-Meleigy et al,2010)。据称这是首次有关专性嗜盐真菌的报道,尤其是Tpiluliferum为真正的嗜盐真菌,研究认为这类菌株在生物技术领域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根据Gunde-Cimerman等(2000,2004)的定义,嗜盐真菌应能高频率地在选择性含盐培养基上分离到,其所处的环境中含盐量大于10%(w/v)且至少能在含盐量17%的培养基上生长。嗜盐假丝酵母(Candidahalophila)菌株CBS 4019(同物异名为Cversatilis)是一株极端耐盐酵母,在高盐环境中积累甘油,而嗜盐黑酵母(Hwerneckii)则在各种盐胁迫条件下均组成性地黑色素化。超微结构研究表明,在合适的盐浓度下(086M NaCl)黑色素局限在细胞壁的外层,形成一个明显的黑色素层,但在高盐条件下,细胞壁的黑色素消失。

12124 对酸碱度的适应性

木霉生长及孢子萌发能适应较广的温湿度范围和pH 范围。大多数木霉可以在 pH 20~60范围内生长,最适pH为40,有些木霉菌株生长最适pH偏碱性。如许多木霉菌株可在pH 40~75的培养基上快速生长,其中Treesei和Tlongibrachiatum相对不易受pH的影响(Kolli et al,2012)。Tviride在固定pH值25,27,30和40 培养时,产率系数恒定在040kg细胞/kg葡萄糖,最大比生长速率随氢离子浓度升高而呈线性相关(Brown et al,1975)。尽管碱性pH值对菌株的生长发展发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但Tviride CP-T4仍能在pH 112的培养基上以041mm/d的速度生长(Romero-Arenas et al,2012)。这一特性能保证木霉在土壤中保持一段时期的高种群水平,而不至于在短期内消失,有利于防病效果的发挥。

12125 对营养物质的适应性

木霉能够利用多种营养物质生长,小分子物质包括了葡萄糖、硫酸铵、尿素等,大分子物质包括纤维素、几丁质、木质素、淀粉、蛋白质等,对于植物各部位的渗出液也能利用为营养物质;另外,有的木霉菌株还能利用一些有毒物质作为碳源和氮源生长,例如多菌灵等化学农药。除此之外,木霉对于一些杀菌剂如溴甲烷、五氯硝基苯、克菌丹、代森锰、瑞毒霉等有天然抗性,进一步拓宽了木霉的应用范围。

繁殖体类型影响其对外界养分的依赖性(Lockwood,1981)。木霉菌种的分生孢子需要外源养分才能萌发(Danielson et al,1973b)。Lockwood和其合作伙伴研究土壤中真菌孢子萌发能力,发现养分利用率是关键因素。例如,在外界营养贫乏状况下,小孢子真菌比大孢子真菌更为敏感,这表明从营养上来说,这些更取决于真菌自身养分(Ko et al,1967;Steiner et al,1969)。木霉的分生孢子在出芽之前必须吸收水分膨胀,如果养分不充足(碳源和氮源),膨胀不会发生(Danielson et al,1973c;Hawker,1966;Martin et al,1970;Steiner et al,1969)。木霉菌中的菌丝和厚垣孢子对养分的依赖作用不如分生孢子敏感(Beagle-Ristain et al,1985;Hsu et al,1971;Lewis et al,1993)。繁殖体菌龄也影响其养分需求。Danielson等(1973b)发现木霉孢子菌龄越老,对养分缺乏状态越敏感。

12126 对微生态环境的适应性

首先,木霉菌在土壤中广泛存在,是土壤微生物区系的重要组成部分。Sivan等(1986)报道,从田间枯萎病棉株根际分离到35个Tharzianum菌株,其中的一个菌株T-35可有效抑制棉花枯萎病菌。文成敬等(1992)在棉田土壤中共分离到7个混合种,其中Tharzianum,Tpseudokoningii,Tlongibrachiatum是棉田中的优势种群,其群体密度在2100~2400 CFU/g土壤。

