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鱼是二级保护动物吗

畜牧养殖021

娃娃鱼是二级保护动物吗,第1张

娃娃鱼是二级保护动物吗
导读:专家解答 娃娃鱼是我国二级保护动物。 它们的经济价值比较高,曾经遭受到人类的大量捕捉和杀害,所以数量急剧减少。 娃娃鱼原本在我国分布的范围比较广泛,但现在数量已经少了很多,还

专家解答

娃娃鱼是我国二级保护动物。

它们的经济价值比较高,曾经遭受到人类的大量捕捉和杀害,所以数量急剧减少。

娃娃鱼原本在我国分布的范围比较广泛,但现在数量已经少了很多,还有很多地区已经灭绝。

为了保护野生的娃娃鱼,我国将娃娃鱼列入了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之一,严禁捕猎和饲养,以保护它们的物种安全。

知识扩展 娃娃鱼是隐腮鲵科大鲵属的两栖动物,它们的身体宽大扁平,长度可以达到58-83厘米之间,更大的个体可以达到200厘米以上。娃娃鱼经常栖息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河流、湖泊、岩洞、石穴等地方,它们的性格凶猛,捕食的能力比较强,在它们生活的水域之中,几乎没有天敌,属于食物链顶端的存在。成年的娃娃鱼都是单独活动的,由于成年以后是用肺来呼吸的,所以它们会定期到水面上换气。

            回答

      外表:野生娃娃鱼背部皮肤光洁平整,皮肤比较薄而且有蜡质光感;而人工养殖的娃娃鱼背部皮略厚,皮肤比较粗糙。体色:野生娃娃鱼大部分都有自的花纹,而且体色比较深;而人工养殖的娃娃鱼体色一般为灰白色、褐色,颜色比较浅。形状:野生娃娃鱼体形较长,头部较大,肌肉紧实;而人工养殖的娃娃鱼体态臃肿、肌肉松软。

      温馨提示:娃娃鱼属于野生保护动物,保护野生动物从自身做起,拒绝买卖野生动物制品,不干扰野生动物的自由生活。目前社会上存在的食用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等行为,既是一种社会陋习,也是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活动屡禁不止的原因之一。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杜绝食用野生动物,它们不属于餐桌。

一、野生娃娃鱼和人工养殖的有什么区别

      1、外表不同:野生的娃娃鱼背部皮肤光洁平整,皮薄而且均匀,还有蜡质光感;而人工养殖的娃娃鱼背部皮略厚,皮肤粗糙而且没有光质感。

      2、体色不同:野生的娃娃鱼大部分都有自的花纹,体色比较深,金**的比较多;而人工养殖的娃娃鱼体色一般为灰白色、褐色,而且颜色比较浅。

      3、形状不同:野生的娃娃鱼长期在野外生活,它的形体矫健,体形比较长,头部比较大,肌肉紧实,而且腹褶比较短厚,不容易显露出来;而人工养殖的娃娃鱼长期用饲料投喂,从而导致体态臃肿、肥厚笨拙、肌肉松软,而且腹褶比较宽软,容易显露在体外。

      4、肌肉不同:野生的娃娃鱼肌肉弹性强度比较大,用手指抵压反弹力大;而人工养殖的娃娃鱼弹性比较弱,用手指抵压感觉软塌,反弹无力。

      5、反应不同:野生的娃娃鱼性格凶猛,对 *** 反应敏捷,一般会主动攻击接近的生物;而人工养殖的娃娃鱼相对比较温顺。

二、野生娃娃鱼是国家几级保护动物

      1、野生娃娃鱼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国家对珍贵、濒危的野生动物实行重点保护。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分为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和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名录及其调整,由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公布。

      2、禁止出售、收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因科学研究、驯养繁殖、展览等特殊情况,需要出售、收购、利用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必须经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单位批准;需要出售、收购、利用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必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 *** 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单位批准。

      3、运输、携带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出县境的,要经过省、自治区、直辖市 *** 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单位批准。

专家解答

如果是野生的娃娃鱼,人工饲养是犯法的,因为娃娃鱼是我国二级保护动物,人工是不能私自养殖和出售的,不然会违法我国的保护法。

不过养殖人工繁殖的子二代娃娃鱼是合法的。这些娃娃鱼是人工繁殖的,和野生的种群有一定的区别,饲养是不违法的。

娃娃鱼对环境的要求不高,而且也有一定的适应能力,饲养起来是比较简单的。

娃娃鱼怎么养 1、水温:娃娃鱼喜欢在低温中生活,饲养者需要将水温保持在10-20℃,这样它们生活得会更加舒适。进入夏季以后,也要控制水温,尽量不要高于25℃。

2、水质:娃娃鱼喜欢干净清洁的水质,在野外的时候,它们会找一个深水的洞穴生活。人工饲养的时候需要定期换水,保持水质清洁。

3、喂食:娃娃鱼是肉食性的动物,它们喜欢吃贝类、蟹类、鱼类等。它们新陈代谢的速度比较慢,进食一次可以坚持半个月的时间。

是:中国大鲵

中国大鲵是现存两栖类当中,体型更大的一种,一般身长约60至70公分,体重约5至6公斤,大的可长达18米,重达30公斤。背呈棕褐色,有黑色斑块,腹色较淡,头扁宽,生有成对的疣突,头的背面有极小的鼻孔和眼,口大,躯扁而粗壮,尾短而侧扁,四肢很短,前肢4指,后肢5趾,趾间有蹼。