其次,木霉作为生防因子施入土壤能够改善土壤微生物区系。De Caire等(2000)研究表明,增施微生物肥料有利于改善土壤微生物区系,提高土壤脲酶和磷酸酶等活性。燕嗣皇等(2005)将Tharzianum引进辣椒根际,结果表明生防木霉菌对辣椒根际大多数真菌有抑制或重寄生作用,或两种作用皆有,并主要引起真菌种群数量减少和区系组成的变化,对数量占绝对优势的细菌和放线菌的种群数量和区系的影响不大。谭兆赞等(2007)研究表明,施入复合菌剂后,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数。李世贵(2010)将长枝木霉(Tlongibrachiatum)施入黄瓜根际,黄瓜根际土中可培养细菌、放线菌及真菌数量均明显减少;非根际土中可培养放线菌及真菌数量减少,而细菌数量增加。黄瓜根际土中细菌群落多样性降低,而放线菌和真菌群落多样性逐渐增加。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能力在苗期增强,在其余时期均降低。

另外,木霉能够与其他生防因子间存在协同或抑制作用。大多数菌根真菌种类促进植物生长,例如增强根部对矿物的吸收,与根共生定殖促进其对水分的吸收。菌根真菌的存在使根际分泌物发生改变,这样就会影响根际微生物区系分布(Linderman,1988)。Wyss等(1992)测试Tharzianum对大豆叶面丛枝菌根菌丝体形成时的作用时,发现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mosseae)的形成被出现的生防因子强烈抑制,这可能是因为Tharzianum诱发植物根部抗生素的积累,从而抑制菌根真菌的定殖。McAllister等(1994)发现当Tkoningii在Gmosseae之前或与此同时培养时,Gmosseae的形成就会减弱,当Gmosseae孵育两个星期后再添加Tkoningii,这种抑制效应就不见了,表明这种消极效应归咎于腐生菌和菌根真菌对基质外相的相互竞争作用。Paulitz等(1991)提出,因为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mycorrhiza,AM)定殖根系前并不生长,定殖后才从宿主汲取营养,所以它们并不受根部外相范围营养竞争的影响。

12127 对植物的适应性

木霉除了在土壤中广泛存在外,Wells等(1984)还从植物根围、叶片、种子及球茎表面等部位分离得到木霉。有的菌株为内生菌与植物形成共生体(symbiont),有的则可在植物根际大量存在(Harman et al,2004)。最近的发现表明木霉是机会主义的、无致病性的植物共生体,一些菌株能在根系表面建立强大和持久的定殖并渗透进入表皮细胞及其下层组织。它们生产或释放多种诱导局部或全身抵抗力反应的化合物,这或许是它们不会引起植物病原性反应的原因。这种根系—木霉关联会相应造成植物蛋白质组和代谢的重大改变,使植物产生系统获得性抗性及根际菌类诱导的系统抗性,可以进一步使植物免受许多植物病原菌的侵害。根际定殖的木霉还能够增强根系的生长发育、作物产量、非生物胁迫抗性,并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

猜你想了解
种植专题
套种技术

套种技术

套种是我国农民的传统经验,是农业上的一项增产措施,能延长后季作物的生长季节,提高年总产量...

温室栽培

温室栽培

温室栽培是反季节作物的一种栽培方法,作用是保护喜温植物御寒,促使生长和提前开花结果等...

生态种养

生态种养

生态种植是一个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种植生态系统同种植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经济效益...

阳台种菜

阳台种菜

阳台种菜是现代家庭园艺生活的一部分,阳台种菜不使用农药和化肥,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猕猴桃种植

猕猴桃种植

猕猴桃也称奇异果,口感酸甜,味道鲜美,富含丰富的维生素C,钾、纤维素等营养成分,对美容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