因叫声像婴儿啼哭,故又名“娃娃鱼”,但实属两栖动物,并不属于鱼类。

另外中科院昆明动物所研究员车静说,研究团队与合作者们经过10年的考察和走访,界定了陕西种、四川种、广西种、贵州种和安徽种5个物种。另外,在养殖场种群中还意外发现了另外两个独特支系,加之记录分布于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种群,推测中国大鲵可能包括8个物种。

扩展资料

中国大鲵活动在清澈、低温的溪流或者天然溶洞中,栖息在泥中或者阴暗的岩石缝隙中。一般在水流湍急,水质清凉,水草茂盛,石缝和岩洞多的山间溪流、河流和湖泊之中,有时也在岸上树根系间或倒伏的树干上活动。

现时中国湖南、山西、陕西、广东、广西等地,都有人工驯养的娃娃鱼分布;野生则极为稀少,主要于长江、黄河及珠江流域海拔1500米以上支流被发现。

-中国大鲵

娃娃鱼是国家二级保护两栖野生动物。《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极危物种。大鲵起源于35亿年前的泥盆纪时期,素有“活化石”之称,是两栖类种个体更大的动物,在中国属二类野生保护动物。

娃娃鱼的种类有哪些

一、中国大鲵

我国大鲵主要分布于长江、黄河及珠江中上游支流的山溪河流中,尤以四川、湖北、湖南、河南、贵州、陕西、重庆等省市居多。3种大鲵的个体属中国大鲵更大,体长可达18米,重100千克之上;大鲵起源于35亿年前的泥盆纪时期,素有“活化石”之称,是目前所知两栖类种个体更大的动物,在我国属二类野生保护动物,具有很高的科研、营养、食用及药用等价值。

二、日本大鲵

日本大鲵主要分布在本州到岐阜西部,四国和九州的局部地区的山区河流中。体型大,全长一般为60厘米左右,体长可达15米,重45千克;身体的北面通常为灰褐色,大都有花斑,眼很小;口裂大;背面有很多疣粒、躯干部长筒形,两侧又很厚的皮肤褶;四肢肥厚而短,扁平状;尾部短。

三、美国隐鳃鲵

美国隐鳃鲵主要分布于美国东部在纽约到密西西比一带,往西抵达密苏里州、阿帕拉契山脉以及欧扎克山脉的溪流中。美国隐鳃鲵个体最小,体长更大为074米,重18~23千克。构造与日本大鲵、中国大鲵相似,外形主要区别在于它有一对或者左侧有一个鳃裂,身体背面为褐色或灰色,其上有许多暗色斑纹,腹面颜色较浅,头部大而扁平。摄食河蟹、鱼类等动物性饵料,产卵季节为9月份左右,一般一尾成熟的雌鲵产卵有300粒左右。目前没有关于美国隐鳃鲵人工繁殖的报道。

娃娃鱼是Ⅱ级保护动物。具体保护级别如下:

1、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06年ver 31——极危(CR)。

2、列入《中国重点保护野生动物》——Ⅱ级。

3、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附录Ⅰ级保护动物。

扩展资料

习性:成鲵一般常栖息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溪河深潭内的岩洞、石穴之中,以滩口上下的洞穴内较为常见,其洞口不大,进出一个口;洞的深浅不一,洞内宽敞平坦。白天常卧于洞穴内,很少外出活动,夏秋季节,也有白天上岸觅食或晒太阳的习性。

大鲵一般夜出晨归,常住一个洞穴。捕食主要在夜间进行,常守候在滩口乱石间,发现可猎动物经过,突然张嘴捕食。大鲵适宜栖息于水温3~23℃的水中,个体大的多生活于深水处,中小型个体多在浅水处。成鲵多数单栖活动,幼鲵常集群在乱石缝中,其生活最适水温为10~20℃。

-大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1988年11月8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第十七条之规定:“驯养繁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应当持有许可证。”所以养殖大鲵前必须先向有关部门申请获取养殖许可证。具体做法是养殖户向县、市(行署) *** 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核,报省 *** 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获取许可证,方可养殖,否则视为非法。

大鲵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养殖需要办理《水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经营销售需要办理《水生野生动物经营利用许可证》,申办部门主要是省及水产局或者渔政处。采取逐级审批的模式,各省办理证件的职能部门可能稍有不同,详细情况可咨询当地渔政局或者水产办公室,一般挂靠在农业部门。

娃娃鱼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娃娃鱼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04年 ver 31——极危(CR)。《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附录Ⅱ和附录Ⅲ》(CITES)2019年版附录Ⅰ。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8月7日)一级。

栖息地的破碎化和片断化引起娃娃鱼的地理分化和遗传结构变异, 是导致该物种濒临极危的主要原因,娃娃鱼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非常明显, 以致娃娃鱼的分布区急剧萎缩并形成了片断化的格局, 呈现出大小不等的11 个分布板块。

娃娃鱼分布范围

中国大鲵野生数量极为稀少,主要在中国的长江、黄河及珠江流域海拔1500米以上支流被发现。大鲵的分布很广泛,黄河、长江及珠江中下游及其支流中都有它的踪迹,遍及北京怀柔、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四川、贵州、湖北、湖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和广西等省、区。